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慮在蔓延。“沒錢了”不再僅僅是人們口中的調侃,它漸漸成為一種事實,比起消費,更重要的是把手裡的錢存好,每一筆支出最好都是必要的,能不花就不花。
也是這兩年,考研和考編上岸成為打撈人們不安全感的主要方式,就業市場一再萎頓,工作難找,辭職後去看看這個世界成為一種舊日的奢望。經常的情況是投出去上百封簡歷,換來幾個面試。
經濟真的變差了嗎?我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眼下的生活已經變得難熬,難以想象等到65歲退休後自己要面對什麼樣的未來。
為此,我們請來經濟學學者梁捷一同討論了與錢有關的那些問題。聊天的過程中,梁捷提到了學者詹姆斯·C·斯科特在研究東南亞的農民時說起的比喻,農民們就像站在一條水已經淹到脖子的河裡,這時候只要一陣風吹過來,河裡掀起波浪,他們就會遭受滅頂之災。
或許現在最能夠引起大家廣泛共鳴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隨時可能被掀翻的感受。巨浪襲來,正常的生活秩序瞬間崩塌,個體毫無抵擋的能力。
但梁捷認為我們還有很多能做的,既然錢不是很多,那就把它用在能夠讓你獲得最大快樂的事情上,趁年輕,及早做出改變。至於擔心自己老無所依,還可以把這個社會改造成對老年人友好的樣子,雖然工程浩大,但一點一點做就是了。起碼,我們還有選擇做與不做的自由。
看理想:據新聞報道,今年北京碩士和博士畢業生比本科畢業生還要多。不知道上海怎麼樣,剛好這段時間研究生錄取也進入尾聲,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和趨勢?
梁捷: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研究生的複試階段,而且這一屆的研究生錄取尤其不容易。因為他們是在去年12月下旬考研,去年的情況大家也都已經知道了。本來報名的考生數達到了例年新高,但我聽其他老師說有四分之一的考生沒有去參加考試,剩下的四分之三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一邊咳嗽、一邊答題,這屆研究生太不容易。
上海畢業生的具體數據我沒有看,但可能也差不多。現在每年考研的學生,比當年畢業的學生數量還要多,有大量的學生參加考研,考不上的話就二戰、三戰,積累起來數字非常誇張。這當然是一個不太健康的現象,但同時也說明了現在就業形勢的惡劣,大家面臨很大壓力,這些我都可以理解。
看理想:我前兩天看到一個特別貼切的評價,現在能否考編成功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中式種姓制度”。
梁捷:當然種姓制度比這個還要嚴格一些,因為種姓制度是世世代代沒法改變的。在中國,至少還存在流動的可能性。但是最近十來年,年輕人覺得絕望,或者是失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們的社會流動性在逐漸減弱。
本來年輕人有很多夢想,比如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原來只要大學選金融、IT專業,然後中途創業,如果創業成功,可能一夜暴富,社會階層一下子就出現流動。但是現在大家覺得機會越來越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攢夠買房的首付,那就是談不上社會流動,這也是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看理想:就現在找工作很難的形勢而言,如果工作包分配的話,情況會更好嗎?
梁捷:一旦包分配以後,個人沒有選擇的自由,可能會把你分去很惡劣的環境。好的工作是一定每個人都會搶的,最後分配的權力到底掌握在誰的手裡呢?為了獲得一些就業的機會,大家要付出什麼?按照什麼樣的標準?這裡面有太多可以運作的東西。
包分配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你沒有任何的自由,並且大家可能會為了爭奪一個機會展開全方位的競爭,除了工作學習方面,還有其他各個維度的競爭,最後釀成的慘劇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的多。
所以我從來不會覺得包分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至少你現在還有工作不工作的自由,有辭職與否的自由。但是在包分配的時代,你沒有這樣的自由,每個人的生活狀況跟你想象的是很不一樣的。
看理想:最近幾年大家越來越能感受到環境和政策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您的新節目是關於經濟政策的大討論,我很想問,都在說經濟越來越差了,大環境越來越差了,事實到底是不是如此?如果是真的,年輕人該做好哪些準備?
