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黃金比例 積家致敬成就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雋永設計的獨特公式

2023年: 黃金比例 積家致敬成就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雋永設計的獨特公式

2023年,積家致敬希臘字母“φ”(Phi)所代表的神秘數字——這一如今被稱為“黃金比例”的數字被稱為公認美學符號,是自然界與人工傑作通用的關於美感與和諧性的定律——人類本能地認為這一比例富於美感。

簡單以數字表示為1.618的“黃金比例”(也稱為“黃金分割”、“黃金標界”、“黃金數”、“神聖比例”)代表了物體內部的獨特關係:其中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間的比例,恰好與較大部分與整體的比例相同。這種巧妙而迷人的數學關係,亦可轉化為 “黃金螺旋”和“黃金矩形”。在“黃金矩形”中,以矩形的短邊為邊長,剪切出一個正方形後,餘下的矩形與原矩形的比例相同。

在製表領域,積家Reverso翻轉系列以超凡傑作詮釋這一準則。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問世於1931年,當時正值裝飾藝術風潮鼎盛時期,幾何圖案、直線造型與利落線條倍受推崇,而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的原型設計,亦遵循“黃金比例”準則。自問世以來的九十年間,Reverso翻轉系列的錶殼設計不斷推陳出新,但始終保留最初的原型比例,因而“黃金比例”時至今日仍是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所恪守的設計準則。
幾何學與美學之間的不解之緣
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天性,數千年來,各種文明試圖解開其中奧秘,以瞭解追求美的原因,探索美的定義,以及衡量美之魅力的基準。

1931年,即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問世的同一年,羅馬尼亞王子、哲學家兼數學家M.吉卡(Matila Ghyka)發表了名為《黃金數》(The Golden Number)的著作,作為他於1927年發表的《自然與藝術中的比例美學》(Aesthetics of Proportions in Nature and in the Arts)的續篇。這些著作總結了Phi存在的多種方式,它不僅以大眾熟知的幾何形狀存在,如貝殼的螺旋造型、花瓣的排列方式,松塔的層次結構等,在星系形狀以及颶風眼等更為龐大的事物中亦能發現Phi的身影。《黃金數》(The Golden Number)還指出人類社會最為優美出色的作品中Phi的存在,並解釋了在建築、藝術和音樂中尋求其價值的奧秘,同時亦追溯了與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數學理論一脈相承至今的神秘傳奇。由此,吉卡為進一步深入瞭解美的精神本質以及創作整體相連的隱秘和諧感開啟了一扇大門。

對於深處汝山谷廣袤田野、巍峨高山與古老森林的積家制表師而言,自然美學語言與人類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之間的緊密聯繫深具意義。
悠久歷史
對此類神秘淵源的探究,早在M.吉卡(Matila Ghyka)發表著作之前的兩千多年前便已開始:公元前300年,歐幾里得(Euclid)在其著作《幾何原本》(Elements of Geometry)中描述了他所定義的“極值與均值之比”,為Phi提供了首個書面定義。甚至在更早的公元前6世紀,哲學家兼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已解釋了幾何學的神秘比例,雕塑家菲狄亞斯(Phidias)則據說在公元前430年左右就將黃金比例運用於修建帕臺農神殿(Parthenon)的裝飾上。

