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癌症高發,“禍根”是味精?提醒:真正致癌的或是這3種食品

我國癌症高發,“禍根”是味精?提醒:真正致癌的或是這3種食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有3/5的人死於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這4大類疾病,而癌症則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2008年全球死於癌症的患者達760萬人,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3%,其中超過70%的癌症死亡案例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

我國衛生部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結果顯示,癌症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成為我國第二大死亡原因,佔死亡總數的22.32%,併成為我國城市的首位死因,佔我國城市死亡人數的1/4。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分析:2020 年,中國新發癌症患者數量約為 460 萬人。

中國新發癌症患者數量複合年增長率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預計到 2025 年新發患者人數達 520 萬人,佔全球新發患者人數的 26.9%!

大家都“痰癌色變”……

最不願意聽到“癌症”的詞語,但是有些人無法避免癌症的發生,通常與遺傳、環境汙染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

常見的癌症有胃癌、食管癌或肝癌,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癌症,面對癌症要儘快治療,生活當中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尤其是飲食調節。

生活中關於癌症的這個話題,很多人又和味精扯上了一定的關係……

當然,病從口入沒毛病,不良的飲食習慣也確實會給人們帶來亞健康的影響,那麼癌症的爆發與吃味精真的有關嗎?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中國癌症高發,都是味精惹的禍?

大家對味精應該不陌生吧!是家中常見的調味料之一,生活中味精一度被認為是做菜的“好幫手”,做任何菜放一點味精能更加美味,也被排為廚房作料的前幾名。

可現如今,味精可謂是“臭名昭著”,極少被翻牌,甚至還被不少的人打入冷宮。

原來是有不少人認為味精加熱後會產生致癌物質,而且食用味精代謝後會產生大量的尿酸,讓人長胖。

味精對人體真的有害嗎?

隨著味精的進一步研究,人們發現當穀氨酸鈉被加熱到120攝氏度時,就會產生一種新型的化學物質:焦穀氨酸鈉。

焦穀氨酸鈉是穀氨酸在高溫下分解生成的化合物,它能夠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使其失去原有的鮮味,變成焦糊狀的東西。

此時味精不僅會鮮味變淡,還會有輕微毒素,很多人認為這種物質是致癌的殺手。

穀氨酸鈉也稱為MSG或味精,是一種穀氨酸的鈉鹽,屬於自然形成的最豐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把MSG歸入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 之列,而歐盟則視其為一種食品添加劑。

高溫下穀氨酸鈉轉化成的焦穀氨酸鈉致癌也是網上流傳的說法之一。

然而經實驗證明,味精在100℃下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穀氨酸鈉生成焦穀氨酸鈉,這個量極其微小。

而且焦穀氨酸鈉對人體並無害處,相反,作為一種“聰明分子”,它與大腦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有關。

有文獻指出,增加大腦中焦穀氨酸的含量,可以提高記憶力和認知功能。

提醒:真正致癌的是這3種食品

第一種:含有重金屬的食物

重金屬含量較高的食物有海產品,皮蛋,動物內臟,易拉罐飲料等。

重金屬主要指的是汞、鎘、鉛、鉻以及內金屬砷等生物毒性比較顯著的金屬,重金屬非常難以被生物降解,相反卻能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成百倍的富集,最後進入人體。

重金屬在人體內能與蛋白質、酶等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積累,造成慢性中毒。

以鉛為例,新華網指出,鉛在生物體內具有蓄積性,鉛的長期低濃度暴露可影響心血管、中樞神經等系統發育,胎兒和嬰幼兒尤其對鉛敏感。

人體長期大量攝入鉛含量超標的食品,會影響神經系統、智力發育等,危害人體健康。

第二種:醃製食品

醃製食物中含有很高的亞硝酸鹽。如果加入食鹽量少於15%,蔬菜中的硝酸鹽可能被微生物還原成亞硝酸鹽。

醃製1小時後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兩週後可達到高峰,並可持續2~3周。

食用了這樣的醃製食品,重者會引起亞硝酸鹽在體內遇到胺類化合物時,生成一種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因而常吃醃製類食品對身體不利,可誘發癌症。

第三種:酒精

長期飲酒對胃危害最大,長期飲酒多數人胃不好,原因就是酒精進入胃中會刺激胃運動,擠壓血管造成局部缺血,使得胃黏膜血供減少。

從而影響胃黏膜正常代謝和功能,導致胃黏膜出現損傷,長期喝酒還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甚至胃出血、胃癌。

其次,長期飲酒的人還可以使肝細胞內線粒體受損,進而導致肝細胞對脂肪分解功能下降,從而形成脂肪肝。

不僅如此,酒精代謝產物還可以進一步導致肝細胞受損,從而引起肝細胞DNA裂解,進而導致肝臟癌變發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