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G Pro遊戲本評測:高性價比異構全能之選

Redmi G Pro遊戲本評測:高性價比異構全能之選
  • 前言:超高性價比的遊戲本,現在又有了新選擇

眾所周知,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的遊戲本市場與前兩年相比,可以說是發生了極其巨大的轉變。

一方面,在異構多核處理器、全新的顯卡方案,以及更快的內存和SSD的共同加持下,如今遊戲本在基礎算力、多任務能力,乃至AI和光追性能上都迎來了飛躍性的提升。

這些提升不僅意味著更高的遊戲幀率或是更快的多媒體編碼速度,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實際上也間接推動了遊戲本顯示品質的大幅躍進。畢竟如果算力不夠的話,現在就不會再看到配備了諸如4K 120Hz、2K 240Hz,或是1080P 360Hz新款面板的遊戲本了。

另一方面,同樣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整個遊戲本領域的產能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釋放。同時相關廠商也變得比過去兩年更加重視產品的性價比屬性。而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如今的高性能遊戲本普遍比前兩年的價格親民了不少。

當然,即便頂配遊戲本(比如i9-13980HX+4090)已經從過去的三萬多元降到了現在的兩萬多,這顯然也並非大多數的“學生黨”或剛參加工作的消費者所能承受的。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在更加主流的價位段上,又有沒有什麼當下更值得選擇的好產品呢?

當然是有的,這也是我們三易生活今天的評測對象——Redmi G Pro遊戲本。

  • 規格解析:除了性價比,還有不少的亮點

在正式進入評測環節前,我們先將Redmi G Pro的配置細節歸納一番,來為大家探尋其中的“奧秘”。

首先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Redmi G Pro此次的CPU方案並非常見的Intel酷睿i7-12700H,而是一款名為“酷睿i7-12650H”的處理器。

與12700H相比,12650H有著相同的性能核配置(6性能核,4.7GHz),但將能效核的數量(從8個減少到了6個)與核顯的規模(從96EU到64EU)進行了縮減。不過在這個基礎上,它的三級緩存大小並沒有因為能效核的減少而同步降低。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酷睿i7-12650H每個核心的平均緩存大小反而還變大了。

其次在GPU方面,我們手頭這臺Redmi G Pro配備了“標壓”的GeForce RTX3060顯卡,同時具備UHD核顯以及獨顯直連功能。從它的獨顯默認頻率範圍(900MHz-1425MHz)來看,這應該是80W TGP設定的RTX3060。

換句話說,考慮到CPU和GPU的規格,Redmi G Pro很顯然是一款專為實現“高性價比”而生的遊戲本。但相較之下,它的屏幕配置、接口規格,以及電源適配器的功率冗餘,就顯得有些“超規格”了。

  • 外觀鑑賞:極簡造型背後,並不缺乏細節之處的用心

對於如今的“遊戲本”來說,外觀設計上其實基本可以概括為兩個流派。其中一種是高調走“電競”路線、怎麼高調怎麼來,遍佈LED燈和鋒利線條。

而另一種則是將高性能隱藏在“低調”的外觀下,以近乎“商務”的造型來掩飾“遊戲”內涵,從而實現即便帶到正式場合也不會顯得違和的設計。

從這一點來說,Redmi G Pro顯然選擇的是後一種。正如大家所見,它具備一個相當方正且極簡的外觀設計,除了彰顯身份的“G”Logo外,幾乎在它的表面找不到任何直接指向“遊戲”的元素。

甚至就連轉軸位置僅有的文字裝飾,寫的也是“Power Your Creativity(為你的創作賦能)”。乍看之下,說它是個移動工作站,大概也並不為過。

翻開A面可以看到,Redmi G Pro的內部也大量採用了極簡的設計元素,甚至還有著大量為“生產力”優化的細節。

比如它的屏幕採用了三邊窄邊框的造型,同時其攝像頭規格也高於一般的“遊戲本”,在視頻會議、直播等場景中能夠帶來更好的畫質表現。

又比如說,它的鍵盤採用了全尺寸規格,具備遊戲本中並不多見的獨立數字鍵區,同時鍵盤背光為單色設計。大概除了“全尺寸”的方向鍵以及多個高調的配置貼紙外,就很難再直接看出Redmi G Pro太多符合“遊戲本”的特徵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Redmi G Pro就完全隱藏了“遊戲本”的身份。比如它這一條位於C面的輔助進風口,在非遊戲本上幾乎就是看不到的。

