骨頭痛、多尿、失眠,居然是“血癌”?

骨頭痛、多尿、失眠,居然是“血癌”?

看研討

“臨床上發現,大多數患有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首次發病就診的都不是血液科,而是骨科或腎內科,容易被誤診為腎炎,腎功能不全,或者骨質疏鬆症,誤診率高達55%。”

無法根治,但目前的治療方法,可以讓患者儘可能的活得久,活得好。”

3月14日,國際多發性骨髓瘤關愛月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夏忠軍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魏永強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血液內科鍾立業教授,三位專家結合多年臨床一線經驗,共同探討在免疫治療時代,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前景。

受訪專家:  鍾立業

■  廣東省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

受訪專家:  夏忠軍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受訪專家:  魏永強

■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

多發性骨髓瘤,看似是一種“骨病”,其實是一種血液病,且是第二常見的血液系統腫瘤。

“這是一種由漿細胞增殖‘失控’所導致的惡性疾病。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環境因素的改變及檢測能力的增強,讓多發性骨髓瘤在我國越發常見。”

夏忠軍教授介紹,這種病多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堪稱銀髮族的“血液殺手”。

“在臨床上,我們習慣將它的核心症狀稱為‘CRAB’(‘螃蟹’)四大表現,C代表高鈣血癥、R代表腎功能損傷、A是貧血、B是骨病。”


需要警惕的是,多發性骨髓瘤很容易被誤診。

其臨床表現複雜,且早期症狀容易與一些老年常見病混淆。很多患者在發病早期,輾轉在骨科、風溼免疫科或腎內科求診。

魏永強教授指出,很多患者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

“有些患者比較能忍,直到身體實在受不了了,才會選擇就醫,但晚期時,器官已經受損了。”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什麼?
這是一種血液惡性腫瘤,身體的健康衛士——骨髓中的“漿細胞”異常增生,一方面,導致產生免疫球蛋白(一種對抗炎症的蛋白)的功能無法正常運行;

另一方面,其異常增生會侵犯造血和其他系統,從而引起全身的病變。
典型症狀包括——

·高鈣血癥:食慾不振、多尿、注意力低下、失眠、心慌;
·腎功能損害:蛋白尿、尿泡沫增多、血尿、尿毒症;
·貧血:乏力、易疲勞、牙齦出血、月經過多;
·骨痛:腰痛、腿痛、嚴重者翻身走路打噴嚏會骨折。

目前,多發性骨髓瘤依舊無法徹底治癒。但這不意味著,治療沒有意義。
“多發性骨髓瘤就像高血壓、冠心病一樣,已經成為一種慢性疾病。”夏忠軍教授介紹道。

鍾立業教授指出,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患者的生存期,已從原來的3~5年,變為現在的5~7年,甚至10 年及更長的無進展生存期。

圖源/壹圖網

“比如CD38單抗,能直接和骨髓瘤細胞表面的免疫治療靶點CD38特異性結合,通過多重機制使骨髓瘤細胞死亡。就像導彈一樣,瞄準目標,就能夠精準發揮抗腫瘤作用。並且只對腫瘤細胞產生細胞毒性,對正常細胞影響很低。”

多發性骨髓瘤能預防嗎?

癌症的發病原理,大多不明確,比如染色體異常、家族遺傳、職業環境暴露、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是誘因。普通人很難準確找出究竟為何發病,所以難以預防

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大多數都進入了我國的醫保體系。

比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CD38單抗,一般來說,第一、二個療程每週用一次,一共輸液8次;第三到第六個療程每兩週輸液一次,又需要用藥8次。

在以前,患者治療經濟負擔沉重,而現在患者自己僅需要負擔10-20%左右

以廣州為例,一些大病保險,比如穗歲康,可疊加報銷,極大地減輕了患者家庭的負擔。

不過,目前CD38單抗的報銷,只限於二線和三線患者的治療。即單藥治療復發和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年患者;聯合方案用於至少接受過一線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成年患者。

“自體幹細胞移植”能治好嗎?

這是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會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進行此建議,研究表明在患者規範化治療基礎上,再加上自體幹細胞移植,患者是獲益的

   記者 | 李航宇   編輯 | 李秋豔
視覺 | 木子曦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觸點樹洞」,說說吧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