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藝術家陳魚的創作,就來源於對童年記憶中的神奇彩光,並在多年中通過對漆藝材料的不斷試驗,追尋讓漆顏料在作品中保持流動性與透明性的方法,運用這樣獨特的手法繪畫出一片流淌自內心的絕妙色彩。
繪畫《花色波瀾》上的紅,濃烈又不失輕透,仿若一朵盛放之花,也像是一場表現主義式的光與色彩的狂歡。
陳魚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繪畫是一氣呵成的,就如同樂曲一般,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藝術形式。畫面中因流動而形成的色塊,也幻化成了一方靈性空間,與超現實的想象、自然的創作形式融為一體。
藝術家陳魚在北京、巴黎、上海、曼谷、圖盧茲等地舉辦個展,作品被倫敦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威斯汀酒店、北京朗園希爾頓酒店等多個公共空間及私人機構收藏。
藝術家煙囪以天真日常的漫畫題材構成自己的獨特畫風,輕鬆明快、充滿趣味性的畫面敘事讓觀眾在第一時間就能引起代入感。
他的作品主題往往以藝術家自己為主角展開,畫面內容以自己真實的生活為基礎,在其中加入天馬行空的想象,讓畫面產生藝術即是在描繪真實生活的觀感,有一種親切的共鳴。
這件《穿藍T恤的我之二》是一條藝術目前唯一在售煙囪作品,很是值得喜歡他的藏家購藏。
煙囪在北京、上海、巴黎、香港多次舉辦個展,也曾亮相國內外各大專業機構及展會,其中包括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他的作品還被英國知名的V&A博物館收藏。其作品畫風已經成熟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市場認可度,值得被更多朋友關注。
近日新入駐一條藝術的青年藝術家吳澤堅帶來的布面油畫作品,很是推薦給關注新銳當代藝術的朋友。
吳澤堅的作品以人作為描繪主題,以舊照片、插圖以及日常捕捉到的生活圖像作為靈感,通過其細膩敏感的筆觸以及鮮明大膽的用色,塑造出一種熟悉又疏離、沉默及欲言又止的畫面觀感,以此反映當代人共通的情感經驗。
繪畫《夢》中,一人一狗緊緊相依,充滿了安全感溫暖依偎著對方的描繪,親密無間的情感令人為之動容。
吳澤堅出生於1993年,先後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與意大利卡拉拉國立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於深圳。他的作品被光谷美術館、交通銀行、華中師範大學等機構收藏。
一條藝術3月上新多件吳澤堅布面油畫,價格僅數千元,非常不容錯過。
藝術家嶽敏君是中國當代玩世現實主義畫家領軍人之一,他擅長運用標誌性“大笑的人臉”演繹不同的主題,藉由嘲諷式的自畫像風格去探索藝術世界,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數十年間的發展與轉變。
早在1999年,嶽敏君便受邀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並在之後頻繁亮相於包括巴塞爾藝博會在內的全球各大展會。他的“大笑”系列在威尼斯首度引起世界關注,並讓中國當代藝術在當時以全新的、不同以往的面貌示人。
2007年,嶽敏君被《時代週刊》作為封面人物報道,並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嶽敏君是當年唯一一箇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藝術家。《時代週刊》如此評價嶽敏君:“如果你認為中國與這個世界的現狀和未來息息相關,那這位藝術家就是描繪出中國的人”。
近日三款《微笑主義》系列版畫上新一條藝術,為嶽敏君在2006年製作,展現了其標誌性的“大笑的人臉”,版畫右下均有嶽敏君親筆簽名,值得收藏。
1991年出生的青年藝術家望川,會為他的每一幅畫寫作詩一般的創作自述。
關於新作《虛構的世界地圖》,他是這樣說的:“她沒有離開過房間,卻想繪製一份與世界相同尺寸的地圖,一比一的海洋,一比一的陸地,就算是偏僻的孤島,她也想要一比一複製進地圖裡。”
藝術家將他的浪漫想象,以細密溫柔的筆觸揉雜在創作中。
而望川精神世界中的故事像一口井,乍看在廕庇之下,但從“井口”望去時,總會看到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水波紋,靜默而又充滿神秘感,吸引觀眾走進他的世界中。
憑著對繪畫和文學的熱愛和堅持,非科班出身、曾經是白領的望川成為了全職藝術家,他的作品在木木美術館、寶龍藝術中心等地參展,還於2020年在北京舉辦了個人展覽。
創作時,青年藝術家小野把眼中看過的風景用柔軟的顏色、如同莫奈般的印象筆觸轉述出來,觀眾的心靈彷彿能從這些美麗的色彩交織間獲得撫慰。
繪畫《鳶尾》中點點可愛的鳶尾雪青色、鵝黃色映襯在新綠色之間,穿梭其中的色彩猶如藝術家注入的柔軟又充沛的情感,讓人流連忘返。