除此之外,從底部幾乎佔據了一半面積的進風格柵,其實也能感受到這款筆記本的“性能”元素。

不過比起以上這些,我們其實更想稱讚的還是Redmi G Pro極為豐富的接口布局。此次它不僅具備多達四個USB接口,而且其中有三個都是全尺寸的USB Type-A,能夠非常方便的接駁遊戲鍵鼠之類的外設。同時還擁有多達三個視頻輸出接口(HDMI、DisplayPort、雷電4),這就意味著它無需任何擴展塢就能外接多達三個顯示器。

這還沒完,想必有些朋友已經發現,Redmi G Pro所有的接口、特別是USB接口的內芯,此次都採用了與機身相同的黑色設計。但一般來說,USB3.2接口的“公版方案”是青色或紅色才對。換句話說,這很可能是設計師為了增強外觀的一體性,專門做的定製設計。從這個細節上其實也不難發現,Redmi G Pro的極簡造型就是為了追求一體化的美觀度,以及為了讓它能夠更適合於正式的生產力場合故意而為,在這一塊它並沒有省成本。

  • 性能實測:雙顯切換很靠譜,日常無需獨顯直連

接下來,就進入大家最關心的性能測試環節。

首先需要強調一點的是,Redmi G Pro與目前幾乎所有的高端遊戲本一樣,擁有“獨顯直連”功能。這也就意味著,它的顯卡實際上有著多達三種工作模式,即自動切換模式(MCU自動切換核顯或獨顯連接屏幕)、傳統Optimus模式(核顯始終連接屏幕,獨顯根據情況參與渲染),以及獨顯直連模式(核顯被屏蔽,獨顯始終連接屏幕)。

在默認情況下,Redmi G Pro採用的是自動切換模式。此時它的核顯可以在一些視頻編解碼場景中參與計算,同時在開啟大型遊戲時,獨顯又會自動直連屏幕,從而實現只有“直連”模式下才支持的G-Sync(也就是屏幕自適應刷新率)等特性。

當然,如果手動切換到全時獨顯直連模式,那麼哪怕電腦處於低負載狀態下,RTX3060獨顯也會直連屏幕進行輸出。

那麼問題就來了,自動的雙顯卡切換和手動鎖定的“獨顯直連”這兩種模式下的遊戲性能,是否會存在差異呢?

自動切換模式下的光追性能

獨顯直連模式下的光追性能

自動切換模式下的DX12 4K性能

獨顯直連模式下的DX12 4K性能

自動切換模式下的DX11 4K性能

獨顯直連模式下的DX11 4K性能

針對這一點,我們進行了對比測試。可以看到,實際上這兩種模式下的跑分成績幾乎是沒有區別的。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現在的“自動切換”機制已經可以在偵測到遊戲啟動時直接切換到獨顯直連了,所以無論跑分還是打遊戲,都不可能與手動鎖定“直連”有什麼區別。

自動切換模式下的PCMARK分數

獨顯直連模式下的PCMARK分數

相比之下,是否手動鎖定“獨顯直連”,真正影響的反而是Redmi G Pro在非遊戲場景的視頻解碼、通用計算加速等方面的計算途徑和性能表現。有趣的是,對比細項的成績可以看到,UHD核顯雖然在通用計算性能上不及RTX3060,但視頻編碼性能卻是要反超的。

換句話來說,如果平時經常需要進行視頻會議、在線直播等應用,那麼不強制“獨顯直連”,讓酷睿i7-12650H的核顯來參與運算,反而可能會有更快的速度和好得多的能效比。但反過來說,如果日常使用不涉及到視頻編碼,而是以視頻解碼(播放)為主,那麼開啟獨顯直連則可以更好的用到RTX3060前段時間剛更新的RTX視頻超分功能,享受更好的在線視頻畫質。

  • 性能實測:10核異構很強大,長時間拷機無壓力

除了雙顯卡切換的多種模式外,我們當然也不會錯過對酷睿i7-12650H的單獨測試。

AIDA64 內存讀取

AIDA64 內存寫入

首先是內存性能,Redmi G Pro此次搭載的是雙通道、共16GB的DDR5-4800內存。從它的實際帶寬測試情況來看,儘管受到了筆記本電腦內存一貫的高延遲影響,但足夠高的頻率還是使得其成績勝過了一大批桌面級的旗艦平臺。

AIDA64 多核性能

AIDA64 多媒體性能

AIDA64 重負載浮點性能

其次,從CPU本身的算力水平來看,“6性能核4能效核”的組合在實際使用中,也足以讓酷睿i7-12650H勝過此前不少純粹的、桌面級的“8性能核”CPU。考慮到移動平臺本身的發熱量和功耗制約,這實際上也就說明,如今Intel“能效核”的性能水準遠不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的、負責低負載任務的“輔助核心”那麼簡單,哪怕是在重負載場景下,它也能夠提供可觀的浮點性能加成。

