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可不止瀉火,這味藥製作的涼茶還能補腎!

涼茶可不止瀉火,這味藥製作的涼茶還能補腎!

小編導讀

隨著電視劇《狂飆》的爆火,“豬腳麵”“新會陳皮”也成為一眾粉絲們舌尖上的“新寵”。其實兩廣地區除了“新會陳皮”,還有很多中草藥可以用來煲茶,比如金銀花、野菊花、雞蛋花、木棉花、雞骨草、夏枯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味可以製作涼茶的中藥——桑寄生。

採集桑寄生

桑寄生,桑科寄生小灌木,四季常青,多寄生於櫟樹上。冬開淡黃色小花,葉橢圓,革質,被細毛,葉面青綠色,背面淺褐色。枝葉俱脆,折之易斷,枝皮光滑,灰黑色,曬乾黑褐色,藥用嫩枝及葉。 

味苦性平,入肝、腎。功能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安胎。主治風溼腰痛、關節不利、胎動不安因於肝腎不足者。或雲有降壓功效。

四季可採,以秋為優。此藥由於寄生,故有毒樹上生者,萬不可用!如漆樹、油桐樹等。以桑樹生者最良,槐、柳、柿樹生者亦可用。

此藥常寄生於大樹枝杈,高高在上,往往採之不易。一次為採此藥,到白馬山椴樹埡,因反覆尋之不見,又恐天黑難歸,心甚急之,跑之太快,無意驚擾一頭大野豬,只聽轟隆一聲,亂石飛滾,灰煙如霧,霎時天昏地暗,飛沙滾石!將我與老伴嚇成一團,不敢吱聲!待半晌平靜,才敢緩緩尋之,不敢輕以躁動,當尋見時,又在大花櫟樹上,樹粗難以合抱,唯望而生嘆!若不會攀樹者,採之難矣!有詩為證:

寄生他樹上,枝高葉飄揚。
吸取大樹精,四季生長忙。
入藥補肝腎,安胎有專長。
大樹空千歲,莫如爾風光。

此藥採回,切段曬乾即可,貯藏須防潮溼。用量9 ~15g,治風溼可配他藥浸酒服。

為什麼桑寄生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安胎的功效?

明代繆希雍認為,桑寄生感桑之精氣而生,吸收了桑樹的精華,所以功用比桑樹還要更勝一籌。

桑葉祛風、桑枝祛風通絡、桑葚滋陰涼血補肝腎,所以桑寄生也會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的作用。 

清代徐大椿認為,桑寄生乃桑之精氣所結,復生小樹於枝間,有子之象,所以能安胎。

徐大椿還認為,桑寄生生不著地,資天氣而不滋地氣,所以能滋養血脈於空虛之地,取效尤神。

綜上,古人對桑寄生的認識有以下三點:①寄生於桑樹上,吸收其精華,比桑樹效更優;②生長在半空中,凌空生須,滋養血脈;③於樹上生小枝,就像桑樹之子,因此有利於婦科的安胎。

桑寄生涼茶你喝過沒?

在我國兩廣地區盛行一種涼茶,叫桑寄生涼茶,是用桑寄生的葉子和枝條,煮出來的暗紅色湯液,適合肝腎虧虛的人群。

涼茶中除了有桑寄生,還會加上整個的雞蛋、冰糖、蓮子,有非常好的補益和安胎效果,尤其適合女性。(敲重點!有心的男同學已經記在小本本上了~)

經過這樣一番解釋,小夥伴們對桑寄生是不是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臨床上應用起來也會更從容了。

識藥用藥是成為一名好中醫的“必修課”,在採藥路上、用藥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劉果教授在研習中醫的過程中也經歷過諸多識藥、用藥趣事,想了解他的故事,盡在袋鼠醫學重磅課程——《百草尋源》

精選66味常用中藥,為您講述中藥採集、鑑別的奇聞軼事,帶您用古人的思維重新認識中藥的功效、臨床應用,帶您建立中醫象思維的用藥觀。 

講師介紹

劉果,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中醫內科脾胃病專業博士,博士後,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經驗學術繼承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系統疾病分會理事。宋乃光名醫傳承工作站成員,主要從事中醫經典理論與溫病學術名家經驗整理工作。參與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主持校級課題3項,著有學術論文14篇,曾獲校級講課二等獎。

劉果老師求醫14年,從教10年,飽讀中醫典籍,曾多次親身體驗中草藥採集,通過眼觀、鼻聞、口嘗等多種方式感知、認識中藥,深諳中藥飲片鑑別,擅於用古人思維講解中藥習性、配伍、臨床應用。劉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旁徵博引,深受廣大中醫學子的喜愛。

課程介紹

劉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同學們學習中藥往往過分關注功效,導致對每味中藥不能形成全面的認識。這也是很多同學覺得中藥難記,記住又不會用的根源所在,這也是《百草尋源》這門課程開設的初衷。

劉果老師通過親身體驗並結合圖文的方式,生動講述每味新鮮採集中藥的特徵,帶領大家體味臨床常用66味中藥的“五味”;通過引用古代本草著作的描述,帶領大家用古人的思維重新認識臨床常用66味中藥的功效、臨床應用,深刻體會“凡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背後的涵義。

適宜人群

1.中醫藥愛好者,熱愛中醫藥,想了解、學習中醫藥知識的你。

2.中醫、中藥等相關專業在校生,想告別枯燥刻板的學習方式,更加有趣、系統學習中藥的你。

3.中醫臨床從業人員,想進一步建立中藥用藥觀、完善中醫思維體系的你。

這門課有多實用,老師上課有多有趣呢,看看聽過課的學員怎麼說——

學員口碑

@活到老學到老:劉果老師上課不是照本宣科,完全就像在講故事,娓娓道來,常常聽著故事一味中藥就記住了。這種教學方式我很喜歡。

@蠟筆小新:心動於價格,受益於內容,如果說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這種寶藏的課程太少了。

@遠志:好朋友推薦的,一聽就上癮的一門課程,中藥這麼學才算是學到家了。

@半夏生薑:大二學習中藥走馬觀花,考試完就忘光了,一直想拾起來,又沒找到太好的方法,直到發現《百草尋源》這門課程,簡直是中藥的學習神課,絕絕子~

學完這些課,您將獲得:

1.對常見中藥的來源、採收、加工、鑑別如數家珍,形成對中藥的立體認識。

2.理解中醫的用藥觀念,提高今後的遣方用藥能力。

3.掌握獨特的中藥識記方法,不再混淆常見藥材。

4.學習藥食同源的種類和製作方法,成為日常養生達人。

掃描下方二維碼,快來試聽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