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腫瘤的第一大法

治療腫瘤的第一大法

小編導讀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多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致,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療疾病的一個重要法則,在腫瘤的治療中也不例外。幫助患者恢復正氣、祛除邪氣,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如何將扶正祛邪之法更好地運用到腫瘤的治療中,何若蘋教授的經驗如下——

01
扶正

所謂“扶正”,即扶持、幫助患者恢復自身的正氣。何師治療惡性腫瘤的扶正具體治法可歸納為補腎填精、健脾益氣、補氣養血

(1)補腎填精

腫瘤患者晚期常出現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舌淡、舌白、脈虛無力等腎陽虛衰的表現。酌情投以溫陽補腎之品,往往可緩解或消除上述諸症。常用的方劑有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常用藥物有杜仲、菟絲子、補骨脂、骨碎補、仙茅、仙靈脾、肉蓯蓉等。

若久病陽虛及陰,或素體陰虛,往往在腰膝痠軟、神疲乏力等基礎上出現失眠、健忘、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腎陰虧虛之表現,此時加用滋陰補腎之藥,如生地黃、墨旱蓮、女貞子、黃精等,方可取效,常用方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

(2)健脾益氣

腫瘤患者素體虛弱,或屢經放療、化療,抑或長期服用祛邪抗癌之藥,久之則脾胃必虛,運化失司,臨床常見面色少華、神疲乏力、消瘦、脘腹脹悶、便溏、苔白膩、脈濡細等症狀。何師常選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經典方劑辨證加減,取得較好的療效,常用藥物有黨參、白朮、茯苓、太子參、黃芪、薏苡仁、山藥、五味子、大棗、炙甘草等。

(3)補氣養血

氣與血是人體的兩大基本物質。放療、化療作為惡性腫瘤的常用治療手段之一,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毒副作用,骨髓抑制即為常見的副作用之一。骨髓抑制可導致外周血以白細胞為主的全血細胞下降,進而引起貧血、免疫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

臨床治療發現,許多補益藥物對造血系統有明顯的作用,如黃精、白朮、當歸、黃芪、巴戟天、熟地黃、何首烏、枸杞子、補骨脂等可刺激骨髓,加快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人參、丹參、雞血藤、阿膠、山茱萸、白芍、熟地黃、刺五加、女貞子等能升高白細胞的水平;山茱萸、狗脊、肉蓯蓉、三七、紅棗、花生衣、龍眼肉則能升高血小板含量。

惡性腫瘤放化療的同時配合服用這類藥,可明顯增加患者的血容量,提高機體抵抗力,延長生存時間。

02
祛邪

所謂“祛邪”,即祛除導致疾病發生的致病因素或相關病理產物,以達到阻止腫瘤發展甚至消除腫瘤的目的。何師臨證多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軟堅之法。

(1)清熱解毒

解毒類藥物治療惡性腫瘤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公認,但何師總結臨證多年的經驗,提出應用解毒類中藥時應依據藥物的效果強弱,再結合患者當時的狀態而辨證使用。

惡性腫瘤發展期常有明顯的腫塊增大、疼痛、局部灼熱、便秘、舌紅苔黃、脈數等症,屬邪熱瘀毒之候,此時,投以清熱解毒之法或能控制腫瘤發展。

何師常用藥物有白花蛇舌草、三葉青、貓人參、藤梨根、野葡萄根、七葉一枝花、大血藤、大青葉、山慈菇、馬齒莧、升麻、半邊蓮、半枝蓮、冬凌草、連翹等。

(2)活血化瘀

腫瘤的形成多因機體經絡阻塞,局部血流不暢,瘀毒搏結而成。腫瘤多有形,石瘕、癥積、痞癖等皆與瘀血有關。臨床常見腫瘤患者腫塊堅硬,痛有定處,唇舌青紫、舌下有瘀斑等。古語有云“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活血化瘀亦為祛邪之常法。

何師強調,活血化瘀法當行之有度,因活血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血液流動,從而增加癌腫隨血行轉移的風險,故活血之品的適量運用及中病即止的判斷力十分重要。常用藥物有川芎、當歸尾、丹參、桃仁、紅花等。

(3)化痰軟堅

腫瘤多為有形之腫塊,治療上還應兼以軟堅散結以治其標,消除腫塊。軟堅散結法雖然較少單獨用來治療腫瘤,但在腫瘤的整個治療過程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諸般怪證,皆屬於痰”,臨床常見腫瘤患者胸脘痞滿、咳吐痰涎、舌苔厚膩、脈濡滑,適當祛痰之藥往往有奇效。

常用藥物有夏枯草、瓜蔞、半夏、莪術、海藻、南星、貝母、化橘紅、炙鱉甲、牡蠣等。

名醫經驗集

  

《杏林追真:名中醫何若蘋臨證精華》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分5個板塊,即學術傳承、雜病診治、腫瘤專論、醫案選析、附錄。學術傳承,主要介紹何若蘋老師傳承首屆國醫大師何任先生學術經驗的心得體會;雜病診治,主要介紹何若蘋老師診治雜病的經驗;腫瘤專論,主要介紹編委會成員各自在腫瘤診治方面的認識及臨證經驗;醫案選析,選擇何若蘋老師臨床診治內科、婦科驗案80則予以評析,含回顧性醫案60則、前瞻性醫案20則;附錄,主要附載何若蘋老師撰寫的“名老中醫之路”一文及其論文、著作、課題、獲獎目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