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可單獨出現,亦可見於各種疾病的過程中。在臨床上,以頭痛為主症的病變以外感為多見,內傷病中因情志失調所引起者居多。頭痛不可小覷,疼得厲害時,有些患者恨不能拿頭去撞牆、撞桌子,其痛苦可想而知。要想治癒頭痛,得牢記這兩個要點——
導師治療頭痛,無論外感、內傷,均強調散風與養血、活血。導師認為,外感頭痛多以風邪為主,風邪入絡則絡脈失和,氣血逆亂,不通則痛,故治以散風為主。內傷頭痛,多因氣血不足,運行不暢所致,故治以養血、活血,暢通血脈,使血行暢達,則頭痛自止。
凡久病頭痛,多傷及絡脈,使絡脈不暢以致“不通則痛”,導師每用散風、養血、活血之法為治,多能獲效。
關於頭痛治血的原因,導師認為,血虛不能榮絡,則絡脈拘攣,攣則血行不暢,故痛;血瘀運行不暢,則絡脈不通,故痛。前人有“不榮則痛”與“不通則痛”之說,究其根本,皆因血行不暢所致,故養血、活血是治痛之根本。
治療頭痛以祛風藥與血分藥二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即前人所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謂也。
導師治頭痛病的主方,由防風、荊芥、羌活、柴胡、白芷、藁本、細辛、當歸、川芎、白芍、炙甘草、地龍組成。
關於方中用諸多散風之品的原因,導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故外感頭痛應以散風為先。即使風邪夾溼、夾寒,亦應以祛風藥為主。因為“風能勝溼”,祛風即可除溼。而祛風藥皆屬辛溫之品,祛風亦可散寒。故無論風寒溼邪,均以祛風治之。“頭為諸陽之會”,故導師用藥多將各經絡之引經藥取捨運用,使其共奏祛諸經之邪、通絡止痛之效。
方中防風、荊芥穗為祛風之要藥,通行諸經,又主入太陰經;羌活祛風散寒除溼,主入太陽經;柴胡苦辛平,行氣發散,主入少陽經;白芷散風寒,祛溼邪,芳香走竄,主入陽明經;藁本散風寒,除溼,主入厥陰經;細辛散寒止痛,主入少陰經。如此用藥,互相配伍,可使藥性通達六經,共奏祛風散寒除溼、通絡止痛之功。
“久病入絡”“不通則痛”,凡頭痛日久者必與血虛與瘀滯相關。方中當歸辛甘溫,養血活血,為血中氣藥。川芎辛溫,活血散瘀,通絡止痛,為氣中血藥。二藥相伍,共奏養血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白芍酸甘寒,養血滋陰,柔肝舒筋,與炙甘草配伍則酸甘化陰,有柔筋止痛之功。地龍鹹寒,活血通脈,絡脈通則痛自止。
導師常以上述諸藥配伍治療新久各種頭痛病證,又常視不同病情加減化裁。若頭痛兼眩暈嘔吐者,加吳茱萸以暖肝散寒;若頭痛而兼痰飲內停眩暈者,合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若因外傷腦震盪而致頭痛眩暈、健忘,甚至神志不清者,則以上藥與血府逐瘀湯、溫膽湯合方加減。如此加減運用多獲良效,有病至數十年不愈,多方求治不效者,服十數劑即可告愈。
臨證好書
劉景源教授,國家級名老中醫、首都國醫名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與教學經驗,為著名溫病學家,本書總結劉景源教授的臨證經驗。
《傳承之路:師從劉景源教授治學臨證實錄》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是其學術傳承弟子、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劉寧博士,三年跟師學習期間的讀書、臨證體悟彙編,共分三部分。上篇“讀經典”,收入在導師指導下研讀經典的心得體會12篇;中篇“做臨床”,收入跟師學習、總結導師臨證經驗的文章36篇,包括內科、婦科等內容,其中主要是總結導師多年臨床獨到經驗及有效方藥;下篇“跟名師”收入作者學習導師溫病學研究主要學術思想的體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