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5位皇子都去哪兒了?

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5位皇子都去哪兒了?

本 文 約 4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min
奪嫡,一般指古代帝王之家的子嗣們對皇位的爭奪。

這樣的事,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並不稀奇,比較有名的如曹丕與曹植的手足相殘、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的玄武門之變等,但要論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當屬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

雍正無時無刻不提防著自己的手足。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曠日持久的奪嫡之爭


這場奪嫡之爭最早在大阿哥和皇太子之間展開。

1675年,康熙改變清初幾十年不立儲君的傳統,冊封不滿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胤礽是康熙原配妻子赫舍裡所生,他前面還有個哥哥叫胤禔,是惠妃所生。不過,按封建長幼排序,胤礽才是嫡長子。兩個人的背後,都有強大的勢力支持。胤禔的舅舅納蘭明珠是武英殿大學士,胤礽的叔姥爺則是內閣首輔索額圖。不過,胤礽的另一優勢在康熙。因赫舍裡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對赫舍裡的感情又特別深,所以他特別疼愛這個剛出生就喪母的孩子。因此,面對長子與太子的鬥爭,康熙站在了太子一邊,他罷黜明珠,太子一黨贏得第一回合。

胤礽則恃寵生驕,不僅行事乖張,在索額圖的支持下,甚至密謀提前繼位。這種對皇權的威脅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康熙將索額圖處死,又廢黜了胤礽,將其拘禁。康熙之廢胤礽,主要是怒其不爭,並非一棍子打死。已經失勢的大阿哥,卻跳出來落井下石,奏請康熙殺掉胤礽,並強調“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這種毫無手足之情的渾話讓康熙大怒,將其奪爵、圈禁。大阿哥在奪嫡一事上就此下線。

不過,胤禔在下線前拉了個墊背的。他跟康熙說,有個叫張明德的術士曾預言八阿哥胤禩日後必大貴。胤禩為人踏實能幹、品行端正,內外關係確實都處理得不錯,在大臣中有“八賢王”的美譽,並非像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描述的那般陰險虛偽。康熙在太子被廢沒多久後就讓他署理內務府總管事即為明證。但群眾基礎太好在當時並非好事,如果說大阿哥的話在康熙心中埋下了對胤禩猜忌的種子,那麼之後當康熙要求眾臣推薦新太子人選,大傢伙一致推薦八阿哥胤禩時,一向反感和警惕手下人拉幫結派的康熙,就認為這是胤禩在背後運作,故而在廢太子僅一個月後,胤禩也被革去貝勒爵位,降為閒散宗室。

影視劇中,被塑造為陰險小人的八阿哥。來源/電視劇《雍正王朝》截圖
第二回閤中,長子胤禔徹底喪失奪嫡希望,太子儲位出現危機,八阿哥胤禩受到處罰。為他求情的皇九子胤禟、十四子胤禵等也受到康熙的斥責,從而在之後日子裡被貼上了“八爺黨”的標籤,只有四阿哥胤禛算得上贏家。雖然之前他與八阿哥走的比較近,兩家府邸相鄰,但在這次事件中他秉承著少說話、多做事,一沒有像大阿哥那樣落井下石,反而常常幫著胤礽說話;二沒有為八阿哥求情,而是一心一意地服侍被廢太子一事氣病的康熙,收穫康熙好評,事後被封為親王。

康熙痛定思痛,從廢太子一事看到了諸皇子結黨傾軋。為保持朝堂穩定,僅僅半年後,他重新立胤礽為太子。不過,這位太子爺復位後,行事作風一如既往,繼續在朝中暗暗培植自己的勢力。這種作死的節奏,康熙自然不會再慣著他。1712年,康熙下旨,廢掉胤礽太子之位,將其拘禁看守。至此,胤礽徹底下線。

此時已恢復貝勒身份的八阿哥,可能又看到了機會,向康熙上密奏,請康熙給他恢復工作。康熙認為這份密奏是在試探他,把八阿哥又批了一頓。後來康熙有一次要去塞外巡幸,胤禩因故未去送行,而是送去兩隻海東青。兩隻老鷹送到康熙手上之時已奄奄一息,康熙認為這是在比喻他年老多病,被氣的差點犯了心臟病,發出了“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絕情諭旨。

事實上,以康熙的聰明才智,不會看不出這其中的蹊蹺之處。胤禩就是再猖狂,斷不至於、也不敢如此直白地向他宣戰。但康熙對他成見已深,不管胤禩是否有爭儲之意,但他在朝中的良好口碑就是他不受康熙待見的原罪。換句話說,他在朝中的威信越高,康熙對其警覺度就越高,他被立為儲君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第三回合,八阿哥完敗,連帶著他的兩個忠實粉絲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也跟著下線。最後只剩下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兩個親兄弟之間的終極對決。

