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消化道腫瘤中患病人數最多的癌症,而中國胃癌的發病和死亡例數均佔全球將近一半。而更讓人唏噓的現實是,臨床中年紀輕輕的胃癌患者不在少數。
其實多數胃癌的發生發展是遵循一定規律的:正常黏膜–癌前病變–早期胃癌–中晚期胃–廣泛轉移。
但很多人在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尤其是在癌前病變階段,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化生的患者。
從早期發展至中晚期是一個快速且難以及時發現的過程,而癌前病變是一種緩慢且可以逆轉的病變。
慢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腸化生及異型增生具有較高癌變的危險性,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即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隨腸上皮生化,主要指胃部黏膜因慢性炎症損害,導致上皮萎縮和腺體減少,並出現大腸或小腸黏膜上皮組織逐漸取代胃部黏膜上皮細胞的情況。患者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正規治療,並定期複查。
那麼,如何及時發現癌前病變的蛛絲馬跡呢?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臨床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疾病的發展情況並不一致。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但大多數患者均可出現上腹部的隱痛、燒灼、飽脹感等消化不良症狀,且在進食後加重。對於較為嚴重的患者,還可出現體格消瘦、貧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中醫認為萎縮性胃炎與腸上皮化生的發生與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勞倦過度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病邪久留,形成胃炎。
中醫將萎縮性胃炎歸於“胃痛”、“痞滿”等病證範疇,主要病機為脾胃虛弱、氣血瘀滯、痰溼阻滯。腸上皮化生則是由於病邪長期侵犯胃臟,使胃氣失和,氣血運行紊亂,導致胃黏膜損傷。
1. 調理脾胃
中醫治療萎縮性胃炎與腸上皮化生的關鍵是調理脾胃功能,治療原則是健脾和胃,消食化痰。常配合使用的藥物有六君子湯、四君子湯、理中丸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活血化瘀
對於氣血瘀滯型的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以促進氣血運行,減輕胃痛。配合使用的中成藥有桃紅四物湯、痛痺丸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 清熱解毒
若病變伴有炎症,可選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以清除病邪,降低炎症反應。配合使用的中成藥有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 養陰潤燥
對於胃陰不足、胃燥痛者,可使用養陰潤燥的藥物,以滋養胃陰,改善胃黏膜損傷。配合使用的中成藥有八珍丸、益胃湯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萎縮性胃炎與腸上皮化生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疾病,中醫治療方法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調整臟腑功能、改善氣血瘀滯、消炎止痛等方面,中醫治療旨在恢復患者的身體平衡。
中藥治療方案個性化,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擇合適的草藥組合,以達到治療效果。此外,中醫還強調辨證論治,結合針灸、推拿、拔罐等治療手法,以提高治療效果和減輕患者症狀。
重度萎縮性胃炎伴重度腸化逆轉
60歲的周女士,2021-4初診。患者1年餘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胃脘部疼痛,間歇性加重,伴有反酸,納差,平素怕冷,夜寐尚可,小便正常,大便秘結,舌淡紅苔稍膩,舌下絡脈曲張,脈弦。
診斷:
西醫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輕度異型增生
中醫診斷:胃脘痛、脾虛淤滯證
2020年12月14日患者初診胃鏡及病理報告:
治療:陳衛建教授用自擬調胃湯隨證加減治療,以健脾祛溼,理氣行瘀。
通過中醫辨證施治,患者堅持服藥至2021年12月,症狀已明顯減輕,現已無明顯不適,患者於分別於2021年9月23日、2022年6月14日複查胃鏡。
患者複診胃鏡檢查報告:
2021年9月23日
2022年6月14日
複查結果顯示患者病情好轉,原有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轉變為輕-中度慢性淺表性胃炎,重度腸化和輕度異性增生消失。
胃炎患者除了中藥治療外,優化飲食結構也能很重要。陳衛建教授建議飲食應注意如下幾點:
1. 應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少吃柑橘、馬鈴薯、玉米、番薯、洋蔥、豆類等排氣食物;
2. 避免各種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及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和碳酸類飲料的攝入。
3.改變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很多研究表明大魚大肉生活習慣會增加腫瘤的發生率;
4.少吃或不吃煎炸燒烤的高蛋白食品、醃製食品、黴變食物。
想了解更多胃腸健康的問題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
一起交流
醫生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千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