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依託富有地域特色、具備一定群眾基礎和市場前景的非遺資源,將其產業化、規模化、集群化,通過非遺工坊的建設,打造中國泥塑第一村——鳳翔泥塑民俗村,以“非遺+旅遊”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增收,在興文化、樹新風、抓產業、促振興中勾勒出鄉村幸福畫卷。
▲ 工坊一隅
01
技術創新,緊跟市場,
擴大品牌效應
“今年央視春晚吉祥物‘兔團團’的設計採用鳳翔泥塑的傳統紋樣,為此,我們專門新設計了五款生肖兔泥塑。”鳳翔泥塑國家級傳承人胡新明表示,鳳翔泥塑不能總守著祖宗留下的樣式不去發展,只有不斷開發新產品,才能適應變化的市場,在融入現代生活中創造財富。
說起非遺創新和樹立招牌,不僅是胡新明,老一輩的泥塑傳承人胡深、胡永興等在延續非遺生命力的同時不忘推陳出新,後起之秀胡小紅、韓建斌、胡錦偉等亦是不斷進取,接力做強做大產業化鏈條,開拓市場。
▲ 鳳翔泥塑作品:大座虎
韓建斌是胡深的外孫,大學畢業後堅持泥塑創新之路,並不斷強化品牌意識。他說:“泥塑製作並非一成不變,應注意隨時代而有所精進地變化表達方式,這樣的作品才是獨一無二的。”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打個性化的泥塑產品,深得年輕消費者喜愛。
“‘抱月’的設計通過玉兔與月亮的組合,打破以往對傳統鳳翔泥塑單個物象的固定認識……”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90後”傳承人胡錦偉說,“為貼合當代人的審美,我將現代流行元素融入傳統泥塑,還將國潮風與泥塑巧妙融合……”
“年輕一代手藝人的接棒,為鳳翔泥塑注入新鮮血液,也必將繼續引領鳳翔泥塑走向新紀元。”鳳翔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不斷出臺獎勵措施,鼓勵村民開拓創新,在加大傳承人培養力度的同時,支持工坊在創新中的積極作為。
現如今,鳳翔泥塑已形成五大類300多個品種,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手工藝徽章認證”、首屆中國旅遊產品大賽金獎、首屆中國吉祥文化藝術節金獎等40多項大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給兒童最好的禮物”,泥塑工藝品更是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工坊作品展示廳
02
產業集群,壯大規模,
強化工坊引領作用
穿過鐫刻有“泥塑村”幾個大字的木製牌樓,村中右手第一家即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鳳翔泥塑的傳習所、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工坊、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多塊牌子的加掛,書寫著一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在泥塑推廣之路上的堅定足跡。
“作為村中的非遺產業帶頭人,胡新明帶領村民,以他創辦的新明泥塑工坊為龍頭,多年來致力於泥塑的產業化道路擴展,奮力開發市場,形成了以文創聚集、非遺橫向聯合嫁接、產品生活化和多樣化規模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陝西省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部主任白拴鎖說。
▲ 鳳翔泥塑作品:鍾馗嫁妹
胡新明介紹,工坊通過實行“合作社+公司+藝人+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泥塑藝人在秉承傳統的同時大膽創新,並將技藝分享、傳授給其他泥塑從業者,大家一同做強做大市場。
“如今六營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泥塑的製作和銷售,形成年產量10萬件的規模,帶動泥塑從業者近百戶,全村年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拉動相關包裝、電商、餐飲、旅遊等行業收入達700多萬元,提供勞動就業崗位300多個。”鳳翔六營村黨支部書記廖衛軍說,過去一年中,當地人均增收0.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5萬元,六營泥塑村成功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 鳳翔泥塑研學活動
03
文旅融合,多元化發展,
帶動鄉村振興
“早就聽說鳳翔泥塑,今天一見果然震撼,不僅是全村家家制作泥塑的壯觀場面,還有陳列館裡的各種泥塑,讓人大開眼界。全開放的製作流程,也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帶著家人來六營村旅遊的張先生說,在泥塑村吃、住、玩十分方便,而泥塑體驗更是讓孩子流連忘返。
近年來,鳳翔泥塑在當地文旅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非遺+旅遊”的發展模式,帶動了一批像胡新明這樣的“守藝人”,推進了非遺產業發展,更壯大了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鳳翔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六營村在建成集泥塑生產、收藏、演示、展示、銷售為一體的民俗藝博園和“傳承人之家”的基礎上,通過舉辦鳳翔泥塑文化藝術展演、泥塑絕活邀請展、鳳翔泥塑傳統工藝振興發展研討會、鳳翔民間工藝絕活大賽等活動,以及建立研學基地和傳統文化體驗基地,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著力打造全省生態文化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
▲新明泥塑工坊組織女職工參與全縣泥塑絕活大賽
如今,六營村不僅是泥塑加工和銷售的集散地,還是遊覽和參觀的熱門地區,是多所高校的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接待各大藝術院校和高校的學生採風團和社會調查活動達百餘次,泥塑已經從產品轉變為帶動當地旅遊業、餐飲業和住宿業同步發展的旗幟。面對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六營村形成了非遺產業促進鄉村旅遊、鄉村旅遊帶動非遺產業的文旅整合鏈條,通過走出去交流和展覽、請進來舉辦文化節等活動的方式,步入文旅融合發展“快車道”。
“深挖地方文化、整合非遺資源、打造精品旅遊,是文旅融合帶動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有效之路,也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寶雞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繼續深入挖掘非遺資源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價值,不但讓遺產“活”起來,更要成為推進產業興旺的“聚寶盆”。
(鳳翔區文化和旅遊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