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頻繁發癢,卻啥也掏不出來?提示:或“暗示”5個問題別忽視

耳朵頻繁發癢,卻啥也掏不出來?提示:或“暗示”5個問題別忽視

耳朵是人體的聽覺感受器,位於眼睛的後方,具有接收機械波的功能,耳朵能夠將機械波或聲波轉換成神經信號,傳遞給大腦,在大腦中這些信號又會被翻譯成我們理解的句子、聲音或音樂。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構成,人體的聽覺感受器和味覺感受器位於內耳中,作為傾聽萬物的器官,耳朵是非常脆弱的,生活中,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呢?如果長時間不掏耳朵,耳朵裡就會長出許多耳屎,醫學上又將而是稱為“耵聹”,是外界細菌和耳內分泌物的結合體,不少人表示自己的耳朵經常發癢,卻什麼都掏不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

01耳朵都有哪些作用?

1、產生聽覺

耳朵是一個重要的感覺器官,在頭顱的兩側,耳朵最重要的、基本的生理功能是聽覺,耳廓有收集聲波的作用,收集聲波後,通過中耳將聲音傳遞到內耳,併產生神經衝動,產生聽覺。

2、維持平衡

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平衡器官,耳朵內有半規管、前庭,都是產生平衡感覺的重要結構,對於維持平衡功能發揮重要作用。

3、保持美觀

耳朵分佈在頭顱的兩側,對於維持面容是一個重要的器官。雙側對稱的耳朵可以維持樣貌的正常,部分患者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耳廓畸形,是造成面部缺陷的重要因素。

02耳朵頻繁發癢,卻啥也掏不出來?提示:或“暗示”5個問題別忽視

1、蟎蟲滋生

蟎蟲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生存能力非常強,稍不注意就會被蟎蟲寄生。

蟎蟲一旦進入到耳朵內,會對耳道內的環境造成破壞,而且蟎蟲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有排洩和分泌物都會刺激耳道,使人出現難以言語的瘙癢感。

2、身體上火

耳朵產生強烈的瘙癢感覺這時候身體或許在暗示你最近幾天有點上火,怎麼會和上火扯上關係呢?

耳朵瘙癢是由於上火造成的,感覺耳朵瘙癢的時候,自己仔細想一想,最近是不是吃了很多辛辣刺激重口味的東西,導致身體出現上火的症狀。

若是這種症狀引起的話,一定要進行及時的調理,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保持飲食清淡,也要提高自己的睡眠質量,這樣可以減輕耳朵瘙癢的症狀,也會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3、細菌感染

耳朵癢多由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但不排除是洗澡時水進入耳朵引起的,也和耳朵裡的耳垢有關。

據臨床資料顯示,細菌感染引起的耳部炎症是許多耳部瘙癢的重要原因。當細菌進入耳鼓膜時,容易引起炎症和耳癢的症狀。如果炎症嚴重,甚至會出現耳痛、耳道流膿等現象。

4、過敏症

很多時候耳朵發癢和過敏有一定的關係,在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第一時間遠離過敏源,然後再及時的去醫院就診。

如果耳部出現發癢的症狀,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指甲掏,以免損傷耳朵,如果什麼也沒掏出來的話,就要注意檢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了,找到原因,再進行處理。

5、耳朵進水

很多人洗澡時不注意保護耳朵,稍不注意,很容易讓水流入耳朵。

如果不能及時清洗,一段時間後耳朵會發癢,甚至耳道發炎,在這個時候,必須及時處理。

耳朵是人體比較重要重要的器官,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定期清潔,才能保持耳部的衛生,發揮其本身具有的功效。

掏耳朵雖然可以清理耳部的衛生,但是注意掏耳朵的時候要注意方法,也不要經常性去掏耳朵,以免對耳部造成一定的損傷。

03掏耳朵時,需要注意這4點

(1)使用棉棒

很多人喜歡用手去掏耳朵,其實這樣做很容易弄傷耳朵,一般情況下建議使用棉棒掏耳朵比較好。

首先將棉棒頭拽蓬鬆,以免因為棉棒纏繞比較緊,把耳道給劃傷,然後用棉棒沿外耳道畫圈轉動,需要注意用力要輕揉,深度不要超過1釐米。

(2)注意掌握力度

耳朵本身就比較較弱,所以大家在挖耳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否則不僅會引起皮膚髮炎的出現,而且還有可能會對鼓膜造成一定的影響,會對患者的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

(3)掏耳朵頻率應恰當

耳朵清潔固然重要,但是頻繁的掏耳朵會對耳部造成很大的傷害,建議正常情況下每週掏一次耳朵即可。當然特殊情況下,可以考慮每週多掏一兩次。

(4)去醫院就診

油耳的人耳朵的耳屎不容易排出來,如果再患有慢性外耳炎,分泌的耳屎比較多,容易形成硬塊,如果耳道內感覺有硬物阻塞、特別癢以及流水的症狀出現,或者發生耵聹栓塞,建議立即去醫院尋求幫助比較好。

04為啥有的人耳屎是乾的,有的是溼的?

耳屎發溼與耳朵進水有關:

有些人原本日常中掏耳朵時耳屎是乾的,在經過游泳或者洗澡後,沒有做好耳朵部位的有效防護,容易有很多水通過耳道進入耳朵內部,一般自己也可以感知到。這時如果沒有將耳內的水分徹底清除,耳朵無法長時間乾燥,受到溼潤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油性耳屎在耳內產生。

此外,耳朵進水後由於水不太乾淨,也會有一些真菌細菌之類的不斷滋生增殖,容易引起炎症問題,進一步促進分泌物的釋放,造成健康方面的隱患。

耳屎乾溼程度與遺傳影響有關:

耳部的分泌物中的油脂含量相對較高,主要由叮嚀腺分泌,位於外耳道部位。在分泌物的作用下,可以預防外界小蟲子與有害菌的侵入,同時能發揮一定的抑菌作用,避免生成大量對身體不利的細菌。

有些人由於受到家族遺傳基因的影響,腺體的分泌物釋放明顯偏多,油脂含量超過正常標準,會導致耳屎不再呈現乾燥狀態,變得有些溼,被人們叫作“油耳”。

在這種狀態下,不管自身的耳屎呈現乾性還是溼性,都是比較正常的生理表現,自身如果沒有感覺到其他的不適症狀,無任何的不良反應方式,就不用通過治療調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