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上古時期的中國人腦海裡,冥界是怎樣的。
殷商時期,商人重鬼好祀,《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武王伐紂、商周易代後,周人承續殷商遺風,在祭祀鬼神方面毫不含糊。而且,周人還提出魂魄說,《易經·繫辭》言:“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意思是精神氣質合而構成生物,靈魂是生老病死的根源,由此我們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態。其後,《左傳》將《易經》中的“精氣”“遊魂”的概念進一步發揮,明確提出魂魄的觀念。書中,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同時也是孔子的偶像子產說:“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魂魄魂魄,魄為陰,魂為陽,兩者是有區別的。
《列子》《管子》《禮記》等書也對魂魄說做了一系列闡述。《禮記·祭義》中有一段宰我與孔子的對話:
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製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眾以畏,萬民以服。”
這段話的意思是,當人去世,若魂氣盛,則為“神”,可昇天,若形魄盛,則為“鬼”,要入地。
總之,先秦諸多典籍中都談到魂魄形氣之說,可見這種觀念在當時有多麼盛行。那麼,魂魄到底是什麼?其實,魂魄是指支配人思想與肉體的精神力。其中,用於支配形體舉動的精神力,為魄;用於思慮計度方面的精神力,為魂。人死後,若精神力不捨得離開肉體,或是捨不得自己的家園,那麼就是魄盛,如此將留在地上為鬼。那些思慮清純者,死後則能坦然地離開肉體,那麼就是魂盛,就能升至天上,像周文王的神靈那樣升降天庭,陪伴在天帝身邊,時刻得到天帝的教誨(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不過,典籍中記載的那些能死後昇天的人,基本都是帝王或卿大夫,還有一些小臣,基本都屬於統治階級。百姓似乎死後都很魄盛,所以大概率會成為鬼。鬼雖然也屬於神的一種,但畢竟沒有在天上那麼逍遙自在。
弄清楚了“鬼”的來歷,再來看“鬼”要安置在什麼地方。
先秦諸多典籍中記載,鬼所在之地,一般被稱為地下、九泉、黃泉、蒿里等。現代人對蒿里比較陌生,其實它從戰國末年到漢朝在民間都比較流行。
在佛教的地獄觀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觀念中的鬼,跟天上的神靈一樣,都具有降福降禍的能力,因此地位比較高,常跟神一起被稱呼為“鬼神”,比如那句著名詩句“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時期所說的鬼,跟佛教所說的在地獄裡上刀山下油鍋不是一回事。
地下、九泉、黃泉、蒿里等,可以被統稱為“冥界”,跟人間差不多,鬼在這裡過的生活跟在生前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還有階級之分,身為奴隸者在地下依然是奴隸,必須為主人服勞役。老百姓在地下依然是百姓,該乾的勞役還得幹,該交的稅別想少給。而那些沒能昇天的王公貴族們,他們在冥界依然過著統治階級的生活,可以趾高氣昂。這種觀念反映在《西遊記》裡,就是李世民來到冥界,十殿閻王一起來熱情迎接: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

十殿閻王在李世民面前畢恭畢敬,極盡謙卑之態,彷佛他們是李世民的臣子。
理解了這一冥界社會生態,我們就能明白,秦始皇為什麼要傾舉國之力打造兵馬俑,就是為了讓自己死後有資本在地下世界繼續稱帝。
兵馬俑。來源/紀錄片《兵馬俑探秘》截圖
也正因為冥界跟人間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所以當時就有人把鬼視為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或是與人不同種類的生物,《論衡·訂鬼篇》引當時人的話:“一曰,鬼者,物也,與人無異。天地之間,有鬼之物,常在四邊之外,時往來中國,與人雜〔廁〕,兇惡之類也,故人病且死者乃見之。”
這種把冥界看成是跟人間無異的觀念,歷史上未曾改變。中國人燒紙錢給逝去的親朋好友,就是因為相信冥界也是一個使用貨幣交易的社會。
