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蘇葉、葛根、前胡、半夏(薑汁炒)、茯苓各 20g,陳皮、甘草、桔梗、枳殼、麩炒、木香各 15g,姜棗引。
圖:葛根
【主治病證】
外感風寒,內有痰飲。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滿悶,苔白脈浮。
【加減化裁】
體虛不甚,酌減人參;頭痛明顯,加川芎、白芷;痰多加杏仁、蘇子;胸悶去甘草,減人參,酌加瓜蔞、蘇梗,重用枳殼;腹痛,加芍藥。
【原方證治】
感冒發熱頭痛,或因痰飲凝結,兼以為熱,中脘痞悶,嘔逆噁心;葉仲堅曰,此咳嗽聲重,痰涎稠黏,涕唾交流,五液無主,寒溼稽留於胸脅,中氣不固可知矣;四時感冒,傷寒頭痛,發熱無汗及傷風咳嗽聲重,涕唾稠黏,潮熱往來。
【現代運用】
用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等。
【助記方歌】
參蘇飲內陳皮草,枳殼前胡半夏從;
葛根木香桔梗茯,氣虛外感此方宗。
親驗病例
王某,男,49歲。初診:1999年12月6日。
素患“慢支炎”,遇冬季易發。一個月前,因受涼,旋即出現咳嗽,伴惡風寒,胸悶,肢體倦怠,納食少進,動即汗出。遍服消炎、祛痰、止咳類中西藥物,效平。近日咳嗽加重,痰多而白黏,兼夾泡沫,胸脘不適,微覺氣短。查:面色無華,精神萎靡,雙肺未聞及乾溼囉音。胸片提示:雙肺紋理增強,印象:慢性支氣管炎。舌淡白略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細略弦。
考慮為宿有痰飲,外感風寒,肺氣素虛,宣肅失職,治當溫化痰飲,解表益氣為主。
參蘇飲加減:黨參 10g,蘇葉 10g,前胡 10g,半夏 10g,茯苓 12g,橘紅 12g,桔梗 8g,枳殼 12g,杏仁 10g,蘇子 10g,炒萊菔子 10g,鮮姜 2 片,大棗 3 枚。
5劑後,咳嗽減輕,痰量減少,胸脘漸舒,納食增加。
12月13日複診:精神佳,食量增,咳嗽輕,在上方基礎上加減出入,又進 20 劑,咳止納增,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