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
胎毒產生的原因有三種,都與媽媽有關係。
一、媽媽飲食不當。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經常吃辛辣、肥甘食品。肥甘是什麼意思?就是特別油膩的,如大魚大肉,脂肪、蛋白含量高、高熱量的這些食物,甘就是特別甘美的,特別美味的東西。
但是一般美味的東西味道都很重,調料放得很足,我們叫肥甘厚味,比如說它會特別辣,特別鹹,或者特別酸,這些味道都很重,如麻辣燙、酸辣湯、酸辣粉等等辛辣的食品。
味道重的東西吃到身體裡邊,它就產生這種內熱的東西會多。這是來自飲食的,還包括燒烤,這是火氣比較重,這是第一個。
二、媽媽憂思和鬱怒。
這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憂思,就是憂鬱,心情不舒暢,這樣的話是傷脾胃的,脾胃一傷的話,脾胃之中的溼熱之氣就會產生;第二個是鬱怒,就是鬱悶容易發怒,容易生氣。(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很多女性懷孕之後,特別是過了孕中期之後,這個情緒就大變了,容易不高興。
三、父母房事。
房事也會導致孩子有胎毒。房事會耗傷腎精,腎陰就不足,本身這種火氣是一種相火,這種火氣會讓五臟不安定,對胎兒也不好。
怎麼辨別寶寶是否有胎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面紅,目赤
就是孩子的眼睛會紅,臉也比較紅,哭的聲音會特別高亢,特別響,特別愛哭。一出生以後,但是他那種紅跟普通胎兒紅是不一樣的,普通胎兒紅過一個星期左右就慢慢退下去了,快的話,可能兩三天就退掉了,這種小孩就很容易紅,特別是眼白這些地方就有紅線,這都是胎毒的表現。
2.大便秘結
大便比較乾燥,有的孩大便拉出來就像羊屎球一樣,一個一個的,還很硬。排便很痛苦,不好往下排,有一個家長還跟我說,他說小孩拉出來糞球恨不得砸到地上還可以彈起來,真的很硬。
3.胎赤
就是生下來皮膚髮紅,這叫胎赤。
4.胎熱
就是一生下來就胎熱,發燒等症狀。
還有一種表現就是眼屎、分泌物比較多,眼睛裡面分泌物,包括眼睛充血等等。還有就是口瘡,就是嘴裡面長瘡,爛了,一層白膜那樣的,這都是與胎毒有關係的。再有一個就是口臭。
有的小孩就是在一個月之內,你聞他的嘴裡邊味都很大,有那種臭穢之氣,或者那種腐臭之氣,這都是屬於腸胃裡邊有積熱導致的。
還有一些孩子皮膚上有癤子、瘡、疹,尤其是皮疹,如今得溼疹的孩子特別多,過敏性的,這個都與胎毒有關。
古代的一本醫書《幼科發揮》裡說“小兒朱瘡,結胎毒也”。小孩身上所有的瘡瘍,都與胎毒有很直接的關係。
胎毒不光對新生兒有影響,孩子長大了之後,可能也會有一些影響。因為胎毒包括兩部分,剛才講的是,就是懷孕的時候,母親遺傳給孩子身體內的。
還有一個就是剛生下來,助產士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小孩嘴裡面那個髒東西清理掉,這是現在的做法,古代做法都是用手給它摳掉,用紗布什麼的,現在做法是用吸痰器給他吸乾淨,那叫羊水,包括有一些胎糞等等糞便,這都在嘴裡邊含著,得給它清乾淨,這些東西要是嚥下去的話,有很多古代的名醫認為,長大後容易得腸胃系統的疾病,甚至個別的名醫還認為癌症也都與胎毒有關係,是遺傳的關係。
去胎毒,打口藥怎麼吃?
打口藥從宋代、明代,一直到清代都在用,就是它都被當時的清代的政府編入教材裡邊去了,清政府寫的一本通行於天下的醫書叫做《醫宗金鑑》。
《醫宗金鑑》在小兒科裡就講了,小孩剛出生下來的時候,需要給他吃的打口藥就是四種,現在經常用的其中有三種,就是針對不同的小孩的體質,給他吃了之後,有助於排出胎糞,有助於清熱,幫助他把熱毒給清掉。
打口藥的方法現在主要是三種,就是總結前人,古代的方法,然後再結合著民國時代的一些名醫、兒科名醫的一些推薦,其中,在民國時代有打口藥這種方法,現在在民間都有流行的。
1.甘草豉汁。
主要是豆豉,配上甘草。豆豉不是我們吃的一罐一罐,調味品,不是那個,是藥房裡買的那種,淡豆豉,但也是經過加工過的,那是非常好的。
另外一個是甘草,生甘草,這兩個是各1.5克,然後一起煮水,150毫升的水燒開之後10分鐘就可以了,然後用紗布蘸著水一點一點滴到小孩嘴裡邊去,然後他就會嚥下去。
2.黃連大黃汁。
胎毒很重的小孩一生下來胎兒皮膚比較紅赤,哭喊的聲音也挺高的,這種就得給他吃黃連大黃汁,大黃,是生大黃,黃連是一味藥,生大黃是一味藥,然後再加上生甘草,各1.5克,不要太多了,特別小量的,大黃有清熱的作用。(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煮藥方法很特別,就是滾開的水100毫升燒開之後,趁著沸騰,把三味藥泡進去就可以了,大概泡半小時。
然後等泡藥的水涼下來之後,用紗布給他蘸著滴到小兒嘴裡面去。不要滴太多。
3.生薑紅糖汁。
這適合虛寒的小孩。生薑就是切上三片,紅糖放上5克到10克就行,水大約100毫升,一起煮水,煮開之後10分鐘。到最後煮出來是70毫升,不要太多了,那樣的話,它就太淡了。然後給孩子滴入口中。這適合哪一類的孩子?主要是看母親,因為母親的體質直接決定孩子的體質。
有一些母親身上怕冷,本身以前懷孕之前可能就有宮寒,或者是痛經這一類的表現,然後身上怕冷,不愛吃飯,臉色蒼白,手腳冰涼,這一類的孕婦就是寒性的,寒性體質,這一類孕婦生下來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些虛寒的體徵,這些孩子身上的顏色,皮膚的顏色就不是那麼紅潤。
孩子皮膚髮白,或者是沒有光澤。身體比較弱,瘦小,啼哭的聲音也不高,這一類的孩子就是與虛寒體質有關係,可以給他吃這種打口藥。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