那紙錢為什麼一定要通過焚燒的方式才能“匯”到冥界呢?上古時期,人們在祭天時有一個重要的環節——燔燎,即通過焚燒牲畜和玉帛,來作為凡人與上天溝通祈願的途徑。當時人的觀念中,鬼神是有同等地位的,後來雖然鬼神分家,鬼的地位日趨下降,但是通過焚燒實物給另一個世界溝通祈願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後來,陰陽觀念興起,古人相信,紙錢未燒之前是實物,屬“陽”,被焚燒之後化為烏有,屬“陰”。雖然,紙錢焚燒後還會留下一些紙灰,但紙灰已經有了五行中“土”的屬性。總之,焚燒是溝通冥界與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只是這種手段是單向的,冥界之人無法給予陽間之人反饋。冥界之人若要主動跟人間溝通,還需要通過託夢、附身等其他手段。
不過,在中國古人的腦洞中,鬼也是會死的。蒲松齡說:“人死為鬼, 鬼死為聻(jiàn)。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冥界跟人間一樣,是有日月的,而聻生活的世界卻是沒有日月,常年昏暗。《聊齋志異》中有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叫端孃的鬼去世後,託夢給她的情人戚秀才的正妻——已經死去的鬼妻,讓鬼妻和戚秀才夫婦做道場超度她,讓她重新成為鬼。於是,戚秀才的鬼妻就在冥界做超度聻的道場,還找了好幾個鬼和尚,“日方落,僧眾畢集,金鐃法鼓,一如人世”。既然跟人間一樣做道場,估計也免不了要燒紙給聻。
腦洞既然已經開了,不妨再推理一下,冥界有沒有銀行?嚴格來說沒有,因為歷史上中國第一家冠以銀行之名的“中國通商銀行”,成立於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國家銀行是1905年創辦的“戶部銀行”,後稱“大清銀行”。不過,陰司其實是具備中國古代金融機構才有的功能,例如錢莊。在《西遊記》中,李世民在冥界遊覽時被一群孤寒餓鬼纏住,索要錢鈔盤纏。李世民說自己身上沒帶錢,崔判官告訴他:“陛下,陽間有一人,金銀若干,在我這陰司裡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約,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庫,給散這些餓鬼,方得過去。”李世民只得立了借錢的文書,這才有錢散給這群孤寒餓鬼,才得以脫身。可見,陽間的人可以將真金白銀寄放在陰司。
除了燒紙錢,中國人還燒紙糊的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甚至是房子等物,人們相信冥界的鬼具有跟人一樣的物質生活需求。只是,紙錢、紙電視、紙電冰箱這些東西被“燒”到冥界後又是怎麼配送的呢?目前來說,筆者尚未找到冥界有快遞公司或郵政局等機構的相關資料。不過,既然燒的物件都是與時俱進,那麼冥界現在也很有可能有快遞公司或郵政局。
同樣,人間存在的腐敗墮落,冥界也會如出一轍。《西遊記》中,明明李世民的壽命止於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卻因感念舊主,就徇私枉法,私自將“一”字上添了兩畫,矇騙閻王,讓閻王誤以為李世民還有二十年的陽壽;烏雞國的國王被妖怪變成的全真道人推入井中淹死,妖怪又變作國王模樣,佔了他的的江山。國王的亡魂卻不敢向陰司閻王伸訴冤情,只因為“十代閻羅是他(妖怪)的異兄弟”,怕閻王不會秉公執法。倘若閻王一向都是秉公執法,則不會給人造成他會徇私枉法的印象。
在古代民間神話中,冥界一開始跟天界一樣,是由天帝直接管轄的,所以鬼的地位跟神也差不了多少。後來,天帝可能是嫌麻煩,就將冥界的直接管轄權交給了冥神,冥神則對天帝負責。
秦漢時期的冥神,有地下主、蒿里、梁父、泰山神(黃神)等等。冥神以下,還初步建立了官僚組織,根據1935年從蒲田路出土的一件漢代殉葬瓦盆內的文字來看,地下官吏的官階,從下往上,為墓主、墓令、亭長、遊擊(檄)、丘丞、地下二千石、侯、伯、卿、耗裡(蒿里)伍長,這種官階的設定跟漢代政府的官制是差不多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耗裡(蒿里)伍長的地位比人間的同行高多了,為僅次於冥神黃神的官員。可見早在東漢之時,地府的組織已經相當完整。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為了勸人向善,不做惡事,佛教採取了“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胡蘿蔔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沒有痛苦和危難的世界,生活在此世界的民眾皆是“諸上善人”,無諸苦痛,故名“極樂”。大棒就是十八層地獄,那些造了重大惡業的眾生,死了以後會墮入那裡受苦受難,像什麼上刀山下火海,折胳膊斷腳筋,在地獄裡都算是輕量級的刑罰。
