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過後,湘湖盡是梅香。
去湘湖賞梅,經過時代大道時,兩側尤其是湘湖未來產業社區核心區塊,能見一幢幢新樓。一路往南,離冠山隧道不遠處,“中國視谷”四個大字映入眼簾。
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杭州要“加快打造中國視谷、中國醫藥港、國際軟件名城等產業地標”。
中國視谷在何處?湘湖。
兩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綠羅鋪。
湘湖是杭州“金屋藏嬌”的一處好山水,96種鳥類常棲於此,2000多隻白鷺居湖中小島、楊堤。在南宋詩人蘇泂眼裡,湘湖“草木盡春色,山川如畫圖”。
湘湖的山水,不僅引珍稀鳥類棲居,也招來了“金鳳凰”。
2022年,湘湖新增認定F類及以上人才209名,新引進及培育C類及以上人才6人,累計引進和集聚院士專家18名。人才“蓄水池”越築越大。
這一年,湘湖還簽下了14個億元以上項目,引進了先臨視覺智能、矽力傑等10億元級的重大項目。
2003年,蕭山區啟動湘湖綜合保護與開發工程,重建湘湖。奮力打拼多年,湘湖早已不只是一波碧水。
什麼是50100?
當前,杭州上下都在全力以赴拼經濟,湘湖怎麼拼?
一招一式,都藏在“50100”這幾個數字裡。
2月初,湘湖聞堰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會上,湘湖立下目標,2023年,要全面推進“50100”工程。
50:全年確保招引50億元以上項目1個,力爭實現100億元項目1個;確保完成年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少於50%。
100:以重點項目落地為契機,新增空間增速不少於100%;以“專班+平臺+公司”模式為創新,新增保障資金100億元。
實現“0”的突破,大步跨至“100”,可見湘湖高質量發展之決心。
回顧2022年,湘湖馬蹄疾馳,拼出了亮眼的成績。
這一年,湘湖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4億元,增長22.1%;實現規上服務業增加值8.4億元,增長16.8%。
這一年,院士島摘得全省“院士之家”考核優秀等次,湘湖未來產業社區入選省級未來網絡(6G)未來產業先導區。
這一年,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開園、“中國視谷”開建,為湘湖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湘湖何以成為產業地標?
20年前,湘湖立志“還湖於民”。建湖多年,湘湖已經成為蕭山區的地理地標、人文地標,成為杭州乃至長三角市民抬腳可至的遊玩好去處。
站在新的起點,湘湖如何發展?
湘湖聞堰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確定了兩件事,聚焦“蕭濱一體化”和“中國視谷”,全力打造引領未來的智能物聯產業新地標。
這兩件事,在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提及——
“加快打造中國視谷等產業地標”。
“進一步推廣濱富、濱蕭合作模式”。
2022年10月,“中國視谷”在湘湖院士島啟動建設。同年11月,“中國視谷”建設被納入工信部與浙江省的新一輪整體合作協議。
這是杭州再創數字經濟新輝煌的重大產業戰略,將以視覺智能產業為核心,萬億級為體量,打造國家經濟地理地標。
根據規劃,“中國視谷”建成後,核心產業規模將達8000億元、衝刺1萬億元,形成2-3家千億級龍頭企業。
武漢有“中國光谷”,合肥有“中國聲谷”,都已經成了國家級產業名片。“中國視谷”劍指萬億級,是杭州的底氣,也是湘湖的雄心。
對湘湖而言,助推“中國視谷”走向國家經濟地理地標,家底幾何?
人們知湘湖景美,卻不知這裡已經是杭州發展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產業平臺。
這幾年,湘湖邊“長”出了先臨、雲尖、紫光等一批標杆企業。2022年,“中國視谷”簽下11個“億元項目”和3個“10億元項目”,產業創新集群蔚然成風。
“中國視谷”落地湘湖後,先臨三維便加碼視覺技術,計劃投下10億元,研發高精度3D視覺技術。投產後,可年產5萬臺高精度3D掃描儀。
湘湖“最強大腦”集聚地——院士島,已經入駐7名院士專家,落地孵化12個院士領銜項目,其中不乏視覺智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目標既定,人才已聚,湘湖深知,城市開發要加速了。
2023年,湘湖定下了確保5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保1望2,力爭實現湘湖歷史上百億元項目零的突破。為此,湘湖已經通過舊城改造和產業轉型,騰挪出了大片可供開發的土地空間。
2022年,湘湖累計出讓土地10宗共計637畝,實現土地出讓的歷史性突破。
這是湘湖躍升杭州產業新名片打下的堅實基礎,也是湘湖乘“視”而上的動力。
長在湘湖畔的“蕭濱合作模式”
強強合作,總好過“單打獨鬥”。
2022年3月3日,特別合作園開園,重點區塊就在湘湖未來產業社區。兩區攜手合作後迎來的第一個浙江省重大產業項目——雲尖信息總部便落地於此。
2023年,杭州要進一步推廣“蕭濱合作模式”,全面提升產業平臺能級。這對特別合作園的重點區塊——湘湖來講,有何深意?
對杭州而言,“蕭濱合作”能激活杭州各個強區、大區的資源要素,實現空間生產與分配的平衡,提升區域協同發展速度,增強杭州作為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功能。
開園當日,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力爭將合作園納入更高層級的產業戰略規劃版圖,積極協調破難,確保項目招得進、建得快、落得好,推動更多的重器利器落戶落地,推動合作園成為創新創業和融合發展的新標杆。
更多的重器、利器落在哪兒?
湘湖作為重點區塊,勢必將承接主要的項目。
況且,湘湖有空間。
到2026年,未來產業社區將累計增量800畝產業用地。其中,前3年將增加578畝,盤活42萬平方米存量土地。
可以預見,憑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湘湖畔將聚起一個具有杭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
“中國視谷”從湘湖出發、向未來邁進,直奔“國家級產業名片”;長在湘湖畔的“特別合作園”,正在攜兩區產業優勢前行,劍指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一湖碧水之上,湘湖積蓄多年,正迎來厚積薄發的黃金時代。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林建安
湘湖管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