更進一步地說,在模擬遊戲場景以及視頻渲染場景的CPU測試中可以看到,酷睿i7-12650H的“6P4E”異構設計使得它的多核能力,也超過了單純6個、甚至是8個性能核的CPU。

最後,我們還使用了AIDA64和Furmark對Redmi G Pro進行了CPU+GPU的雙拷測試。在至少半小時的滿載後可以看到,它的CPU溫度最高達到了84攝氏度,此時的GPU溫度則為77攝氏度。對於一款16英寸的遊戲本來說,這個“雙拷”溫度顯然並不算高,甚至可以說CPU的散熱效果已經相當不錯的了。

  • 遊戲實測:主流網遊無壓力,光追單機也不怵

作為一款“遊戲本”,遊戲性能自然也是玩家們最為看重的一點。因此在這次測試中,我們也使用了多款遊戲對Redmi G Pro的遊戲性能進行了實測。

首先,是偏理論重負載渲染能力的Superposition Benchmark,這是一個基於虛幻2引擎、主打超高分辨率的壓力測試場景。但頗為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是,Redmi G Pro居然能夠“撐住”4K分辨率下的測試、而不“爆顯存”,而且還有著50幀以上的平均幀率表現。

同理在NVIDIA的RTX光追DEMO中,全畫質選項全開的情況下,酷睿i7-12650H搭配RTX3060的這個組合在2K分辨率下的實測幀率,也能維持在55-60的範圍,這同樣是超乎預期的性能表現。換句話說,Redmi G Pro在高畫質向、2K分辨率單機遊戲裡的表現,很可能比預期的要好得多。

《古墓麗影·暗影》全畫質最高、光追最高、2K分辨率DLSS關,平均幀率42

《古墓麗影·暗影》全畫質最高、光追最高、2K分辨率DLSS質量,平均幀率49

《古墓麗影·暗影》全畫質最高、光追最高、2K分辨率DLSS性能,平均幀率68

既然如此,自然就要使用實際的大型單機遊戲來“考驗”Redmi G Pro了。可以看到,在全畫質全部拉滿、光追選項也全開的情況下,即便是不開啟DLSS,它也能將《古墓麗影·暗影》的平均幀率跑到40以上,而在開啟DLSS的性能模式後,幀率就已經可以完全確保流暢無虞了。

《街霸V冠軍版》2K分辨率最高畫質 滿幀60運行

《最終幻想14 曉月的終焉》 2K分辨率最大畫質 10201分

果不其然,在相對主流的單機和網遊裡,酷睿i7-12650H+RTX3060這套組合已經基本上不可能被難倒了。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的玩家而言,Redmi G Pro的遊戲性能都是夠用、甚至可能有點“過剩”的。

  • 總結:性能能打、實用度超群,最重要的是夠親民

總的來說,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Redmi G Pro給我們的感受,那可能就是“全能”了。

從性能的角度來說,這當然指的是它所配備的酷睿i7異構處理器、RTX3060獨顯,以及可自動切換的雙顯系統,能夠很好的應對包括日常輕負載辦公、內容創作、遊戲競技、在線直播在內的各種場景,並可以平衡性能、功耗與發熱的表現。

但除此之外,高品質的240Hz HDR屏幕、簡約嚴肅的機身設計,以及極為充裕的接口,都使得Redmi G Pro具備了性能之外的便利度優勢。尤其是兼顧遊戲和創作需求的外觀設計,對於喜愛遊戲、但又難以公開使用“常規遊戲本”的用戶來說,更可謂是“救贖”。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由於當前市面上40系高端遊戲本的價格依然普遍在萬元以上,加之目前RTX4050性能不太盡如人意,銳龍7-7735H本質上僅僅是銳龍7-6800H的“換皮”,價格也缺乏誠意。在這種背景下,配備了更“性價比向”硬件組合的Redmi G Pro,憑藉著僅為6599元起的定價,就成為了當前一個相當明智的主流性能遊戲本之選。

推薦閱讀:

“底大一級壓死人”,就一定是相機的正確方向嗎

無腦懟“大底”對於廠商來說,顯然是成本更低、技術也更成熟。

並非愚人節玩笑,ROG的X86掌機成真了

X86架構掌機的成敗,或許並非簡單堆砌硬件那麼簡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