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關注當代人像繪畫的藏家不要錯過藝術家商亮的作品,目前一條藝術僅1件其原作在售。
她筆下這些沒有無性別的肌肉人,是現代人追尋健美身材的縮影,也是由女性藝術家反向凝視現實社會形成的視覺符號。
“我給它起名叫‘分裂的我’,是想要隱喻一種不可知的狀態。這個電話聽筒,不確定是接聽還是播出電話,不確定誰在聽筒兩端。無機物有了生命之後,成了身體的延伸。從裡面可以分裂出另一個‘我’,‘我’也在留有自己痕跡的每個物體中。”商亮這樣解釋《分裂的我》作品系列。
作品《分裂的我No.1》曾於2022年11月在個展“商亮:新人”展覽現場中亮相。
作品畫面中的電話“長”出了如同戲謔惡作劇一般的牙齒,與充滿藝術家風格的“肌肉手”似是在進行一場力量的搏鬥。
藝術家商亮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她的作品在上海、北京、廣州、青島等地多次展覽,受到了很多藏家和觀眾的喜愛。
藝術家奶粉zhou以其獨特的塗鴉式風格及明快大膽的色彩打動人心。
近年他的新作聚焦於自我內心的剖析,在畫面敘事中趨於表現他純粹的精神世界。
半人物、半動物的形象出現在瞭如夢境般的背景世界中,畫面上不斷出現的粉紅色花瓶,更是如視覺線索一般串聯起各個不同的人物及場景,以群像的方式拼湊出奶粉zhou的內心世界,率性而又拉滿了觀眾的好奇心。
繪畫《花花兔子》目前正在參加奶粉zhou個展“自然之聲”。
在自身經歷過的動盪與停擺中,每一個情緒及記憶成為了藝術家畫筆下帶有自然特徵的形象:花朵、動物、山巒等等,在畫面上形成具有音樂感的篇章,帶領觀眾直達屬於他的內心世界。
奶粉zhou的作品被油罐藝術中心、四方當代美術館等機構收藏;也曾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館、K11美術館等地展出。
將傳統的剪紙技藝和當代藝術表現手法相結合,將紙媒介作為概念進行探索,獨特的角度讓藝術家陳粉丸被譽為“90後頂級剪紙藝術家”。
2022年起,陳粉丸開始在油畫布上運用剪紙、拼貼組成作品,多彩而密集的剪紙色塊成為了組成與眾不同人物肖像的組合元素。通過層層拼貼色塊的分解性創作手法,將她本人及身邊人的形象轉換成具有超現實風格、並具賽博朋克感的作品。
其中,綜合媒介作品《假想敵一雙》畫面色彩豐富,層疊有致的剪紙帶來舒適的視覺體驗,作品富有濃郁的春日氣息。
當時剛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的陳粉丸,在2013年就獲邀登上了TEDx的講臺,分享了關於她紙質手工書的創作歷程。
到了2019年,她入選“中國當代藝術年鑑藝術家”;2020年,受知名品牌卡地亞邀請創作大型裝置作品《無限之花》,並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此外她的作品也曾於北京時代美術館、上海藝倉美術館、成都遠洋太古裡、廣州33當代藝術中心等地展覽。
限量250版,平版膠印於Arches紙,66×50.2cm
畢加索(1881-1973)是20世紀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一生不斷尋求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表現主義、新古典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都出現在畢加索的創作脈絡中,堪稱為一代大師。
這件一條藝術僅1件在售的畢加索親籤版畫《想象中的肖像》,源自其晚年的創作,作品有畢加索印刷簽名及手寫版數。
1969年,87歲的畢加索在藝術用品的包裝硬紙板上直接作畫,運用水彩畫出29幅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肖像,其中有莎士比亞、巴爾扎克、倫勃朗;也有不具名的想象人物、抽象的女性面孔等等。
