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些年走過的中醫之路
作者 陳明
小感冒中的中醫原理
這些年,看到網上特別多的人轉載各種養生治病的秘法,比如某某方法可以排寒,某某方法可以祛溼,還有敲膽經排毒,山藥薏仁粥養氣血,艾灸拔罐按摩穴位補腎,以及腎陽虛陰虛等概念,無一例外地影響了很多人。最後發現,方法越多,你越迷糊,不斷地換來換去,最後放棄。
我研究中醫十年,最初也是沉迷於網上的這些概念,後來開始學習傷寒論,然後是黃元御的一氣周流學說和圓運動中醫學,接著痴迷於火神派的補陽理論和李可的臨床診斷醫案,這些年也拜訪過一些中醫,試吃過非常多的方劑,雖無真正看病的醫術,但是結合武術與丹道的修煉理論,對於人體的中醫原理,算是大概明白了許多,所以在此談談我這些年來在中醫以及修道路上的見聞,以此拋磚引玉,期待指正。
去繁就簡,人體一氣循環的基本模式就是氣從腎水中向左升起,到達肝木,肝氣在脾陽左旋的幫助下繼續上升化為心火,心火在肺金的肅降作用下往下,然後經過胃土右旋的幫助下回歸到腎,完成人體的循環。這是理論模型,實際上通過六經在循環。這個循環上出了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在相應的地方顯現出疾病。所以中醫如果不懂六經等於是盲人騎瞎馬,靠碰運氣。人體的先天之本為腎陽,必須依賴於腎陰充足才能潛藏於下。脾胃是後天之本,胃納食後由脾中陽氣轉換為中氣,從而推動人體的一身活動。但是脾的陽氣來自於腎的陽氣燻蒸,你可以把中氣理解為煤氣,把腎陽理解為電池,燒飯靠煤氣,但是沒有電池打火的話煤氣是點不燃的。
人為什麼會生病?簡單來說就是這個一氣循環出了問題,疾病一般分為實病和虛病兩種,實病是指循環裡面的氣還足的情況下,由於受到寒熱或者飲食損傷,造成循環異常,這種一般治療起來比較快。還有一種虛病是指循環裡面的氣不足了,造成的循環異常,就不太好治,容易復發。
首先我們通過最常見的感冒來看生病原理與治病思路:假如某人在夏天吹空調,導致外來的寒氣突破人體表層的衛氣防護後,卡在肺金那裡,讓衛氣不能正常發散,就會出現頭痛,閉汗的症狀,這個階段屬於風寒初期,如果你馬上通過一杯薑湯,同時用熱水泡腳到背上汗出,感冒就立馬好了,不會繼續發展。傷寒論裡面用麻黃湯來發汗,那是重症,氣虛的人,用薑湯和薄荷蘇葉發汗就可以了,尤其用46度的熱水泡腳30分鐘效果最好。除非無效的情況下才用麻黃,因為麻黃的原理是把氣調動往外散發,特別耗元氣。
如果你沒有快速應對,那麼本來應該經過肺的肅降作用往下降到胃的陽氣停住了,這個陽氣就會灼燒肺水,燒一下肺水就變凝固,化為白痰,再繼續燒,白痰就轉為黃痰,再嚴重就是肺炎。肺水被燒,就出現嗓子疼,咳血,氣不降,就出現咳嗽,同時胃氣不降,人就不想吃飯。到這一步的治療方案,就得分兩步走,一步是用發汗解表的藥來讓肺氣恢復;第二步是用清熱的藥比如金銀花、板藍根、麥冬等把陽氣降下去,不讓它繼續燒肺水。
但此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注意點,就是清熱的藥一般性寒,會把胃變涼,所以要加一些暖胃的藥比如生薑來中和一下。這一步是不是加生薑,就能看出一箇中醫是不是內行。比如香港念慈庵的止咳糖漿的配方就比較科學。明清以來部分中醫就喜歡用寒涼的藥清熱解毒,而不顧及寒胃的問題,造成胃強的人病好了,但身體虛了,胃弱的人直接掛了。而西醫對付這個感冒的方法很簡單,用掛吊瓶,那個吊瓶是極為寒涼的,一入人體立刻就把停在肺裡的陽氣給消滅掉了,自然症狀就消失了,但寒氣停留在身體裡,無法祛除,每掛一次吊瓶,身體寒氣就重一點,順著六經傳變往裡深入,從陽明、太陰,直到厥陰,有些小孩陽氣弱,吊瓶一多,寒氣入骨髓就變生嚴重疾病。後來火神派的興起就是因為過用寒涼把中醫的路帶歪了,才提出的保護陽氣。這個火神派我們後面再談。
以上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感冒,但是瞭解人體氣血循環的原理後,再治療就心中有數,知道每一步是什麼原因怎麼對症,而不是套用書上的方子去給病人試藥,也不用再去糾結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這些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