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原文
肺疸之證,鼻塞不通,頭面俱黃,口澹咽乾,小水不利,人以為黃疸之證,誰知實由於肺氣之虛耶?
肺金氣旺,則清肅之令下行於膀胱,凡有溼熱盡從膀胱下洩,則小水大行,何溼能存。水既直瀉,則熱亦難留。惟其肺氣先虛,而後溼熱鬱蒸於胸膈之間,致肺燥而失其清肅之令,水氣遂乘其燥而相入,燥與溼合而成熱,溼熱相留欲分入膀胱,而膀胱不受,欲走於皮毛之竅,而腠理未疏,不能越行於外,遂變現黃色於皮膚也。
治法宜宣通肺氣,健其脾胃之土。蓋因肺氣閉於上,而後水氣塞於下,使肺氣上通則水且下降,況重補其脾胃以生肺乎,此治肺疸必宜宣揚夫肺氣也。
方用揚肺利溼湯:
桔梗(三錢) 天花粉(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五錢) 桑白皮(三錢) 茵陳(三錢) 豬苓(二錢) 黃芩(五分)
水煎服。
一劑鼻塞通,二劑咽乾潤,三劑口澹除,四劑小水大利,十劑頭面之黃盡散矣。
此方開腠理而生津液,則肺金有潤燥之功。合之茯苓、茵陳、花粉、白朮則土氣大旺,金氣亦揚,清肅令行,而膀胱之壅熱立通,小便利而黃色烏能獨存哉。
此證亦可用通氣飲:
桔梗(二錢) 紫菀(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五錢) 甘草(三分) 茵陳(一錢) 益智仁(三粒) 貝母(二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