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閃光少女》,有件事兒就不得不做了!

看完《閃光少女》,有件事兒就不得不做了!

‘從自然中來,

在自然中生長’的音樂,

最容易與孩子們

純淨的內心產生共鳴。

從湖北的武漢、恩施、黃岡、孝感、麻城,到雲南紅河、四川儀隴、湖南湘西……每年夏天,種太陽社會發展與創新中心(以下簡稱“種太陽”)都會為鄉村孩子帶來陪伴,用藝術、建築、音樂、舞蹈、科技等一系列具有啟蒙與賦能目標的工作坊及夏令營,幫助他們延伸多個小小觸角,聯結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作為種太陽的創始人,李可欣老師的初心是希望把城市裡“價值百萬”的夏令營帶到偏遠的山村,讓大山裡的孩子們,也能夠有機會享受生動有趣的體驗式教學。

種太陽因為鄉村孩子們的切實需求得以長久發展,許多孩子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其實每個孩子發生的小小改變,都會化為項目成長的動力。

  ● 李可欣老師在向大家介紹“種太陽”

2020年,芭莎公益與種太陽攜手合作,為10所江華縣的“芭莎·課後一小時”項目學校,提供美育啟蒙、自我認知、音樂啟蒙和鄉土聯結四個主題的特色美育課,孩子們學著一步步地認識自己、家庭、學校和家鄉,重新觀察和欣賞自己生活的世界。

當被問到設立這一系列課程的初衷時,李老師坦言,“在生活中,人們時常會有種‘我坐在這個世界裡,但我的凳子在哪裡’這樣自我定位的模糊感。大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連自我認知都還不太清晰的小朋友。”

  ● 在自然的映襯下,五彩斑斕的孩子們

“像一棵樹,穩穩地紮根土地,從周圍的環境土壤中汲取養分,才能更自信地成長,孩子們也一樣。”

李老師希望這些課程,可以幫助大山裡的孩子們建立與周圍世界的聯結,情感陪伴缺失的他們,正需要這些自我認知和鄉土聯結的引導,來彌補原本的教育空缺。在學會愛自己和愛家鄉的過程中,孩子們收穫敢於想、敢於做、敢於創造美的勇氣,並將找到自己生命的節奏,一步步攀爬生命的峰巒。 

傳統文化的迴歸和大眾的民族認同感正推動著國潮的興起,“國樂復興”這一話題也常常被人提起,種太陽也希望鄉村的孩子們能夠通過“音樂美”的方式感受國風之美。

李老師說道:“設計這門課程的老師曾經分享道,民族音樂課程的設計靈感源於《閃光少女》這部電影,片中民族音樂所面臨的‘被冷落的困境’,也是真實存在的現實困境,他希望能夠儘早地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傳統民族音樂的種子。”

  ● 在音樂課上,與美妙旋律為伴

在李老師看來,孩子們的世界裡,其實早早就有民族樂器的出現,只是這些樂器都隱藏在一句句古詩裡面——“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還需引路人帶著孩子們揭開傳統民族音樂的神秘面紗。

  ● 在孩子們內心埋下傳統民族音樂啟蒙的種子

“在講中國民族樂器的課堂中,孩子們第一次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傳統民族音樂之美,雖古老而深厚,但生生不息。這種‘從自然中來,在自然中生長’的音樂,最容易與孩子們純淨的內心產生共鳴。孩子們說自己可以在這種傳統音樂裡,聽到樹木的呼吸、大地的吶喊。”細膩、豐富且充滿生命氣息的民族音樂,正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新一代,這正是種太陽做音樂啟蒙的用意所在。

“正如一個孩子在採集聲音的實驗中發出的感嘆——‘我發現音樂的奧秘了’,在音樂課中,孩子們會發現各種各樣關於聲音的秘密,有一堂課是教孩子們認識自然界和周邊環境的聲音的,在錄音設備一千倍的聲量之下,熟悉的周邊環境被清晰放大,孩子們發現原來樹木花草都在悄悄說話,美妙的音樂就潛藏在自己的生活中,等著被發現和收藏。

談到音樂啟蒙,李老師說道:“我們想帶著孩子們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故事,但在這之前,孩子們需要先有一個‘不只是教孩子們唱歌’的音樂啟蒙。”在種太陽的音樂啟蒙課中,音樂被拆解成了聽、想象、音樂和創造,讓孩子們先學著用聽覺去感知和想象這個世界,再學著用音樂和節奏去講自己的故事。

  ● 探尋大自然中、生活中的音樂奧秘

2022年,芭莎公益也與種太陽再度合作,為“小紅花夢想·致美計劃”項目學校帶去音樂啟蒙課程。“用高腳杯感受音色高低”“跳杯子舞體驗節拍律動”,音樂遊戲貫穿整個課堂,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就這樣被激發和點燃,期待著有一天,這些小小音樂家可以用音符講述自己的故事,探尋自己的成長軌跡。

  ● 享受在音樂遊戲中的孩子們

有位作家曾經說:“知識的重要性遠不及感受的一半,如果信息是種子,日後可以成為知識和智慧,那感受就是沃土,種子必須在其中才能發芽生長。而童年,就是準備土壤的階段。

抓住孩子們轉瞬即逝的童年時光,把對美的感受、對生活的感知,輕輕揉進這些純真的生命裡。

* 圖片來源:本期專訪老師李可欣、“小紅花夢想·致美計劃”項目學校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排版:Zz

📖

推薦閱讀

 ✦ 

點擊【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