限量250版,平版膠印於Arches紙,66×50.2cm
畢加索本人對這一系列肖像畫很是滿意,並找到了版畫製作師馬賽爾·薩利納斯,推出了《想象中的肖像》系列限量版畫。
在1969年至1972年中,他們用3年時間完成了該系列的印刷工作,並製作了以“A”為編號開頭的美國版及以“F”為編號開頭的法國版,本件作品為法國版。
研究畢加索的藝術史學者約翰·戈爾丁認為,這一系列作品如同畢加索的早期創作,他指出《想象中的肖像》的畫面更為自由而奔放,繪畫時藝術家以大膽富有活力的筆調描繪人物,忽略了傳統的風格與整體性,也代表了1970年代興起的新表現主義。
藝術家保羅·艾斯皮裡(1919-2016)的作品,常被稱為夢幻世界,藝術家透過奔放的筆調和色彩來呈現他眼中帶有荒誕意味的不真實感。
這位法國藝術家在創作中不運用透視法,而是通過巧妙利用線條來塑造畫面及構圖。20世紀初期的野獸派、表現主義與立體派都對其產生了影響,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畫風。
這件《黃色背景的花束》,靜物花卉給人以溫暖又不真實的觀感,明豔的黃色背景與桌面、花瓶都形成了色彩上的呼應,鮮豔的色彩亦帶來明媚的春日氣息。
這件石版畫色彩精緻,畫面下方有藝術家的親筆簽名以及標版號。
保羅·艾斯皮裡曾代表法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在重要拍場中也時常見到他的作品。在2021年年底的蘇富比拍賣中,他的多件作品以超底價139%、135%及118%的價格成交。
“保持未知,大膽地在畫面探索新東西,一直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藝術家梁曼琪如此說道。
她的作品以點、線、面組合的幾何圖形和色彩構成畫面,顏色豐富中並不顯凌亂,而是充滿了空間感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梁曼琪的作品像是一個萬花鏡,通過線條和色塊創造了一個幻象空間。
在繪畫《拼圖,影子》中,藝術家使用了調和過的高飽和度顏料,通過色彩的層次和畫面留白形成對比,最終形成梁曼琪想要的線條、輪廓和色彩之間的和諧關係。
在梁曼琪的創作過程中,她不會特別理性地安排畫面中的色彩關係,而是相反,在某些特定的創作狀態下,畫面才能達到趣味性的平衡感。看似理性地一筆一畫,實則蘊含了藝術家感性的情緒瞬間。
梁曼琪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德藝術研究生院,她的作品在多家重要美術館及機構展出,包括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空間、上海chi K11美術館、上海當代美術館、阿拉里奧美術館等。
藝術家鄭皓中自己眼中,他的創作演變是一場與神秘主義的時間談話:變幻莫測,不可預估。這讓他在具象與抽象,表現主義與寫實中自由轉換,畫面中不多的信息中透出的主題又能讓人覺察到一份奇妙的熟悉。
他的繪畫風格豐富而多變,在極度自信的用筆和停筆之間形成留白,這些空白並不指向物理或哲學空間,而是充滿了信息流動及交換的心靈之境。
《金色8》的畫面上有一支金色的樂器,讓人不免聯想到鄭皓中業餘時間喜歡吹奏的薩克斯,它靜靜矗立在藝術家心靈世界的廣袤空間裡,結出了兩簇神秘又頗具戲謔意味的紫色花朵。
鄭皓中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在2014年獲得了約翰·莫爾繪畫比賽(中國)大獎,作品被上海大學美術館、悉尼白兔博物館、美國Moegling基金會、DSL collection等機構收藏;並在北京、上海、澳門、曼徹斯特等多地舉辦個展、參與群展。
Vally gods and monsters summoning wasps,2021