吳奇隆與林更新飾演的四阿哥與十四阿哥。來源/電視劇《步步驚心》截圖

關於這二者之爭,歷史上存有這樣的傳說,康熙原本是傳位給胤禵,胤禛聯合隆科多改了遺囑。比如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楊珍教授的研究,在二廢太子之後,康熙雖然不再公開設立儲君,但暗地裡選擇十四阿哥實行自己的秘密建儲計劃,為避免再出現之前那種皇子爭儲,康熙對此一直秘而不宣。結果,康熙帝1722年冬在暢春園突然去世,未及交代後事。負責拱衛京師、戍守暢春園的步軍統領隆科多率先得到這一消息,他經過反覆權衡,將康熙去世的消息率先告知胤禛,並以武力相支持。這一歷史懸案至今仍有人在討論,不過無論實際情況如何,結果是胤禛繼承大統,得到消息從甘州回京奔喪的胤禵則變成階下囚。

影視劇中,太后臨終時請求皇帝釋放胤禵,但最終無果。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第四回合,四阿哥胤禛成為這場曠日持久的奪嫡之爭的最終勝利者。胤禛的勝利,主要在於其韜光養晦,善於隱藏。他在朝廷其實也有自己的小集團,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但他隱藏得很好,未為外人所知。電視劇《步步驚心》裡有一幕,一廢太子後,八阿哥集團開會,紛紛認為這是上位的好時機;而胤禛則在居所氣定神閒的練習書法,當十三阿哥問他何不打擊太子時,他寫了一個“等”字。事實證明,面對強勢且多疑的康熙,等待合適時機給予關鍵一擊,才是奪嫡之路上的最佳選擇。
《雍正帝讀書像》。來源/故宮博物院

相對來說,三阿哥胤祉和十三阿哥胤祥在奪嫡之爭中則是個“小透明”。胤祉雖然最有學識,騎射也精湛,但口才不行,不善與人交往,他與太子關係很好,在二廢太子之後,他就退出了奪嫡之爭。至於胤祥,在一廢太子時,康熙曾有過對他不好的評價,而且在十四阿哥以上諸皇子中,他是唯一一個康熙生前未予封爵之人。這說明在奪嫡方面,他要麼自己曾參與過,要麼替四阿哥胤禛投石問過路,綜合他與胤禛的關係以及之後雍正帝對他的重用來看,後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序齒的有24個。除了上面參與到奪嫡之爭的9位皇子外,還有15位皇子。以十四阿哥為分界線,前面5位,後面10位。如果說後10位因年齡、資歷等因素無法參與奪嫡的話,那麼前面5位有實力參與但選擇置身事外的皇子最終結局如何呢?

富貴不一,總體善終


五阿哥胤祺的生母是宜妃,與九阿哥胤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與胤禟不同,胤祺自幼由仁憲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撫育長大。這裡順便提一句,因為當時天花肆虐,清朝宮廷實行皇子抱養制度,即一出生或幼年時被交給他人而非生母撫養。他們認為以此可以提高皇子的存活率,像康熙年幼時被送出宮外撫養,雍正出生後就由孝懿仁皇后撫養等就是如此。

由於仁憲皇太后是蒙古族,本身漢文化素養比較差,加上她對漢文化也沒有太多好感,結果胤祺9歲時還不認識漢字,只通曉滿蒙文字,這樣與他的哥哥弟弟相比,就輸在了起跑線。好在仁憲太后心性和善,為人敦厚,胤祺在她的撫養下長大,身上也保留了滿蒙男子的憨厚和直爽。性格因素加上漢文化基礎薄弱,讓胤祺在奪嫡之爭中自覺地置身事外。康熙對這位皇子十分喜愛,稱其“心性最為良善,為人敦厚”,封他為恆親王,這樣的待遇在康熙的諸多皇子中並不多見。

雍正帝即位後,胤祺第二個上表祝賀,表示擁護。雍正對其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非常不滿,但並沒有因此牽連到他,反而讓他處理一些隆重但無實權的事務,比如祭祀皇陵、主持拜祭等,給予其較高的政治榮譽。

1732年,胤祺因病去世,終年54歲。雍正親自給他撰寫祭文,稱他“秉性溫和”,賜諡號為“溫”。與雍正的昔日政敵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相比,五阿哥胤祺得以善終,結局算不錯的。

