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說如何收到我們每日更新的文章,大家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並且備註星標就可,每篇文章底部的星星和點贊可以點一下,福氣更好喔!
根據中醫理論,春天養肝秋天養肺,在春季,天氣慢慢變暖,人的代謝越來越快,而且春天也是病毒和疾病的高發期這會給我們的肝臟工作增加負擔。
而人到中年,身體進入“多事之秋”,肝臟也容易鬧毛病,特別是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病率,與青年人相比顯著增高,對中年人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中年人保健,重在保護肝臟。
抑鬱、憤怒是損害肝臟的重要因素。肝喜疏惡抑,生氣發火易導致肝氣鬱滯不舒,久之易患肝病。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努力做到心平氣和、心胸舒暢、樂觀開朗。
酒精是肝臟的死對頭,長期大量飲酒,酒精會損害肝細胞、導致肝硬化。
據統計,酗酒者肝硬化的發病率為一般人的7~8倍。患有或患過肝病的人貪杯危害尤甚,可引起肝病復發或加重,甚至誘發肝昏迷,危及生命。因此,中年人必須改掉酗酒的壞習慣。
切不可暴飲暴食。肝臟是體內最大的解毒和製造酶類器官,人若是暴飲暴食或經常飢餓,都可引起肝肝功能損障礙,或引起膽汁分泌異常。
經常吃高脂肪飲食可能會造成脂肪肝,降低肝功能。因此,飲食要適宜、適量,飲食中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也要保持相應的比例。
病毒性肝炎也是中老年人多發病,而且一旦罹患,病程綿長,比青年人更容易變為慢性。
因此,中老年人更應講究飲食衛生,不吃來歷不明和不潔淨的食物,堅持飯前便後洗手,不到衛生差的飯店就餐,不可食用黴變的糧食、花生等。
據統計,目前有500多種藥物會對肝臟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害。服藥後出現肝炎症狀和肝功能異常者,稱為藥物性肝炎。
其中常見者如四環素類、紅黴素類、氯黴素類、鎮靜藥、解熱鎮痛藥及抗風溼類、降糖藥、抗結核藥類、利尿藥類、雌激素、抗腫瘤藥等。
中老年人應慎用這些藥物,必須使用時,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儘量減少用藥的劑量和縮短用藥的時間,並注意檢查肝功能。
戶外體育鍛煉是保肝的最好辦法。鍛鍊不但可以促進氣體交換、血液通暢,使肝臟有足量的氧和營養供應,而且可加速新陳代謝,起到保肝的作用。
化學毒物侵入人體,也會造成肝臟損害。如磷、汞、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苯、硝基苯、銻等,對肝細胞內線粒體和多種酶類有破壞作用。
中老年人春季養生,牢記“五宜五忌”秘訣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鬱悶。凡事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
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踏春賞花,遊山戲水,散步練功等,以此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早晨空氣清新,有利於排出夜間沉積在呼吸道內的有害物質,促進新陳代謝。
但值得提醒的一點是,由於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韌帶組織比較鬆弛,如果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不僅容易扭傷腰背部,還可能影響神經系統。
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如果突然改變體位,還可能發生意外。老年人醒來後,可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關節,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另外,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因此在衣著方面也不可大意(見“一忌”)。
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
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橘、蔥、姜、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容易造成攝入維生素不足,所以春天來了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香椿等。
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鍊,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
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鬆、舒服為度。
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的活動,如太極拳、散步、慢跑、踏青以及放風箏、盪鞦韆等。
春天除了注意飲食起居外,還要注意預防各類疾病。因為春天乍暖還寒,氣候多變,細菌、病毒易於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所以平時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曬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從古至今,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俗話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說法。
早春之時,寒溫交替,天氣反覆無常,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
驟冷還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乘機造訪。此外被褥也不可馬上減薄,以符合“春捂”的養生之道。
“春困秋乏”,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懶覺的習慣。中醫認為久臥傷氣。睡眠過多,無病也會躺出病來。
因為久臥會造成新陳代謝能力下降,氣血運行不暢。春天的空氣十分清新,老年人應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使身體與季節的蓬勃之氣相應,從而杜絕睏倦無度的狀態。
早春期的飲食以高熱量為主,老年人要注意多吃富有營養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儘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發疾病。胃寒者早晚喝點薑糖水,有禦寒暖胃和防治感冒的雙重作用。
《紅樓夢》中有黛玉葬花的情節,生活中老人看到春花暖陽,也常常會滋生一些感傷的情懷,尤其是孤寡老人,更容易沉湎於對往事的無限傷懷中。
這對養生是很不利的。情志一旦失調,外邪就會乘虛而入,造成身體疾患。因此在春天老人應該更多地看到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暢。
春天是各種傳染病多發的季節。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
如果過度勞累,或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在身體疲勞的情況下,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從而導致呼吸道傳染病等疾患。因此老人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