梁捷:中國的經濟在過去二三十年的時間裡,經歷了高速的增長,甚至從全球範圍來說,產生了所謂的“中國奇蹟”。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保持在了兩位數,每年增長10%以上,這是一個很誇張的事情。
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有這樣的特點,一開始可能會以兩位數的速度很快地增長,又在到達一定時間以後,慢慢降下來。
對於我們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比如90後、00後,在大家的成長過程中,中國經濟一直在高速增長,我們永遠能看到整個國家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物質條件不斷提升,從小時候家裡沒空調,變成有空調,買不起汽車變成有汽車,以前很少人出國留學,現在很多人可以出國留學……所有的經濟條件永遠在改善的過程當中,嚴格來說,90後和00後沒有感受過經濟停滯、經濟衰退,甚至對經濟速度放緩的感受都不是那麼強烈。
但是經濟總是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現在還談不上是經濟停滯,只不過是增長的速度放緩了。在未來的10年、8年,或者至少3年、5年的時間裡,大家會感受到工資增長沒那麼快了。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失業可能從來不是一個大問題,但在未來的幾年裡,失業,找工作困難,可能會變成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
我們的生活條件、生活面貌,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更迭那麼快,而是可能處於一個比較平穩的、緩步的發展階段。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肯定已經過去了,未來經濟低速增長,甚至逐漸趨於停滯,也不是沒有可能。
對個體來說,個人的事業表現和宏觀形勢有一定關係,但並不確定。即使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也是有人賺到錢,有人沒賺到錢。所以我覺得每個人應該既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和宏觀環境之間的關係,也要多想想自己的特殊性,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在這樣一個給定的經濟背景下,可以怎樣依靠能力賺點錢,走出自己的道路。
看理想:感覺對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那麼在現在的狀況下,對年輕人來說,到底應該多消費買買買還是多存錢?因為有人說,存款早就跑不過通脹,到時候同樣的錢能買的東西會越來越少,但是現在買的到時候難道就不會貶值嗎?
梁捷:錢永遠都會貶值,購買的所有東西也會貶值。我們經常把商品分成消耗品和耐用品,比如說車屬於耐用消費品,但一開出4s店,可能已經貶值了一半。房地產有可能會升值,但現在整個房地產的紅利期也已經過了,變得沒有那麼保險。
所以到底把錢花在哪裡?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說你手裡有2萬塊錢,可以吃喝玩樂,也可以用於自己的教育投資,或者拿來出國旅遊,稍微出去一次,開闊眼界,但這對於你以後的人生到底有沒有幫助?我們現在也不知道。
過去的經驗裡,在自己身上投入的錢越多,也就是說人力資本投入越多,在未來還是有比較大的概率得到一些回報的。但現在人力資本和未來收益之間的關係越來越不確定,並不是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投資越多,未來就一定有回報。
如果要總結的話,我個人一直是這樣認為的,年輕人的錢其實不是很多,既然不是很多,那就不用再把它當回事,你現在就把這些錢用在你最喜歡的,能夠讓你獲得最大快樂的事情上面,甚至是用它去進行一些風險比較大的投資也沒有問題。
年輕的時候有很大的容錯空間,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就沒有機會這樣做了。
越是年輕,未來人力資本可以發揮的時間就越長,比如說要出國旅遊,就儘早出去,20歲出去和60歲是不一樣的。20歲的時候,可能受到一些觸動,你以後的生活會被徹底改變,而等到六十歲的時候,即使想改變,也沒有多少發揮的餘地和空間了。
看理想:很多政策的改變讓人猝不及防,比如“延遲退休”,您會覺得越晚出生的人揹負的東西越多嗎?
梁捷:這個政策對我來說不算意外,因為我在兩年前的節目裡談養老的時候,討論過這個問題。我當時說65歲退休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但是65歲退休,也不會一下子一刀切,我們改革的思路叫小步慢跑,先是60歲,然後61、62歲,一步步靠近65歲。而且65歲退休是全世界的規律。
退休也不是強制性的事情,對於身體不好,或者真的想早點休息的人,可以提前退休,現在提供這樣的標準,是給想繼續工作的人一個機會。從現在人的身體狀況來看,很多65歲的人其實適合繼續工作,當然也要看具體工作性質是怎麼樣的,這是一個大致的背景。
但是具體落實到操作層面上,還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現在常常討論的問題是35歲可能找不到工作,而更多的人在50歲、55歲後更不好找工作。假如一個人50多歲的時候失業,在以前的環境下離60歲退休也沒多久了,現在卻要到65歲以後才能領退休金,之後這10年怎麼辦呢?不能領退休金,又缺乏工作機會。這可能是現在最大的問題。
前幾天我看新聞,現在有的網約車要求司機年齡必須在60歲以下,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不合理的規定,是年齡歧視的體現,對於整個社會的公平政策是很不利的。可能大家會擔心司機年紀大了反應力下降,但開車是需要經驗的工作,年紀大了經驗充足,熟悉路況,其實可以開得比較穩定,這也跟司機力氣大不大沒有什麼關係。
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上,年齡歧視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65歲退休本身不是大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想找工作的中年人找不到工作,以及對50歲以上勞動力的排斥,但反而這些問題被遮蔽了,延遲退休背後會牽扯到一系列很嚴重的勞動權問題。
看理想:前一陣日本發生的一個新聞讓大家很痛心,64歲的大林三佐子女士在疫情期間因為失去工作,交不起房租,只能在公交車站的長椅上過夜,但被附近一個人用裝著石頭的塑料袋砸死了。事件被報道後,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有可能成為這位女士,生前體面,年輕時有夢想,但老無所依。您怎麼看待這件事?漂泊可能會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養老歸宿嗎?
