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捲了!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推薦)

別太捲了!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推薦)





終有一日,我們的孩子要獨自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到那時,沒有什麼比獨立生存的能力更加重要。


——派媽



作者|主創團·煙花三月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最近,哥哥和嫂子因為孩子上幼兒園的事起了很大的爭執。

嫂子認為他們兩口子文化水平都有限,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堅持舉全家之力把兒子送進那所有口皆碑的私立幼兒園。

而哥哥卻認為一年4萬的學費對他們來說確實有些吃不消,因為他倆加起來每月工資不到1萬,還要還4000多元的房貸和2600元的車貸,還要養老人和孩子。

嫂子沒有鬆口,說大不了貸款,但兒子的優質教育不能耽誤,這是實打實的投資。

哥哥和嫂子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到了不能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地步。

其實,很多家長與嫂子有同樣的想法,“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成為父母的通識。

沒有父母不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富足的養育,可這需要與自家的實際條件相稱。

1

富養孩子,還要捲到何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富養孩子”當做一個家庭的標配,根本不衡量自家的條件,有些完全是從眾和焦慮的心理在作祟。
知乎熱榜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我一年收入7萬,老婆卻讓兒子讀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位媽媽執意要送兒子進學費昂貴的幼兒園,把這視為打入貴族圈子的一種捷徑,美其名曰“對圈子的投資”。
可這已經遠遠超出家庭承受範圍,因為她家一年收入只有7萬,要還3萬的房貸,孩子的保險7千,還有日常開銷和人情往來。
這麼算下來,他們根本無法支撐起一年5萬的學費,這就是妥妥的“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
可類似的事情並不在少數。
有位媽媽給兒子買了1299元的鞋,引發了家庭大戰。
因為她家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夫妻二人月收入只有8000元,還房貸3000元,養車2000元,還要贍養兩位老人和撫養兩個孩子。
這一大家子人每月只靠剩餘的3000元生活,而媽媽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眼都沒眨就買下1299元的鞋子。
老公為此和她爭論起來,可她仍舊覺得“窮誰也不能窮孩子,要買就買最好的!”
不知從何時起,普通家庭的父母都開始舉全家之力,把孩子培養成富二代。
他們壓縮生活開支,只為給孩子多報幾個興趣班;
他們東拼西湊,甚至借貸,只為滿足孩子的慾望;
他們是普通家庭,卻硬著頭皮把孩子塞進貴族學校。
我們不禁要思考:不考慮現實情況,不惜一切去富養孩子,真的值得嗎?
無論孩子是不是碎鈔機,父母都不是印鈔機。
如今,富養孩子變得越來越卷,結果是榨瘦了父母的錢包,拉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孩子也容易在所謂的“富養”中迷失了自我。

2

被畸形富養的孩子,很難成才
曾看過一個調解類的節目,來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一農村的家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38歲的男子在家啃老,還整日酗酒,將母親的三根肋骨打斷,讓父親給他下跪!
老兩口沒有任何招架之力,只能長吁短嘆、默默流淚。
這樣的逆子是怎麼養成的呢?
原來,小兒子徐賀軍小時候發生一次意外,差點沒命,好不容易被醫生搶救過來。
從此,父母便給他百般疼愛和呵護,從未給他半點苛責。
只要是小兒子想要什麼,父母都盡力滿足他。
長此以往,徐賀軍漸漸養成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
當他的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把拳腳對準了生身父母。
父母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富養出的孩子,卻一點不知道體諒和感恩父母,還把暴力的手腳伸向父母。
多可悲啊!
可是,沒有孩子生來就是白眼狼,也沒有孩子天生不懂得疼惜父母。
是父母從小給的教育,造就“報恩”與“要債”兩種截然不同的局面。
想起在微博熱搜上看到的一則新聞。
父母為了供女兒在西班牙留學,掏空了家裡的全部積蓄。
為了讓女兒在國外過得舒心,爸爸每月給女兒一萬一千元,只留下2000元作為生活費,很多時候他的一日三餐是饅頭就鹹菜。
但是女兒仍不知滿足,嫌棄爸爸給的生活費太少,在網上公開辱罵爸爸。
當爸爸小心翼翼地問她把錢花在什麼地方了,女孩語氣很冷淡,認為爸爸是在故意找茬。
當爸爸說出父母在家中的生活,委婉表達希望她節約一些、獨立一些時,她絲毫不為父母考慮,直接開罵。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父母硬著頭皮給孩子的富養,是非正常的,是畸形扭曲的。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會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只會向父母索取,該自立的時候無法自立。
這樣的孩子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成不了大寫的“人”。

3

最好的家庭教育,物質可苦,精神要富
1.用真實的生活教育孩子
想起之前被網友瘋狂稱讚的,徐州豐縣的一個雙胞胎家庭。
家裡並不富裕,父母靠出苦力掙得微薄收入,供兩個孩子上學。
不過媽媽從來不掩飾家裡的真實情況,假期裡還會讓孩子去她所在的工地體驗一番。
哥倆兒把父母的辛勞看在眼裡,學習上從不讓父母操心,都被保送到名校讀博。
到了暑假,他們依然會去工廠幫媽媽幹活,替媽媽送腳手架,身上沾了汙泥,仍一臉開心的樣子。
他們告訴記者:
“賺錢是其次,主要是因為媽媽,她為了這個家腰都累彎了,我們只有在工地上,才能親身體會媽媽多年的辛苦付出。”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用真實的生活教育孩子,給孩子更直觀的感受,比講一些大道理有用得多。
可還是有些父母不願意把真實的家境告訴孩子,而是給孩子創造出一種富足的假象,把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給孩子準備好。
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的真實生活是怎麼的,不停地揮霍父母從牙縫裡省出來的一切。
2.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看過一個電視節目《暖暖的新家》,被一對父母的做法震撼到了。
一家三口居住在面積只有10平米的空間裡,家裡沒有廁所,衣櫥更是“奢侈品”。
為了不讓過多衣服佔用僅有的空間,媽媽一個冬天只有3套換洗衣服。
當設計師問媽媽,要不要在改造房子時設計一個大一點的衣櫥時,媽媽說:
“我不需要,如果空間允許,我更希望設計成書架。”
這樣的“陋室”,沒有電視,卻有萬本藏書。
父母不喜歡看電視,不愛玩手機,唯獨愛好讀書。
他們認為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讀書。
茶餘飯後的閒散時光,一家人各捧著一本喜歡的書,靜靜地讀。
讀到精彩之處,他們還會停下來交流看法,讓一個思想變成三個思想。
孩子在父母的感染下逐漸找到讀書的樂趣,讀書已經刻入這一家人的生命,如同吃飯睡覺那麼自然。
他們的物質生活雖然清貧,但是精神世界是很富足的,所以他們從未抱怨過生活,反而感覺很幸福。
孩子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來源於父母的高質量陪伴。
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自然對外在的東西看得很輕,更不會被物質所左右。
前央視主持人王小騫在新書《媽媽知道怎麼辦》中說:
“富養孩子有四個層面,分別是:肯為孩子花錢,肯為孩子花時間,肯為孩子學習,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肯為孩子花錢,是最低層次的,也是最低級的富養。
願為人父母的我們不粉飾,不遮掩,把真實的生活展現在孩子面前。
因為,我們的孩子總要活在現實中,如果毫無防備,他們會在未來與生活短兵相接。
父母還要給孩子高級的富養,為孩子創造一個富足的精神世界,讓孩子無論在何時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給派媽點個“在看”吧~感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