美國藝術家Michael McGrath,以其對神秘主義的好奇心出發,融合日常生活中的靈感瞬間,以平靜柔和的色彩描繪敘事性畫面,用輕鬆詼諧的筆調討論生死、神性、哲學意義等主題。
Michael本人對宗教、魔法和神話十分感興趣,在他的想象中,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神明或者魔法,它們會存在於自然和風景中,會存在於樹木、花朵和動物中,萬物皆有靈。
Vally gods and monsters summoning wasps,2021
繪畫《Vally gods and monsters summoning wasps》中,各式各樣的擬人化小精靈出現在森林中,也依附在雲朵、植物、大地上。
藝術家可愛而又溫柔的想象裡,這些靈體散佈在大自然的每一處,在人物、精靈的面孔和背景中,它們始終都是一體的。
Michael McGrath的作品在紐約、布魯塞爾、美國亞歷山大、德國符騰堡等地展出,引起許多藏家的關注。
藝術家望川,會為他的每一幅畫寫作詩一般的創作自述。
關於《獨居青年》,他是這樣說的:“夏日的光斑是明晃晃的,夜晚的霓虹有點刺眼,有時候看著對面樓層,剛亮起的光,他會回屋裡把冰箱裡的雞蛋拿出來,放到還有夕陽餘溫的陽臺,然後回到臥室,拉上窗簾,不打擾。”
超現實的氛圍和不飽和的顏色在畫面形成了一個令人愉悅的視覺平衡,正如望川所說,他在畫畫時會覺得這個世界是荒謬的,真實與虛幻並沒有分明的界限,人們在其中穿行,就算穿過邊界也並不會自知。
憑著對繪畫和文學的熱愛,非科班出身、曾經作為上班族的望川成為了全職藝術家,他的作品在木木美術館、寶龍藝術中心等地參展,還於2020年在北京舉辦了個人展覽。
“跨越邊界”一直是藝術家富江亮的主要創作主題之一。畫面特點是用油畫描繪出色彩豐富、堆積出濃厚的質感。他以自身的多元文化背景和經歷作為“過濾器”,以客觀角度觀察世界,向觀眾呈現他在其中的自由探索。
策展人高江波曾如此評價富江亮的繪畫:“富江亮是一個很多變的藝術家,作品經常畫得非常隨性,有一種行動繪畫的感覺,自由灑脫,如遊戲一般,解除呆板的自我。”
藝術家富江亮碩士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幼年隨家人旅居法國,近年來在日本東京多次舉辦個展,目前生活工作於日本。
他的“邊界”系列作品於今年1月至3月在北京十點睡覺藝術空間參與群展。
“我的作品,源於我愛馬、好茶。”藝術家雷明娜如此說道,她的創作理念源自現實生活與個人真切的體驗,畫中常出現的馬是雷明娜最喜歡的動物,也是其自我的精神投射。
靜謐內斂的瓷器顏色,也是雷明娜創作邏輯中的重要視覺線索,由此形成一系列設色雅緻、動人的作品。
《鴻運當頭之三》中,宛若白瓷一般的白馬,被一根鮮紅的韁繩牽制,就像是引領著它即將前往的旅途。這抹鮮亮的紅色,像是代表著冥冥之中的命運,也像是人們掌握生活的堅定意志。
雷明娜在創作時最為重視的,便是呈現當下真實的情感和意境,因此生活中的感悟會成為其不同時間段的創作主題,繪畫也見證記錄下了她生活中的情緒片段。
她的作品在曾獲文化部書畫大展金獎,並多次在北京舉辦個展;群展經歷包括了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水墨年鑑”、當代水墨溫哥華、青年藝術100等。
藝術家邵也的“精神療法”為系列作品,共有五幅,分別對當代生活的五大精神困境展開討論。主題包括了“勞動價值無法體現”、“自我異化與對‘他者’的異化”、“心理問題與社會問題”、“消費主義中的娛樂至死”及“原子化宏觀敘事”。
這件《精神療法》中,在藝術家眼中頗有特殊含義的太湖石被嵌於金色的框中,基於傳統文化的個人浪漫主義,在棋盤格近景與黑色背景的對比下聚焦當代人不得不面對的精神壓力。
