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凌晨3點多,31歲外賣小哥小黎去杭州上城閘弄口街道機神農貿市場一樓商鋪、一家夜宵外賣店取餐時,昏倒在店門口。閘弄口派出所輔警和120急救人員在現場採取急救措施,隨後小黎被送到903醫院搶救,但因為腦缺氧缺血,至今未醒,已昏迷5天。(詳見《凌晨3點多,31歲外賣小哥取餐時倒在飯店門口,通訊錄裡只有一個電話……至今未醒,已昏迷4天!》)
這一夜他送了32
單收入291.5元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903醫院住院部,從門縫裡看到小黎躺在床上,插滿了管子,人很瘦,臉色發黑。
小黎以前的工作小夥伴小楊說,小黎一直做夜班,22點到第二天早上。
事發前,3月30日22點03分,小黎上線,與此同時,平臺自動扣除了3元“代繳保險費”。
外賣小哥順利送到客戶手上,系統自動結算,每單的配送收入就即時到了外賣員賬戶上。小黎的外賣配送收入記錄可以還原小黎出事前的忙碌狀況。
這天小黎的第一單,是到三里亭的一家奶茶店取餐。
小黎租住在三里家園三區,這是一個回遷房小區。從小黎租房到奶茶店,大約800米路,騎車需要5分鐘。奶茶店這單,小黎可以拿到5元提成,提現要扣除1元手續費。
22點13分,拱墅區川辣館,離奶茶店1.3公里。13分鐘後,22點26分,機場路的一家麻辣燙……
23點03分-23點05分,小黎一共有6筆配送收入到賬。很多外賣小哥為了效率,遇到順路的會一口氣接幾筆訂單,小黎一口氣接了6筆外賣單,最高一單收入6.2元,最低的4.3元。
23點43分-31日0點,一共5單。23點55分這單,不知什麼原因“轉單”了,被扣1元。
31日0點03分,系統自動扣除了3元保險費,按照“規定”,騎手意外險是平臺強制性購買的,是每日保險,只要騎手每天上線就會扣款。
從0點03分到2點56分,小黎共完成16筆訂單,另有兩筆訂單顯示在6點35分、36分取消配送,各被扣款4.20元和4.55元。
這兩筆是小黎出事前的最後訂單,取餐地點,是小黎暈倒的那家夜宵店。
30日22點03分到31日2點56分,近5個小時,小黎共完成32單,收入291.50元,扣了16.5元(含代繳保險)。
小黎3月完成1119單,平均每天32單,收入8066元,扣166.75元,含代繳保險費和超時扣罰等。2月收入1.1萬多元。
和小黎一起送過外賣的小盧告訴老黎:“他(小黎)跑外賣很拼的,幾乎每天都跑”,小盧說自己以前跑單時也突發心梗,不敢再跑,已經轉行了。
曾和小黎一起跑外賣的小楊說,一個月前他不做了,“天天上夜班,吃不消”。小楊和小黎曾是室友,換工作後搬走了。
小黎的出租房
醫生:
反覆勞累熬夜導致心律失常
小黎會醒來嗎?
小黎的主治醫生葉醫生說,小黎目前處於淺昏迷狀態,只有輕微的知覺反應,“用針刺刺激下,他手會動下”,而其他聽覺等都沒反應。
“有希望醒過來,”葉醫生說,小黎畢竟年輕,但是因為心臟呼吸驟停,腦缺氧缺血較久,“導致對腦細胞的損失是不可逆的”,醒過來勢必會有影響,但具體什麼影響,目前無法預判。“一般,如果超過三週醒不來,那可能變成我們俗稱的‘植物人’了。”
葉醫生說,小黎出現這種情況,考慮原因是反覆勞累、熬夜導致的心律失常,輕者感心悸、頭暈,重者可暈厥、猝死,“現在,這種情況年輕人比較多見,年輕人心律失常症狀也很多見。”
“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葉醫生中肯地說。
昨天12點30分左右,重慶點仕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派人到醫院探望,公司和小黎工作的平臺合作,而小黎和公司是合作關係,也就是勞務公司。
醫生介紹,小黎目前住院搶救治療花費了2萬多元,像基本ICU每天費用要2000多元,另外有一種藥物效果會明顯一點,但要去外面購買,要4000多元,可以管一個療程(十天)。
“點仕捷”工作人員將此事向領導彙報。
昨天15點05分,記者離開醫院時,工作人員還在等待上級回覆。
企查查顯示,“點仕捷”公司成立於2021年11月,註冊資金200萬。註冊地址在重慶,大股東是點仕(上海)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
該公司經營範圍門類繁雜,有信息諮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諮詢服務)、信息技術諮詢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企業管理、物聯網應用服務、人工智能雙創服務平臺、數字文化創意內容應用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人力資源服務(不含職業中介活動、勞務派遣服務)、家政服務、勞務服務(不含勞務派遣)、外賣遞送服務、還有專業保潔、清洗、消毒服務、傢俱安裝和維修服務、家用電器安裝服務、廣告設計和代理等等。