正如藝術家所說,有些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畫畫對她來說是內驅力,更是表達情感、與外部獲得精神聯結的通道。
小野出生於1994年,藝術自媒體“小野新澤”在各個平臺上擁有過萬粉絲,其由心而畫、不設邊界的繪畫方式獲得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與喜愛;自2021年以來,她在杭州、廣州、上海、佛山、溫州多次舉辦個展。
一條藝術3月上新多件小野的畫作,以風景、田野為靈感,春日氣息濃郁,心靈治癒值得收藏。
高密度模型用木板、舊花板有機玻璃、木盒裝裱,60x60cm
藝術家呂喆的作品,基於對日常物體、建築等場景的關注進行敘事性表達,創作中飽含他的理性思考以及少年時期的熟悉回憶,以及多年離家工作生活的箇中滋味情感。
作品《扇形車窗》來自呂喆2021年“北方的北方”系列,該系列作品也於同年亮相藝術家個展。呂喆對東北的生活場景、舊式建築、工業設施等場景碎片進行“肖像式”再現,畫面中有藝術家自身精神的感性體悟,借物喻人,再現當代生活中的跌宕起伏。
高密度模型用木板、舊花板有機玻璃、木盒裝裱,60x60cm
呂喆1985年出生于吉林,2009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目前工作生活於北京。他認為“對藝術作品的闡述無非是一種現象,觀眾通過這個現象對應其他對象,產生共鳴或聯想,從而產生精神滿足,或者心理上達到某種指引。”
作為藝術家活動以來,他在南京、北京、上海多次舉辦個展,並在嘉德藝術中心、上上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宋莊美術館等機構參與群展。
本次3月上新中,不乏價位友好、尺幅較小的抽象作品。藝術家詹琦《面龐》就是其中很是吸引目光的一件。
畫面上輕盈的紅色塊、綠色塊似是具有動感,在互相交織與對比中形成猶如萬花筒般的抽象景觀。
藝術家詹琦,1995年出生,曾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大田秀澤畫廊、象山藝術公社等機構參與群展,創作未來值得期待。
以水墨為主,在創作中結合重彩技法,讓畫面擁有水墨雅韻的同時加入金箔元素,營造出如夢似幻的世外仙境——青年藝術家李梁晨的作品《和風春景》就是其中很是引人注目的一件。
在李梁晨看來,山水畫的意境營造始終和內心感悟有著密切聯繫,正所謂“中得心源”,通過對山水畫的造境,從而去尋覓內心深處的平靜。
李梁晨出生於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理論專業,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水畫創作專業碩士在讀;他曾多次在中國美術館、保利藝術博物館、重慶美術館等公共機構參與群展,並在《美術》、《美術界》、《中國美術》等期專業期刊上發表作品和論文。
在2021年的“製圖員”系列,藝術家梁姝妮化身為“製圖員”身份,藉助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塑造被忽視的社會現象,讓看似矛盾的各個碎片化圖像調和成一個可觀看的微觀世界。
她在自身的生活經歷中洞察變化,通過對圖像的重塑、拼貼、挪用,展現了一個讓觀眾或許感到熟悉的場景:在作品《製圖員-街道之下》中,一個戴著大金戒指的暴發戶形象穿行在正處於大力建設的街道上,建構出一幕平行宇宙一般的“社會發展史”。
《製圖員-街道之下》目前正在參加拾萬當代藝術中心(石家莊)舉辦的梁姝妮個展。
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的梁姝妮,1989年生於貴州,曾在北京、香港、廣州、上海等地參與群展,3月有多件新作上新一條藝術,值得關注。
這件《紅色塑料杯》以尺寸巨大的畫幅,將熒光紅色塑料杯以一種紀念碑似的表現方式撐滿整個畫面,色彩飽和度很高,但視覺效果卻是朦朧、超現實的,讓原本的生活常見之物成為難以確定其真實性的存在。
背景中的弧形邊緣,讓人意識到這是放在圓桌上的塑料杯,雖然畫面交代了位置,但也不再多給一絲關於場景的線索,這是藝術家張楊彪希望帶給觀眾的反思:我們以為掌握了自己的生活,卻連最熟悉的周遭事物都常常視而不見。
1990年出生於成都的藝術家張楊彪,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油畫系,曾在上海和成都多次參與展覽及藝術項目;其中包括了多次在工作室畫廊的個展以及斯沃琪和平飯店駐地項目等。3月工作室畫廊攜張楊彪等多位青年藝術家入駐一條藝術,精彩佳作不容錯過。
黃龍,Nuanced Demiurgy#6,2022
青年藝術家黃龍,希望用繪畫表現圖像與文字、空間性與時間性上的不穩定平衡,在畫布上用抒情抽象的手法,將文字與圖像相結合,創造如同音樂一樣能讓人產生共同情緒的藝術作品。
在此次3月上新的《Nuanced Demiurgy》系列中,藝術家在自我意識的指引下,將人為創造的文字,過渡轉換為具有詩意的自我表達的過程,淡綠色的畫面上洋溢的筆觸是具有情感與張力的。
黃龍,Nuanced Demiurgy#6,2022