藝術家邵也,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對工筆畫及東方美學有著深厚的研究,繪畫風格獨樹一幟。其作品在上海、廣州多次舉辦個人展覽;並於寶龍藝術中心、陝西省博物館、湖南省畫院美術館等地展出。
藝術家韓修智,近年作品以生活環境為靈感,在創作中反映個體生活與創作環境的變化。他的繪畫帶有自我記憶和當下感知的碰撞與重塑,將眼前所見與引發出的記憶片段、兒時鄉愁集於一體,在情感共鳴下產生圖像表達。
韓修智2022年的新作充滿了個人意志的符號和筆觸,肢體、水果、花朵和破碎的生活片段,在朦朧的夢境和冷峻現實的交接處,細膩流露出藝術家隱匿其中的情愫,情緒如同河流般地靜靜流淌,直抵觀眾心靈。
韓修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在上海、深圳、北京、首爾等地舉辦個展;曾於歐盟駐華大使館、雅昌藝術中心、民生現代美術館等機構參與群展。
對藝術家藺洪丹來說,最閃爍之光,不是天上的太陽,而是在人們的心裡。她的靜物花卉結合現實的戶外風景與心靈想象的美景,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喜愉悅的瑰麗畫面。
藺洪丹喜歡喜歡戶外寫生,野外寫生不同的季節給予她的靈感有所不同,呼吸著野外空氣的同時繪畫心中之景,藝術家有時候這樣畫著畫著,便會深深感動於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精神饋贈。
在她的意象靜物畫創作中,藺洪丹希望保持一種對四季更替的喜悅和衝動,並希望這種衝動一直延續,最終完美無缺落實到畫面上。這樣的繪畫不是憑感覺而草率完成的,也不是單純的偶然行為;而是經過精心準備,一但開始繪畫,每一滴顏料都有它存在的位置。
藺洪丹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她的作品自2012年起多次亮相於北京、青島、日本福岡等地參與群展。
德國藝術家艾琳娜·伯克納的作品,試圖邀請觀眾進入一個微妙且空靈的視覺空間。在幾乎接近於球形的柔和線條前,一個難以言狀的抽象圖形出現在觀眾面前。
在作品《無題》(我在裡面發光)的畫面上,不飽和的漸變橙色與黃色交織著,在中央形成了一個像是觸手又像是漩渦的圖景,從中發出的暖光沁人心脾,頗具視覺張力。
層層滲透的顏料凝結成螺旋狀的圖形,有時是有機的,有時幾乎是植物狀的形式,這些組成構圖的成分,被藝術家理解為能量場,具有幾乎自主的光芒。
“我愛上了顏色,痴迷於光線。我的調色板是彩虹——穿過乳白色霧的彩虹。”艾琳娜·伯克納畢業於德國古老的慕尼黑美術學院,她的作品在德國、比利時、羅馬尼亞、美國、中國等世界多地展覽,受到很多藏家的喜愛。
同樣是表現主義的抽象表達,另一位德國藝術家恩里科·巴赫的繪畫方式,則能讓人想起莫蘭迪的靜物畫。
這不是因為他們畫面語言的相似,而是他們的創作方式:莫蘭迪一生都在靜物畫的瓶瓶罐罐中探索,並以此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藝術世界;而恩里科·巴赫截止到現在,也一直執著於他筆下抽象的幾何世界。
恩里科由幾何形態構成畫面語言,也逐漸形成一種極具戲劇感的、充滿人性化的獨立世界——一個可以不斷自我演化的、無窮無盡猶如萬花筒一般的“微型劇場”。
恩里科·巴赫畢業於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造型藝術學院,自從2010年作為藝術家活動以來,他舉辦了二十多次個展,參與群展五十餘次。其中包括了在偏鋒畫廊、龍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的多場個展;他的作品被卡爾斯魯厄國立美術館、斯圖加特市立美術館、龍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星美術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