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育兒補助政策“砸”中,有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杭州85後小夫妻,下個月即將迎來第三個孩子

杭州的許先生1988年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女兒快快8歲,二女兒慢慢2歲,而下個月,他們即將迎來第三個寶寶,夫妻倆早就給這個小寶寶取好了小名:“穩穩”。

許先生說,妻子剛懷上三胎的時候,其實有很多不太友好的聲音。但夫妻倆要三胎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純地喜歡孩子,不管男孩還是女孩。”

許先生說,早在結婚的時候,自己想過要三胎的事,妻子對此也不排斥,生三胎本就在計劃之中,只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想再晚一些備孕的,但去年妻子意外懷孕了,“三胎”也就這麼提前來了。

“多一個孩子不只是多一張嘴,會牽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先生說,對小家庭來說,最大的剛需有兩個:房子和車子。

最早的時候,許先生買的是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一家三口住著,溫馨又愜意;二女兒出生以後,丈母孃來幫著帶娃,三大兩小五個人,房子就顯得有些侷促了。

    

前些年,許先生置換了一套150平米左右的房子,可是如今“三寶”要來了,150平米的房子也顯得不是那麼寬裕了。

    

“孩子多了,對住房肯定有改善的需求,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許先生的妻子從大寶出生後就全職在家,三寶出生後,夫妻倆計劃再找一個阿姨,這麼一來,家裡就有四個大人三個孩子,“估計得換個200平米的房子,才能住得舒服點。”

    

帶娃出行也是個問題。許先生目前開的是一輛普通轎車,過完年之後,他和妻子就一直在看車,打算換一輛7座車。

    

“本來已經準備下單了,正好昨天看到朋友圈裡都在轉這次發佈會的信息,看到說後續可能還會有購房和購車補貼,老婆就說先等一等,看看情況再說。”

    

提到這次的育兒補助,許先生語氣中透露著驚喜:“沒想到時間正好趕上,有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相當於住院生娃,都不用自己出錢了。”

    

雖然2萬元的補助,對於孩子的養育費用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但對許先生夫妻倆來說,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支持。


“老婆昨晚還在跟我說,最大的感受就是現在偏見會越來越少了,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大家都覺得三胎光榮了,像我們這樣的三胎家庭也更容易被人理解了。”許先生還特地跟老婆一起算了下,按照公佈的出生率等相關資料,一年出生的7萬個孩子裡,大部分都是一胎,有二胎意願的約20%,三胎的就更少了。

    

對於即將來到的“三胎”生活,許先生坦言:期待中帶著焦慮。

    

“多一個孩子,養育的成本會翻倍增加,而夫妻倆肯定要有一方放棄職場,對於普通小家庭來說,經濟壓力肯定是有的。”許先生舉了個例子——大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夫妻倆本計劃讓她念國際學校,甚至有送孩子出國留學的計劃;二寶出生後,夫妻倆把目光轉向了普通的私立學校;而如今將迎來三寶,他們開始考慮收費更低的公立學校了。

    

“這次的政策,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我們也期待後續會有更多的利好和政策支持。”

平均生育年齡不超過35歲

90後是追生二胎三胎的“主力軍”

如今醫院裡,生二胎和三胎的產婦多嗎?

    

昨天,快報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瞭解到,2022年醫院二胎分娩量是5896例,佔總分娩量的28.98%,產婦平均年齡33.25歲;三胎分娩數量697例,佔總分娩量的3.43%,產婦平均年齡34.67歲。也就是說,追生二胎、三胎的基本是90後。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王志華主任醫師介紹說,去年醫院二胎、三胎的分娩量大約1300例左右,大約佔總分娩量的40%-45%,其中以二胎為主,生三胎的產婦數量並不多。

    

“從年齡來看,前幾年二孩政策剛剛放開的時候,確實有一批35歲以上甚至40多歲的高齡產婦想要‘趕末班車’生二胎,門診中遇到的高齡產婦不少。但是最近兩年,高齡產婦比以前減少了,生二胎或三胎的產婦年齡主要集中在30-35歲之間。”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產科主任柴芸說,近兩年產婦生育的平均年齡多在28-30歲之間,35歲以上的只佔20%。2022年醫院總分娩量為11500餘例,其中二胎3000餘例,約佔三分之一,三胎只有200餘例,約佔3%。

    

從我們平時接診的情況來看,很多人二胎生育意願還是強的,但是三胎就很少了,雖然現在政策放開了,但是分娩量並沒有明顯的增長,2022年的數據基本上和前一年持平。”柴芸認為,這和當代年輕人的觀念改變有一定的關係。“以前的人講究多子多福,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更加註重個體感受,比如自己的生活質量、個人的職業規劃等等,生孩子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個絕對的選擇。”

    

柴芸說,這次出臺的育兒補助確實是一項利好,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考慮更多的不僅是“生”,還有“育”,而這種生育成本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多是時間上和精力上的。

    

“以女性來說,從備孕、懷孕到生產再到產假結束,一個孩子可能就要耗掉2年的時間,如果是3個孩子,可能就要佔用掉十年的時間,而且是職場的黃金十年,這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柴芸表示,此次的政策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鼓勵多孩家庭,可能還需要國家和社會更多方位的關懷。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林琳 俞茜茜

    通訊員 孫美燕 劉琪 姜潔斯

看完了新聞,

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今天的佩琦說新聞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