信息顯示,2022年6月起至今,“點仕捷”涉21起司法案件,均為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被起訴。從案件屬地看,有9起事故發生在杭州,包括杭州西湖、餘杭、臨平、蕭山、濱江、拱墅等。在被起訴的另一方是“大地財險”。浙江省內還有金華義烏、溫州樂清、寧波等地。從事由分析看,原告都是外賣員。
勞務公司此前回復老黎說,小黎不屬於工傷範圍,只能給一點慰問金,如果不行建議走律師途徑。此外還表示保險公司需要他們提供什麼材料他們會提供。
據瞭解,小黎每天強制性購買的“騎手意外險”,每天3元,一個月90元,一年保費為1080元,為“大地財險”承接所保。
外賣騎手意外險,根據規定,意外傷害保險賠償範圍為:意外傷害和意外住院醫療,意外傷害賠償10萬元,根據傷殘等級;意外住院醫療賠償1萬元,意外住院(包括門診)符合社會保障規定,超過人民幣100元的部分,按80%支付醫療保險金(需扣除醫療保險或其他補償方式)。
另據瞭解,小黎在老家曾辦了農村醫保,如今在杭州住院治療,要辦異地醫保轉移手續。
小黎父親託人在老家的玉林陸川醫保中心給小黎申請辦理異地轉移手續。但杭州這邊,因系統都是電子系統,在醫院窗口看病住院要進醫保,要憑藉個人電子醫保卡或者個人社保卡IC卡,但因小黎昏迷,無法刷臉生成電子醫保卡。而他那張醫保卡IC卡,家人不知道他放在哪裡。
記者向廣西壯族自治區醫保中心電話諮詢,工作人員電話指引在公眾號註冊登記辦理,但依然是需要人臉識別。
小黎的事,再一次讓人們關注到臨時就業的權益保障問題。
網友@安.子看了報道後,留言說:外賣、建築、旅遊、電商等服務密集型行業,有許多這樣的編外工作人員的職業保障和福利是空白的,希望有關部門可以關注到。
現在,各平臺的外賣員有專送和眾包之分。專送,一般由加盟合作商統一管理和支付薪資;眾包的開工時間、工作時長更為靈活,可以由外賣騎手自主選擇接單時間和配送平臺,類似“自由外賣員”。
據瞭解,在杭州,小黎所在平臺,這樣的“眾包”性質的外賣員約有幾萬人,分別由多家像上述“點仕捷”這樣的勞務公司來作為第三方。
無論眾包還是專送,其實用工上模式相同:平臺並不與外賣小哥直接簽訂用工合同,而是將外賣派送用工分包給第三方公司。而第三方公司同外賣員簽訂“勞務合同”,其實為了規避問題,第三方公司往往簽訂“合作協議”。此外,這些第三方公司多為異地註冊,外賣小哥一旦要維權,增加了維權方面的難度。
另外,有一部分所謂的勞務公司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勞務派遣資質,其實只是“站點”,他們也不與外賣小哥簽訂勞動合同或是協議,但均會根據區域劃分,就近將外賣小哥納入站點,以平臺大數據算法為依據,對外賣小哥進行管理和獎懲。
從管理角度看,外賣小哥日常受平臺、勞務公司或站點管理。
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廖志松律師認為,主要是看勞動者工資支付主體是哪個公司,平時服從哪個公司的考核管理,來確定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係。平臺用眾包等方式,再通過合作、分包、加盟、股權、勞務派遣等,引進第三方公司甚至沒有勞務派遣資質的公司,甚至和外賣騎手簽訂合作協議而非勞動合同等,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是涉嫌逃避勞動監管及用工責任,是違法的。
按照法律規定,勞動者在同一個用人單位每天工作不超過4個小時、每週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24個小時,通常就已經構成了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用工關係,受《勞動合同法》調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小黎從工作時間看,每天從22點左右上線到凌晨四點左右收工,有至少8小時在線工作。
另外,從平臺和第三方合作關係看,平臺負責運營,將外賣送單業務承包給第三方公司,支付給第三方公司費用,第三方再支付給外賣小哥,主要是賺取“差價”。
網友呼籲勞動部門能監管。
網友“老牛”說:生活不易啊,願小黎早日康復。也希望杭州的社會保障部門,勞動保護(保障)部門,保險監管部門等查查小黎的投保公司,是否逃避保險責任。
快報記者將繼續跟蹤報道。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