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在人們心中是富含營養且美味可口的食物,但是水果在為我們提供營養的同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
腹瀉:有些人吃了水果後會腹瀉,多半是果糖不耐受引起的。另外像獼猴桃、火龍果等富含水果籽不能被腸道所消化和吸收,容易刺激腸道蠕動,對於本就容易腹瀉的人來說,吃了這種水果就容易誘發或加重腹瀉。
扎嘴刺嗓子:吃菠蘿的時候可能會感覺扎嘴或刺嗓子,這時草酸鈣結晶在搗鬼。我們在咀嚼菠蘿的時候,水分就會進入被破壞的植物細胞內並令其膨脹,大量的草酸鈣結晶也被順勢推至口腔中,便會刺激口腔組織,從而產生扎嘴刺嗓子的不適感。
低血糖:有人吃了荔枝後會頭暈乏力臉色發白,此為“荔枝病”,原因是荔枝中的次甘氨酸類物質會干擾正常糖代謝,使人產生低血糖的反應。
燒心:像酸棗、楊梅、檸檬等水果都含有大量有機酸,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就可能刺激胃酸分泌,繼而引起燒心和胃灼燒等不適。
過敏:芒果、甜瓜等水果都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皮膚瘙癢、呼吸不暢等,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全身過敏症狀,或可引起休克。
二、3種水果已被列入“致癌清單”,不能吃?
近些年食品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引起眾人關注,最近關於“水果被列入致癌清單”的消息在網絡上也沸沸騰騰。消息是真是假呢?
1、帶斑點的香蕉
香蕉表皮會長斑,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表皮細胞氧化碳素自然氧化的結果,二是香蕉有炭疽病。
但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香蕉變黑,只要香蕉內部果肉沒問題,那麼食用後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也不存在致癌的說法。
2、畸形的草莓
網傳個頭大、畸形的草莓是用了激素,吃了致癌。
其實,激素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更主要原因還是授粉不足,比如低溫、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草莓授粉不足的問題。
另外還有觀點指出草莓用激素催熟才會空心,其實這並不是絕對,比如有些草莓果肉密度偏小,出現空心就很正常。
種植草莓時最常用的激素是膨大素,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其實在很多果蔬中都有應用,作用是促進植物細胞加倍分泌出分裂素,並促進生長素分泌,讓果實更大。
但國家有嚴格的使用規定,如果超量使用,不僅影響草莓口感還會涉及違法,得不償失。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專家阮光鋒表示:膨大素使用量很小且降解速度快。在動物實驗中,即使少量進入體內,一週後殘存量也僅為2%,而低劑量膨大素對肝腎的影響仍在進一步研究中,目前也沒有膨大素致癌的報道。即使用了膨大素的草莓,也並非“毒物”。
3、打蠟的蘋果
蘋果生長時自身就會分泌果蠟,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或農藥入侵,對人體並無害。
還有一種就是人工打蠟,是一種可食用的天然動植物分泌物,目的是也是為了防止微生物入侵,同時也可以保鮮。
蘋果上打的食用蠟,和化工生產的蠟是不一樣的。食用蠟來自生物體內,由脂類、碳水化合物等組成,正常的食用蘋果並不會危害健康。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也規定,巴西棕櫚蠟、果蠟等是可以用於水果表面作為膜劑的。
三、真正存在致癌風險的是這種水果
水果發黴了你還吃嗎?很多節儉的人就會用刀削去壞的部分,好的那部分繼續吃,但其實這樣大錯特錯!
水果黴變了我們肉眼可以看到,但是病菌等微生物所分泌的有毒有害代謝物卻不可見,食用後就會有中毒的風險,即使將黴變部位切除,正常部分所含的毒素也可能是黴變部位的10%至50%。
換言之,削去黴變部位的水果仍存在安全隱患。
水果從採摘,裝箱,運輸,售賣再到消費者手中時,可能也會有壞掉的問題,那麼還能吃嗎?其實這兩種情況,水果還可以吃。
-
情況1:機械性損傷。即跌撞、擠壓、磨損等造成的水果表破皮損傷,並不會產生微生物毒素,短時間內可放心食用。
-
情況2:低溫凍傷。低溫狀態下水果中歧化酶活性和果膠酯酶降低,細胞結構就會被破壞,水果也容易變軟發爛,實際上水果凍傷是細胞的破損,也不存在微生物毒素的問題,抓緊食用也是相對安全的。
四、如何健康食用水果?
我們每天都要吃足夠的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那麼水果要怎麼吃才對呢?
1、清洗乾淨
吃水果前一定要將水果清洗乾淨,去除表面的病菌微生物以及殘存農藥等,如果水果有外皮最好也去除,也可以使用果蔬清潔劑或者用鹽水泡。
2、吃足夠量
膳食指南中建議我們每日都要吃200至350g的新鮮水果,需要注意的是,果汁果糖等不能替代水果。
3、種類多樣性
不同水果的營養價值均不同,所以吃水果應“雨露均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吃12種食物,那麼大家可以吃不同種類的水果。
4、別把水果當飯吃
女性想減肥於是就把水果當飯吃,但這樣很容易刺激腸胃並導致營養不良,建議還是將水果作為三餐後的補充食物。
水果酸甜可口又營養豐富,每日吃足夠的水果才能獲取對健康有益的維生素等營養,但水果也不可貪多,同時注意不要侷限一種水果,可以吃多種類的水果,吃水果前一定清洗乾淨,如果吃水果後出現不適,也要第一時間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