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量的文物照片
和珍貴的鄴城現場第一手信息
為您詳解動盪的東魏北齊史
文化講師
張建偉老師
安陽政協文史專員
諮詢報名
報名、諮詢請掃描二維碼
講座地點:上海市 百麗大廈 2層會議室
報名後有事退出怎麼辦?
集合時間前24小時可以全額退款;24小時內無法退款。
1
走向隋唐 東魏北齊史
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是中國最動盪、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發生了許多滄桑分合的巨大歷史變化,留下了無數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同時,它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思想最解放、個性最張揚的唯美時代。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鮮卑子,漢家兒,羌中傑,氏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彎弓走馬,颯爽俊逸,真的是精彩絕倫。
▲鄴城周邊示意圖
同時,這個充滿血與火的年代,卻又是中華民族精神大豐收的時期。千山竟秀,萬舸爭流,佛教、道教、儒教、玄學、法家、書家以及其他各種學派爭奇鬥豔,百花齊放,標新立異。文學流派,宗教藝術大放奇葩。舞蹈、音樂、繪畫、書法、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讓人在眼羨之餘對這個偉大時代那令人窒息的美豔絕倫不得不拍案叫絕。
▲鄴城位於三大古都正中間
南北朝是隋唐盛世的前夜,這次,我們將以“東魏北齊史”和同時代的“鄴城西部石窟造像藝術”為新穎、獨特的楔入點,使得北朝末期這個特殊歷史時期,北中國各個王朝在鄴城地區的重大事件,歷史名人,及時至今日的留傳下來的種種文化瑰寶,在我們本次講座的敘述中主次分明、安排合理、梳理精密,給各位鮮明地展現出來,以尋那段隋唐盛世序章的獨特歷史脈絡。
本次講座中您將瞭解:
-
五胡入華的的原因與背景。
-
北魏的統一與分裂。
-
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深遠歷史影響。
-
北朝的“曹操“高歡與“敕勒歌”。
-
“快刀斬亂麻”背後的歷史。
-
“小憐玉體橫成夜”怎麼會導致北齊的覆滅?
-
“上承大魏豪邁之風,下啟隋唐浪漫之至”的鄴城石窟造像模式。那段北魏古陽洞與盛唐大盧舍那像龕中間的石窟雕刻史。
-
北朝末期石窟雕刻的巔峰,中國第三大皇家石窟寺——響堂山石窟。
2
鄴城的石窟和佛造像藝術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經過東漢的醞釀,三國、西晉的初步流傳,東晉、十六國開始盛行,在南北朝時達到興盛。從佛教在此歷史階段發展勢態來看,佛教的興盛表現在這樣兩個方面。其一,僧多寺廣。魏晉南北朝時,各地紛紛興建佛寺,世庶出家者眾多。北魏一朝,尤為興盛。
▲北響堂石窟
位於佛都鄴城,伴著西域胡商的駝隊,西去取經和東來傳道並行,佛教在鄴下充分發展,逐漸玄學化並在魏齊之際達臻頂峰。在響堂山、常樂寺、水浴寺,小南海靈山寺,雲門寺,修定寺,靈泉寺,仍能約略見到鄴下佛教之盛況。
▲南響堂石窟蓮花、飛天
東魏北齊時期鄴城西部著名的石窟有安陽石窟群和響堂山石窟,位於都城鄴城西部,太行山東麓。該地區石窟得益於位處京郊的先天優勢,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與優秀人才,從而在設計策劃、建造工藝、圖像藝術等各個方而,均表現出了北朝時期石窟文化藝術的最高水準。這些佛教建築的遺存也體現出了從北魏到隋唐這兩個石窟開鑿高潮之間的藝術形態的轉變。
東魏遷都鄴城後,佛教中心也由洛陽移於鄴城周圍,緊鄰鄴都的河南北部地區便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窟造像,如安陽靈泉寺大留聖窟(東魏)對研究東魏佛教和石窟造像以及佛教藝術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北齊佛教藝術,所表達的是一種性格,佛的性格——柔和而安靜的美。佛所應該具備的平和舒緩和遇變不驚的威儀。作為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並齊的第三大皇家石窟——響堂山石窟,也留下了繼“涼州模式”和“雲岡模式”之後的“鄴城模式”。
2012年春節,千佛出世,銅雀飛雲。大批皇家佛像在漳河河灘橫空出世,一座坑內一次出土2895件,大多背屏式和單體圓雕,漢白玉材質保留有炫目的貼金、彩繪。工藝精湛、題材豐富。或寶相莊嚴,或沉思,或微笑,或澹然。身姿妙曼舞動的飛天、佛座下蹲踞的護法神獅、菩提樹寶相花、摩尼珠仰覆蓮,生動逼真、惟妙惟肖。
*部分圖片引用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