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80後以及90後的小夥伴來說,都有打屁股針的經歷,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噩夢,尤其是當我們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一般父母就會告訴我們不吃飯會生病,生病就要打針。
以前的時候,醫療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在生病的時候要想快速恢復健康,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打屁股針。
對於打過屁股針的人群來說,都知道屁股針特別的便宜,而且起效比較快,但是現在我們幾乎看不到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1
我們常說的“屁股針”實際是指什麼?
其實屁股針就是注射到肌纖維裡,這種注射方式不會對毛細血管造成損傷,而且少量注射不會產生不良的反應,同時也不會傷害到骨骼,安全性比較高。
屁股處的血管特別豐富,在此處注射藥物更容易進入人體,吸收力也會更強。尤其是以前醫療技術落後,物資比較匱乏,最常使用的只有青黴素,尤其是病情嚴重時,會通過打屁股針來治療。
02
小時候打的“屁股針”,起效快又便宜,為何現在基本消失了?
醫學的發達
以前醫療技術並不發達,經常使用的藥物是青黴素,這屬於抗生素,而且有些人注射抗生素會出現過敏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使用,還會出現抗藥性。
而現在醫療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抗生素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比如說頭孢類的抗生素,藥效更加穩定,很少會出現過敏反應,所以屁股針也在被逐漸淘汰。
打屁股針很痛,影響日常生活
有些人在打屁股針時異常緊張,造成肌肉組織緊張,所以注射時疼痛感會變大,藥物注入肌肉會引起局部疼痛感,所以有些人打完針之後,坐著的時候屁股也特別疼痛,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所以現在逐漸被淘汰。
影響藥物吸收
屁股針是將藥物注射到肌肉的毛細血管當中,經常使用肌肉注射,會影響藥物在人體內的吸收和利用。現在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改善,這種治療方式也得到了改進。
打屁股針很尷尬
打屁股針的時候需要脫下褲子,所以很多成年人會感覺到非常的尷尬,因為屁股屬於隱私部位,而且大部分人都特別注意個人隱私,所以很多成年人不再接受這種治療方式。
容易感染
肌肉皮層是比較厚的,一般要垂直加入2.5~3釐米才能夠突破皮膚以及脂肪層,最終到達肌肉,所以注射的部位容易出現紅腫、熱痛、化膿等感染問題,進而造成患者體溫升高。
注射併發症
打屁股針還容易引起一些注射併發症,比如臀肌攣縮,坐骨神經損傷等,前者會造成下蹲困難,後者會造成小腿或者是足部肌肉出現癱瘓的問題。
03
打“屁股針”為什麼這麼痛?
屁股針屬於肌肉注射,在注射的時候針頭要垂直進入皮膚,一般需要2.5~3釐米,由於針的穿刺作用,皮膚會出現疼痛感。
在注射的過程當中,為了確保藥物可以成功注入,有些醫生推動注射器的速度非常慢,這樣就會延長疼痛的時間。
屁股針是把藥物注射在肌肉內,所以藥物吸收的過程對肌肉也是一種刺激,進而也容易引起疼痛感。
每個醫生和護士的手法是不一樣的,有些新手護士可能由於經驗不足,因為手法問題會造成疼痛感加劇。
大部分人在打屁股針時會感覺到異常緊張,尤其是注射部位的肌肉過度緊張的話,所以會變得更加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