皇六子胤祚,與雍正同為德妃所生,六歲時夭亡。

與其他皇子相比,七阿哥胤祐有兩點不足:其一,其母成妃出身低微,背後無家族勢力支持;其二,天生殘疾,腿腳不便。因此,康熙對這個兒子也沒有太上心。不過,胤祐卻頗為勵志,積極追求進步,成年後主動請纓與康熙一起親征噶爾丹,統領皇家精銳部隊鑲黃旗大營。或許也正因為上面兩點,胤祐從一開始就沒往儲位方面去想,而是把自己準確的定位在“臣子”上,安分守己,老實做事。正是有這樣的心態,他在奪嫡之爭中沒有站隊,跟每一個阿哥關係都不錯。

雍正即位後,對這個勤勉聽話的弟弟也很信任,讓他繼續掌管軍務,並晉封他為淳親王。1730年,胤去世,享年五十一歲。雍正評價其“敬謹小心,安分守己”,並賜諡號“度”。

皇十一子胤禌,十一歲時夭亡,無封號、無後嗣。

皇十二子胤祹比較特殊,其生母為定妃,由宮廷侍女蘇麻喇姑撫養長大。蘇麻喇姑本是孝莊文皇后的隨身侍女,早年與康熙帝接觸較多,教過康熙滿語,還照顧康熙的飲食起居。這樣的特殊地位,使得她在皇宮內有自己的單獨居所,還有服侍她的雜役、太監和宮女。康熙為慰藉其晚年孤獨寂寞之情,將皇十二子胤祹交予其撫養。蘇麻喇姑也將全部心血傾注在胤祹身上。在蘇麻喇姑的精心培養下,胤祹養成了不驕不躁、獨善其身的性格,對任何事情都能淡然處之。

成年後,胤祹繼續保持這種佛系性格,為人低調,只聽從康熙的指派做一些祭祀、賜葬、祭陵等方面的差事。雍正即位後,他被封為履郡王,後來遭雍正猜疑,被降為貝子,再降為鎮國公。但胤祹對此寵辱不驚,沒有表露任何不滿。而雍正此舉,或許也是出於權謀方面的考驗,不久,就恢復了胤祹履郡王的封號。乾隆即位後,晉封其為和碩履親王。胤祹雖然為人佛系,但做事方面還是頗有水平。從康熙到乾隆,當時宮廷內的重要祭祀、喪葬活動,他都是主要負責人,而且都辦理得井井有條。在康熙所有皇子中,胤祹活的時間最長。乾隆二十八年(1763),胤祹去世,享年七十九歲,乾隆贈諡號“懿”。這可能與他一生恬淡閒適、淡泊名利的性格有關。
性格不一的阿哥們。來源/電視劇《步步驚心》截圖

最後,再說一下其他幾位皇子的命運。

皇十五子胤禑三十九歲病故,一生未獲重用,也未被打擊,做過最大的事是給康熙帝守陵。

皇十六子胤祿,與胤禑同母不同命。他很早就與四阿哥胤禛交好,最終押對了寶。雍正即位後,將其過繼給沒有子嗣的莊親王博果鐸,繼承了莊親王爵位。與其哥哥不同,胤祿為人精明能幹,得到雍正、乾隆兩朝皇帝的信任,長期擔任議政王大臣。1767年,七十三歲的胤祿去世,算得上富貴終生。

皇十七子胤禮、二十子胤禕、二十一子胤禧、二十二子胤祜、二十三子胤祁、二十四子胤秘(皇十八、十九子夭亡)因彼時年幼,均與奪嫡一事無關,長大後雖所受恩寵有別,但都得以善終,不像八阿哥、九阿哥那樣,不僅被褫奪爵位、削除宗籍,甚至名字都被改成阿其那(漢語意“豬狗不如”)和“塞思黑”(漢語意“討厭鬼”)

縱觀整個奪嫡之爭中眾皇子的表現及最終結局,大體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一種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另一種則是在權力面前保持人間清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只有選擇的不同,沒有對與錯的區分。

參考資料:
1.楊珍.撥開雍正“奪嫡”的歷史迷霧——雍正帝繼位前後評析(J)。紫禁城2013,3。
2.呂健.雍正初年朋黨問題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08年。
3.楊玉.清前期皇子抱養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4.羅冠華.電視劇《步步驚心》對歷史上“九子奪嫡”的改編(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6,14(04)。

END
作者 | 番茄汁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古月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國曆好物

國家人文歷史再出好書
縱覽華夏三千年的朝局動盪
俯瞰從商到清的中國政治興衰
點擊下方圖片,直達現場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擊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在看”的永遠18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