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身上“1粗2痛”別忽視,是肺在“求救”!早知道能救命

癌症,在很多人心中是一個可怕的字眼。
如果還有比這更可怕的,大概就是“國人第一大癌——肺癌”了。
無論是發病率或死亡率,肺癌常年高居我國惡性腫瘤排行榜的榜首。
更令人惋惜的是,有80%的患者一經確診就是中晚期,有些人甚至剛查出肺癌沒多久就去世了。

 圖源:壹圖網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肺癌早期沒有典型症狀。
肺癌的症狀,主要是由於腫瘤的壓迫和侵犯造成的。而肺部的容積較大,壓迫症狀不明顯,因而肺癌早期基本上沒有明顯的症狀。
當肺部腫瘤增長到一定的體積,才會壓迫到肺、氣管等其他器官,從而引發明顯的症狀,如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氣短、聲音嘶啞等症狀。
但很可惜的是,由於上述症狀沒有特異性,一般人也不會聯想到是肺癌的表現,很容易被人忽略,從而錯過就診時機。

 圖源:壹圖網

實際上,當患者出現明顯異常症狀再進行診治時,就容易出現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的現象。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健康體檢的胸片檢查,對於早期的肺癌很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
這種影像學檢查能發現的腫塊通常已經很大了,同時還不能明確其準確位置、性質和分期等,進而很可能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

雖說肺癌早期難以被發現,但也並非無跡可尋。如果身體出現“1粗2痛”的情況,大家應當提高警惕,這可能是肺癌發出的求救信號——

身體出現“1粗2痛”,當心是肺癌信號!

“1粗”:手指粗(杵狀指)

杵狀指,就是手指或腳趾末端肥大並向上拱起,指甲面的弧度顯著增大,看上去像一根杵,也像一個鼓槌,所以又叫鼓槌指。
杵狀指往往是部分肺部疾病的早期表現,比如肺癌的首發或伴發症狀。
不少肺癌患者在早、中期易出現非轉移性首發的肺外症狀,杵狀指較為常見。

 圖源:家庭醫生自制

因此,千萬不要簡單認為杵狀指是風溼發作,隨便貼膏藥了事。
對於有長期吸菸史的中老年患者,即便呼吸道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杵狀指,就應引起高度警惕,儘快做肺部檢查,以免誤診或漏診。
TIPS:用“Schamroth徵檢查法”辨別杵狀指
將雙手同一手指(通常為中指)的指甲面及末節指關節背面貼在一起;正常情況下,兩指甲根部會形成一菱形窗口,而柞狀指的縫隙比正常手指的小、甚至沒有縫隙。
不僅是手指,腳趾也可能會出現,平時要多留心觀察。一旦出現異樣,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儘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痛”:胸口、肩背部痛

<1>胸口痛
有數據顯示,約50%的肺癌患者曾出現胸痛的症狀。特別是周圍型肺癌,它常常出現胸痛的首發症狀,有時候甚至不會咳嗽。
這是因為,當腫瘤生長得比較大,壓迫血管、神經、侵犯胸膜的時候,就會出現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胸痛常表現為鈍痛或隱痛,部位比較彌散,常沒有明顯固定位置。

 圖源:壹圖網

此外,有時胸痛與腫瘤部位不一致,但會表現出持續性。有時體位改變、深呼吸和咳嗽,也會讓胸痛加劇。
因此,凡不明原因出現持續性的胸痛,應提高警惕。
<2>肩背部疼痛
肺尖端的上方正好是胸腔出口,其周圍有很多神經叢,當肺尖發生腫瘤後,隨腫瘤的不斷發展,可壓迫或侵犯周圍部分的胸膜,就會出現類似肩周炎的症狀,如肩關節以及肩背肌肉疼痛。

 圖源:壹圖網

當然,大家也不必過於恐慌。
肺癌早診早治一直是社會的熱點問題,而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關鍵,就在於選擇正確的篩查方法。

每年做CT檢查,及時“揪出”肺癌!

目前,肺癌早期篩查中效果最好的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
相對於胸片,低劑量螺旋CT能發現直徑小於2釐米的肺部小結節或亞釐米(小於1釐米)大小的微小結節。對身體損傷更小,已被很多國家和地區推薦為肺癌高危人群的首選篩查手段。
因此,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高危人群包括:年齡在50歲以上;長期吸菸者,包括被動吸菸者;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相關職業暴露史者;有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有慢阻肺或者慢性非纖維化病史等。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多動腦,不易老#

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編輯:魚躍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