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實下虛”該怎麼調理?(附語音)

“上實下虛”該怎麼調理?(附語音)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四十四 。(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針。”——《黃帝內經·三部九候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我們先來看原文∶“帝曰:其可治者奈何?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針。”這段話論述的就是刺法,我們都知道《靈樞經》還叫做《針經》,其實《黃帝內經》裡邊論述的治療方法大多數都是針刺的方法,當然也有艾灸的方法,也有藥方,藥方就更少了。重點論述的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還有針灸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本篇前面講的都是脈法,講完脈之後已經診斷好了,那再往下治怎麼辦呢?這就是這一段文章所論述的內容。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黃帝就問了,如果想治療這個病,應該怎樣治療呢?“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也就是在經脈的話刺他的經就行了。“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病在孫絡的時候可以刺他的孫絡,使他出血就可以。血病的時候,身體有疼痛症狀的這個血病,不是現在的白血病,是古代氣血的這個血病,一般的血病來講都是有刺痛的,血瘀就會出現刺痛或者身體會疼痛,這種情況就治他的經和絡就可以。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什麼意思呢?就是客於大絡之邪為奇邪。張介賓註解∶“奇邪者,不入於經而病於絡也。邪客大絡,則左注右,右注左,其氣無常處,故當繆刺之”。也就是說遇到這種病機,它是一種不入於經而在於絡,這種情況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這種謬刺的方法來刺之。我們知道謬刺就是比如說你左胳膊疼,你不用刺左胳膊的經絡,你就刺右胳膊相應的位置,瞬間他左胳膊就不疼了。這是什麼治療思路呢?這就是《黃帝內經》講的繆刺法的思路。在臨床上經常用,有很多患者,比如讓風吹得面癱之後,你在患側給他進行針刺,同時好的那一側你也得留針,你也得針刺幾個穴位幫助他疏通經絡。還有就是腿疼、胳膊疼、肩周炎等等的,你不在疼痛的部位上刺,你在好的那一側給他針刺,你讓他再活動一下,他會瞬間覺得患側也好了,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講的繆刺方法,就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它是平衡的。我們以前在針灸臨床上也經常用,效果非常好。

“留瘦不移,節而刺之”,如果說邪氣久留不移,什麼叫留瘦不移?張介賓註解∶“留,病留滯也。瘦,形消瘦也。不移,不遷動也”。指的就是病留在身體裡邊日久之後身體就體虛,體虛之後形體就消瘦。瘦了之後這種情況要節而刺之,要在四肢八溪,骨節交會之處進行針刺,通氣血,把病邪排出來。

再往後看,“上實下虛,切而從之”,就是上實下虛的這種情況,當切按他的脈,“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這個時候就需要另外一個針法叫刺血,但是現在臨床上用的很少,但是實際上有的時候也在用。(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比如大椎穴點刺之後放血,比如耳尖放血,有的人是耳垂放血,有的人是指尖放血,還有的人是委中穴放血等等。全身有很多地方可以刺絡出血,這也是疏通氣血的一種方法,叫做“刺出其血,以見通之”。“以見通之”其實在不同的版本,因為《黃帝內經》年代久遠,在《針灸甲乙經》引用這段話叫做“以通其氣”,其實就是通氣。

再往後看,就是舉了一個例子,“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目上視的是太陽的精氣不足,目上視而又定之不動的叫做戴眼,這種情況叫做太陽精氣已絕。這時候是判斷患者是不是危重症的一個要訣,需要認真研究。最後一句話叫做“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針”。自古以來的醫家都認為這是個錯簡,這段話本來不應該出現在這段上,不應該出現在這一篇當中,應該出現其他篇。因為《黃帝內經》可能有一些錯簡,這就是這整段話的含義。

我們通過這段話的學習,有幾個地方需要理解。第一個就是上實下虛,上實下虛怎麼辦呢?叫做“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張介賓註解∶“上實下虛,有所隔也,故當切其脈以求之,從其經以取之,索其絡脈之有結滯者,刺出其血,結滯去則通達見矣”。其實張介賓的理解就是把瘀血去掉,上下就通了。我們在臨床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患者,比如得了外感病頭重腳輕,有一些臨床醫生他就在大椎穴點刺,點刺之後拔一罐,拔出血來之後瞬間頭疼就好了,燒也退了,只要氣血一通達就行。放血療法包括外治法不僅是中國有,在國外也有,歐洲早期的醫學經典裡邊也有很多放血的方法,其實也是這個思路,讓氣血流通。

《素問吳注》註解∶“三步之脈宜相等,不得有虛實也,若上部實而下部虛,其此絡脈結邪也,則切其脈而從其經,索求其結絡之脈,刺出其瘀壅之血,以見血為通也”。吳昆的註解也是一樣的,他強調是三部之脈,三部之有上、中、下,如果是上部之脈特別實,但是下部之脈特別虛,這說明氣血淤在上面,這時候就要刺血進行調理,把血放出來之後氣血通了就好了。其實我們在臨床上這種刺血方法用的不是特別多,老百姓經常用的都是拔罐、刮痧這種方法多。拔罐刮痧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也是刺絡。(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罐底下為什麼有罐印?是因為皮下有一些毛細血管出血了。刮痧也是一樣的,刮完了之後出痧,出的痧都是皮下組織當中的滲出,有的是血滲出,有的組織液滲出,沉澱下來就是那個痧,一般來講,快的話一兩天就退了,慢的話四五天就退掉了。其實就是身體把這個吸收了,其實刮痧、拔罐,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刺血的方法。其實都是來激發經絡,讓它通暢。(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四十四。(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 ↓ ↓

預約方式:點此處詳細瞭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