梁捷:如果要說年輕人能夠為養老能夠做一些什麼準備的話,可能最重要的是把這個社會改造成對老年人友好的,適合老年人生存的樣子。不僅僅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權利,也要給他們自食其力的權利。
比如說在新加坡,可以看到外面的很多餐廳裡,收盤子的是一些老年人,他們走路在抖,手也在抖,包括麥當勞這些地方也是很多老年人在工作。面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點,新加坡的養老保險還是有些問題的,老年人的收入比較低,所以才不得不出來打工。但第二點,新加坡還是給老年人提供了賺錢的機會,在餐廳收盤子的工作全都被老年人承包了,但肯定是年輕人的效率更高,動作更快。為什麼它反而把這些工作崗位全都包給老年人?其實是就給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讓老年人能夠有尊嚴地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一份收入。
這是很值得我們考慮的一件事情,中國的年齡限制無所不在,從服務員,到大學裡的教授,還有互聯網行業的“35歲失業”,不管在哪個行業,好像都受到了年齡歧視,但這都是存在問題的。
如果我們的社會永遠在歧視老年人,很多人年紀大了以後想要賺取一些收入,該怎麼辦?我們其實一點機會都沒有給他們留下,這是社會需要做的一個很大的改進,也是年輕人現在可以推動的方向。
雖然你們現在距離退休還很遠,但是大家一起努力,如果能夠把社會變得對老年人友好一些,真的到你們六七十歲的時候,大家的生活環境也會更好。
另外,住房保障是很重要的事情,的確沒有哪個社會能夠完全杜絕無家可歸的現象,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一個國家應該做一些政策性的保障。除了商品房以外,一定還要有一些公租房、廉租房,或者提供相應的住房補貼。哪怕一個人的收入很低,至少要保障他有一個最基本的、相對體面的居住環境。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背後有不同的養老保險,它們的支撐系統會不一樣,但這都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看理想:環境的變動離普通人越來越近了,很多人會產生一個感覺,生活缺乏保障,一個浪頭過來就可能被掀翻。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安全感和確定感會帶來什麼影響?
梁捷: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國家,應該給人民最基本的安全感,儘可能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很大的不足,雖然也一直在改。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養老金以外,每個人還是儘量要有更多的渠道和支柱,來支撐未來的退休生活。
如果僅僅指望國家付的養老金的話,個人的生活會很困難。不論是企業年金、銀行存款、個人理財,還是保險收益,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準備儘可能多的收入來源。這樣,退休之後還有很多根支柱,哪怕其中一根稍微出現了點問題,也不會從根本上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沒有哪一個收入來源,是完全靠得住的,所以多靠幾個,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個地方,不要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裡面。分散投資,個人未來的保障會稍微多一點。
看理想: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會比較好?對於讓自己過上舒服一點的生活,您有什麼建議嗎?
梁捷:前面我們一直在說,未來的幾年裡,中國的經濟肯定是放緩的,一夜暴富的機會也不會很多,賺錢可能也不會像過去容易。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下,我覺得對於個人來說,反而是一個挺好的事情,因為個人的機會成本低了。
過去想要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組建一個樂隊,去拍一部紀錄片,你可能會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我本來年薪80萬,難道不做了?”但現在反正也沒什麼錢賺,不如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總體來說,經濟環境不會很好,但是在發展自己的興趣,或者是在與人接觸,跟人交流的時候,機會可能更多。經濟很好的時候,你想拉一個朋友來聊一下哲學,沒人會理你,大家賺錢都忙不過來,誰跟你聊這些東西。但現在大家都沒錢了,可以經常聚一聚,聊一些有的沒的,也挺好。
我們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培養一些思想上、藝術上、各種興趣上的發展,多讀點書,多聊天,多積累人力資本,等到有經濟機會,有某些新的爆發點出現的時候,這些積累可能反而會派上用場。
誰都沒有想到人工智能會對現在的整個經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而且影響會越來越大。在未來幾年裡,可能不再單純拼“996”的能力了,更需要的是創意和判斷力。如果你能夠多多學習,抓住AI的機會,是有好處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多做自己擅長的、關心的事情,說不定未來反而有更多的機會。🌱
採寫: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