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元本金打7折!杭州大伯75歲買的基金,83歲還沒解套……這項簡單的小測試,千萬別往“高”了填

“全家從不炒股買基金,沒想到老爸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近 ,杭州人毛女士聯繫“我的錢”欄目,她看了“高齡老年人理財”的相關報道,向橙柿互動分享了自家老人的投資理財經歷。

毛女士說,一直以來只知道存款的老爸,最近突然提起2015年在銀行“存”的錢套到現在,本金虧了1/3。一問才知道理財經理推薦他買了基金,而且是隻加了槓桿的分級基金,風險非常高。而毛大伯一直當存單那樣放著,一放就是七八年。

低風險偏好的毛大伯
買了高風險基金

今年83歲的毛大伯一直有存定期的習慣。2015年,有一筆45萬元的銀行定期存款到期,毛大伯去銀行轉存,理財經理向他推薦了一款基金產品,建議他大頭買存款,勻出15萬買基金。

    

毛大伯沒有開通手機銀行,按照以前存存單的習慣,這筆投資就這麼一直放著,也沒有跟子女提及。直到去年下半年他才告訴家人實情,自己有一筆15萬元的投資縮水了1/3。“基金是高風險投資,我和家人向來只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從來不碰基金,沒想到七八十歲的老爸會去嚐鮮。”毛女士說。買基金前做過風險評測嗎?毛大伯說,時間太久了,自己記不清了,好像做過,好像沒做過。

    

這隻讓毛大伯8年未解套、本金打了7折的基金是什麼?在2015年,它還是一隻軍工主題的分級基金,2020年根據監管規定,分級基金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該基金完成規範整改轉型為指數基金。熟悉基金的投資者應該知道,加了槓桿的分級基金風險非常高,毛大伯顯然選擇了與其實際風險承受能力不符的產品。

測評結果直接影響可選產品類型    

建議如實填寫切勿“拔高”

橙柿互動記者瞭解到,基金、理財產品對購買人只設年齡下限(通常是18週歲),對老年人是沒有限制的。如此一來,做好風險測評就顯得格外重要。

    

“風險測評”內容很簡單,以某銀行給出的問卷為例,包括投資者期望的投資回報、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投資經驗、投資態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投資損失等問題。測評結果分為五檔,由低到高排序依次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成長型、進取型,分別對應五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如果你是最末檔的保守型,通常只能買風險最低的產品,這類產品有什麼呢?通常是R1等級的現金理財類產品,收益率在1.5%-2.5%以內。預期收益高一些的理財產品,通常是R2級、R3級及以上的,對應需要是穩健型、平衡型及更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投資者認真對待風險測評還是十分重要的。這幾年,因為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基金產生糾紛的不在少數,但如果發現銀行等代銷機構銷售人員肆意誇大產品收益率,慫恿投資者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財產品,投資者也應該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留證據,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比如,投資者在簽訂銀行理財產品或者代銷基金產品合同時,不要急於在窗口簽訂合同。如果可以的話,把合同拿回家仔細研讀,對於不理解的點,可以要求銀行人員給予解讀,解讀內容可以書面形成附件,都與主合同有同樣的法律效力,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除了風險測評外,也有銀行對於長者購買理財產品進行了更多的風險提示。例如禁止向70歲以上的客戶銷售中等風險以上的理財產品,如客戶堅持認購的,還應採取取得家屬簽字確認等形式,確保其家人已知曉並同意。

高齡老人投資理財

這類產品更合適

關於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如何妥善打理養老金,我們發起了一項徵集計劃,總計收到了144條發帖,我們對部分有價值的建議做了總結,與大家分享。

高齡老人理財,資產的安全性和靈活性都很重要,加上多數是低風險偏好,能買的產品相對有限,例如現金類理財、短期限定存、國債、可轉讓的大額存單以及活期存款。有些熟練掌握支付寶、微信的老年人,還會把零錢放在“寶寶類”貨幣基金裡,“每天支取一萬元的限額,相當於活期”。

考慮到老年人年事已高,會有突然用錢的可能,不建議選擇封閉期限太高的產品。記得不要過分集中,適當分散一些,如果資金量大,不同期限和種類的產品可以搭配著來。不少橙友分享了“12張存單法”,也就是每個月存一張定期存單,一年12張。到第二年,每個月都有一筆存單到賬。萬一有大筆錢急用,就取出最近存入的幾張存單,也不會“損失”太多利息。

還有一點很重要,寧可收益低一點,也不要選擇追求高收益產品,防範投資詐騙、養老詐騙。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王瀟瀟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