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主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南等地。藥材根據產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質為優。因花的顏色差異,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秋末花盛時分批採收,陰乾或焙乾,或燻、蒸後曬乾,生用。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主治外感風熱或風溫初起之發熱頭疼,眩暈,目赤腫痛,疔瘡腫毒。
(1)疏散風熱,主治外感風熱或瘟病初起之發熱、頭痛等症,常與桑葉相須為用,如“桑菊飲”。
(2)清熱解毒,可用於乳癰、疔瘡、咽腫等症,常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有時用野菊花。
(3)平肝明目,用以治療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本品常配石決明,能平肝潛陽,治肝腎陰虛,目暗不明;配枸杞子,能滋肝腎,清頭目,可治肝腎虧虛所致頭昏眼花、目暗不明。
《神農本草經疏》:菊花,味苦、平。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溼痺。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一名節華,生川澤及田野。
《本草綱目》:菊花,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多益金、水二髒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用以治療諸風頭目,其旨深微。
《本草新編》:甘菊花,凡有胃火俱可清之,而尤相宜者痿病也。痿病責在陽明,然而治陽明者,多用白虎湯,而石膏過於寒涼,恐傷胃氣,而胃病尤多是陽明之虛熱,白虎湯是瀉實火之湯也,尤為不宜,不若用甘菊花一二兩,煎湯以代茶飲,既清陽明之火,而又補陽明之氣,久服而痿病自痊,甘菊花退陽明之火病,其在斯乎。
(1)本品與川芎配伍,水煎服,用以治療外感風邪之頭痛、傷風,症見惡風身熱,偏正頭痛,鼻塞流涕,牙痛喉痛等。
(2)本品與山楂、決明子、夏枯草、澤瀉、小薊配伍,水煎服,用以治療陰虛陽亢所致的眩暈頭痛者。
(3)本品與羅布麻葉、山楂配伍,水煎服,用以治療肝陽上亢,肝火上攻所致的高血壓、神經衰弱,症見眩暈、失眠等。
(4)治療冠心病,用菊花煎劑,對改善心絞痛症狀有效,以輕度患者療效較好;對胸悶、心悸、氣急及頭暈、頭疼、四肢麻木等症狀,亦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對部分高血壓患者有降血壓作用。
(5)治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用金銀花、菊花各24~30克(頭暈明顯者加桑葉12克,動脈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12~24克),混勻,分4次用沸水沖泡10~15分鐘後當茶飲,沖泡2次即可棄掉另換,不可煎熬。
三花清熱代茶飲:金銀花3克,金蓮花3克,菊花2克。主治上焦有熱諸證。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