12世紀期間,比薩的列奧納多(Leonardo Pisano),即斐波那契(Fibonacci)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遞歸算法,亦稱為“斐波那契數列”(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在此數列中,每個數字都等於前兩個數字相加之和,而如將每個數字除以前一數字時,所得數值近似於Phi。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這一數列定義了自然界中發現的“黃金螺旋”。三百年後,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發現了“神聖比例”與斐波那契數列之間無可爭議的對應關係。
1498年,由盧卡·帕西奧利(Luca Pacioli)發表,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創作插圖的《神聖比例》(La Divina Proportione)專論對實現至上美感所需遵循的比例作出規定,從而確立了對歐洲歷史與藝術產生深遠影響並延續至今的基本元素。
無論是有意為之,抑或是出自與生俱來追求美感的本能,自遠古時代起,眾多偉大的建築師和藝術家皆在各自的作品中運用了這一比例:從吉薩金字塔,到巴比倫的沙瑪什石碑(公元前888–885年)、沙特爾(Chartres)的哥特式大教堂,到二十世紀大師級人物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作品,從包括拉斐爾(Raphael)、波提切利(Botticelli)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在內的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家,到後印象派藝術家修拉(Seurat),再到之後的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以及立體主義畫家組成的“黃金分割派”(Section d’Or),皆是如此。今天,從標準信用卡到汽車設計與眾多品牌標誌,這一比例在日常中亦隨處可見。
“黃金分割”(goldener Schnitt)一詞於1835年由德國數學家馬丁·歐姆(Martin Ohm)首次使用,隨後在心理學家阿道夫·澤伊辛(Adolf Zeising)的推廣下得以普及,後者將其定義為“包含一切追求形式美與完滿的基本原則的普遍法則。”
2023年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新作
積家於“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上推出三款Reverso Tribute翻轉系列新作,再現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設計比例所遵循的“黃金法則”。

家Reverso Tribute Chronograph翻轉系列計時腕錶

Reverso Tribute Chronograph翻轉系列計時腕錶致敬1996年問世的開創性時計——Reverso Chronographe翻轉系列計時腕錶,經重新演繹後搭載全新860型機芯,翻轉錶殼便可欣賞製作精美的計時裝置,腕錶正、反兩面皆配備時間指示。

積家Reverso Tribute Duoface Tourbillon翻轉系列雙面雙時區陀飛輪腕錶玫瑰金款

Reverso Tribute Duoface Tourbillon翻轉系列雙面雙時區陀飛輪腕錶以煥然一新的方式呈現這一複雜功能,將飛行陀飛輪鑲嵌於超薄Duoface雙面雙時區機芯之中,並在背面錶盤設有第二時區顯示。

積家Reverso Tribute Small Seconds翻轉系列小秒針腕錶

四款Reverso Tribute Small Seconds翻轉系列小秒針腕錶新作為本系列增添全新錶盤設計,備有經典銀色、濃郁勃艮第紅色和深邃黑色等錶盤顏色。此款時計作品採用單面錶盤設計,翻轉錶殼後顯露出經典封閉式表背,為個性化鐫刻與其他裝飾圖案提供了理想空間。

積家Reverso Hybris Artistica Calibre 179翻轉系列超凡複雜工藝179型機芯腕錶 
此外,積家還以令人矚目的全新方式演繹積家179型機芯,將其搭載於經重新設計的錶殼之中,推出Reverso Hybris Artistica Calibre 179翻轉系列超凡複雜工藝179型機芯腕錶,並以鏤空和漆藝等一系列精美別緻的裝飾細節,突出球型陀飛輪所蘊含的精湛工藝及令人驚歎的視覺效果,淋漓盡致地展現匯聚於積家大工坊同一屋簷下的180項非凡製表技藝。

積家Reverso One Precious Colours翻轉系列璀璨之色腕錶

積家揮灑靈動創意,融匯珍稀工藝(Métiers Rares®)工作坊的精湛技藝,為女性推出了兩款精美的全新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盡顯積家生生不息的發明與創造精神。
Reverso One Precious Colours翻轉系列璀璨之色腕錶備有兩種色彩款式可供選擇,錶殼通體飾以由琺琅與鑽石打造的精美裝飾藝術幾何圖案,以大膽明快且新穎獨特的方式呈現大明火琺琅工藝。

積家Reverso Secret Necklace翻轉系列項鍊表

Reverso Secret Necklace翻轉系列項鍊表則令二十一世紀女性得以通過全新優雅方式佩戴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這款華美出眾的珠寶奇珍再次彰顯了Reverso翻轉系列腕錶在沿襲原型設計元素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的強大能力。錶殼通體點綴由鑽石與縞瑪瑙組成的裝飾藝術圖案,懸墜於由玫瑰金鍊節與縞瑪瑙圓珠組成的柔軟鏈條項鍊之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