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純藝專業的藝術家黃龍,曾在倫敦、愛丁堡、上海、馬德里多次參與群展;目前其原作繪畫價格友好,一條藝術僅有3件在售。
青年藝術家黃世華的創作自述中,“待東風”系列的誕生,源於藝術家記憶中一個尤為寒冷的工作室冬日。
在當時他特別渴望擁有一個溫暖並屬於自己的工作環境,就運用了自己這樣的情感來描繪火焰,以此表達自己對春天到來的希望,以及激勵自己在迷茫之時不要氣餒、要堅定內心。
在黃世華眼中,火焰是溫暖的,也是充滿力量的,可以給予人們光明,也是蓬勃希望的象徵。
如此的表達方式,來源於傳統於冬至時節繪製的《消寒圖》。古人在冬至這天畫梅花,梅花八十一瓣,每天繪畫一瓣,到了繪製完成之時,就是九九八十一天後,溫暖的春天就到來了。
1990年出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的黃世華,是當代青年水墨創作的代表之一,他曾獲得“許欽松創作獎”銀獎、“寶龍藝術大獎”等專業獎項,並在嘉德藝術中心、寶龍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等機構多次參與展覽,未來值得期待。
創辦於1970年、現為國際最負有盛名的藝術博覽會之一,每年的巴塞爾從來都讓世界級藏家及畫廊主們趨之若鶩。
知名當代藝術家張曉剛作品就曾多次出現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上,就有張曉剛作品的身影。
日前一條藝術上新多件具代表性的張曉剛限量版畫,作品具有藝術家親筆簽名,非常不容錯過。
“大家庭”是張曉剛的代表性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美術館及專業機構收藏,也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史重要的圖像記憶之一。可以說張曉剛作品也讓世界更好的瞭解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在此係列創作中,藝術家運用嫻熟的臉譜化肖像,以“家庭”為單位出發,傳達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體現了強烈富有中國語境的時代特點。
二級市場上,張曉剛作品屢創佳績。202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其1995年作品《血緣——大家庭2號》以9803.5萬港元的超高成交價落槌。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張曉剛拍賣成交價前十作品中有七件都是來自“大家庭”系列的畫作。
限量66版,大尺幅藝術微噴版畫,畫芯98x87cm
知名藝術家張恩利的作品也是巴塞爾藝博會的常客,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上亦有他的作品亮相。
適逢藝術家張恩利正在廣東和美術館舉辦大展,一條藝術攜手和美術館推出3款張恩利親籤展覽限定版畫,目前數量所餘有限,還請喜歡的朋友欲購從速。
繪畫《館長》是張恩利近年來對肖像畫的抽象化探索。這一系列表達了藝術家眼中的人物印象與感覺,在抽象的畫面中,除了豐富的色塊和靈動的線條,觀眾難以辨識出任何具體的人形和麵孔。
限量66版,大尺幅藝術微噴版畫,畫芯98x87cm
在創作中,張恩利開始拋棄符號化的描繪,而是徹底走向了“感覺”,而非再現人物的身體。例如《館長》,畫面上只有抽象的形狀,對比具象的文字標題,以此表達藝術家主觀意識下對人物的感知。
近年張恩利作品在市場中的熱度只增不減。公開數據顯示,過去36個月中,張恩利作品成交價平均超出底價33%,成交率90%。
2022年12月的中國嘉德拍場上,其早年作品《盛宴4號》以人民幣1725萬的高價成交,並刷新其個人拍賣紀錄。
知名藝術家丁乙,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人物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他將視覺符號“十”字以及變體“X”作為結構和理性的代表,在繪畫中以細密繁複的抽象圖案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其作品被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級機構收藏,更是頻繁亮相於巴塞爾等世界級藝博會。
這件《十示 2007-B-07》版畫,是根據其2007年的同名繪畫所制,畫面展現了丁乙一貫的抽象藝術風格,富有流動性及發散性的畫面顛覆了繪畫原有的表達方式,在未來主義式的邏輯中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丁乙的作品持續受到市場的矚目,數據顯示,過去36個月中他的作品平均以超出底價108%的價格成交,單幅最高成交紀錄為港幣17,46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