正是因為地獄可怖,所以中國人對於地獄有著很深的畏懼心。心存畏懼,人就會去惡從善,就連那些平日裡為非作歹之人也會因為怕死後墮入地獄而“悔其穢惡,化而遷善”。因此,地獄之說,有利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道教為了自身的發展,也只得接受佛教的這一觀念和想象,構建出自己的地獄。並且,道教為了跟佛教競爭,所描繪的地獄比佛教還要陰森恐怖,在此不再細說。
不過,道教的地獄只是冥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了囚禁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無需囚禁的亡魂,則可以生活在地獄之外的冥界,過著像人間一樣的生活。《西遊記》中的冥界,還有個有趣的設定——枉死城。那些枉死之人,雖然不用下地獄,但是因為沒有錢鈔盤纏,是沒有資格生活在冥界的普通城鎮鄉村的,只能生活在枉死城。也正是為了要超度他們,唐太宗才決定還陽後要做一個大型的水陸大會。
但是,唐太宗沒有想到,這些枉死城的鬼居然還能為朝廷所用。《太平廣記》記載,唐高宗時期有個叫明崇儼的人,小時候他父親在安喜做縣令時,手底下一個衙役頗有道術,他就跟著這個衙役學習道法,不但會見鬼,而且會役使鬼,當然,這些鬼都是孤魂野鬼,他們願意受人驅使,恐怕還是為了能混口飯吃。明崇儼長大後,民間有所傳聞,他能驅使鬼神為其效力。唐高宗聽聞後,將其召入宮中。明崇儼在“二聖”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屢次展示其鬼神之術,深得“二聖”的信賴,“二聖”對其深信不疑,後武則天任命明崇儼為正諫大夫。武則天在政治鬥爭中殺人如麻,冤死鬼作祟成為她的心病,明崇儼的職責就是率領一群孤魂野鬼對付那些冤死鬼,“為武后作厭勝事”。679年,明崇儼被人刺殺在家中後院,《新唐書》上說他是被強盜所殺。就這樣,一群鬼的大老闆,最終被凡人所殺。
綜上所述,在中國上古時期的冥界想象中,有冥界而無地獄;而在佛教的冥界想象中,則有地獄而無冥界。後來,道教將本土冥界思想和佛教冥界思想合二為一,創造出了一個既有冥界又有地獄的嶄新冥界。《西遊記》中的冥界,採用的就是這種嶄新的冥界體系,冥界中既有無罪之人所生活的冥界,也有懲罰有罪之人的地獄。死去之人究竟去往何方,要看冥界的行政部門——地府的判決。
那麼,燒紙到底有沒有用?嚴格來說,需要控制下程度。假設冥界真的存在,並且冥界之人也確實能收到陽間之人燒的紙錢,那麼十幾億中國人同時燒紙錢,龐大的現金流入必然會導致冥界嚴重的通貨膨脹。冥界的物價會急劇上升,貨幣大幅貶值,“鬼”們對貨幣的信心蕩然無存,整個冥界社會的經濟、金融活動就會失去了依據,再也無法正常進行。《聊齋志異》端孃的故事中,戚秀才的鬼妻夜夜來與戚秀才相會,有一天,鬼妻向戚秀才哭訴,說她明天就要去山東投胎了,投的還是個有錢人家,以後就不能與戚秀才行夫妻之事了。於是,夫妻倆找來端娘,讓她給想想辦法。端娘叫戚秀才燒十提紙錢給她,她拿這錢去賄賂一下鬼差,也許能讓他緩幾天。果然,有錢能使鬼推磨,戚秀才的鬼妻得以推遲十天去投胎。但是,十天之後,鬼妻還是不想走,夫妻又找端娘想辦法。端娘說“勢難再謀。然試為之,非冥資百萬不可”。賄賂個普普通通的鬼差,就要冥資百萬,可見冥界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後來,鬼差暗箱操作,找了個別的鬼替戚秀才的妻子投胎去了。
退一步來講,民間燒的紙錢,有的是“天地銀行”發行的,有的是“冥通銀行”,有的是“地府銀行”,有的是“天地通用銀行”,五花八門,你真的認為這些紙幣能在冥界通行?冥界的鑄幣權都被陽間之人給掌握了,那麼冥王如何對天帝交代?
迴歸到現實,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燒紙錢不僅浪費錢財,還會產生許多空氣汙染物,且易引發森林火災,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總之,寄託哀思的方法有很多,貴在心誠意敬,希望大家能夠採用更為安全、環保的方式祭祀,既要尊重逝者,也要保護環境,讓新觀念、新風尚蔚然成風。
1、陳弱水主編《中國史新論·思想史分冊》,中央研究院·聯經,2012年
2、陳文英《中國古代漢傳佛教傳播史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3、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中華書局,1983年
4、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