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愛“躺平”的城市!人均3套房,每天4點就下班,卻有10萬人想逃離這裡?

中國最愛“躺平”的城市!人均3套房,每天4點就下班,卻有10萬人想逃離這裡?


最近鶴崗又火了,三天上了四回熱搜。
和前幾次不太一樣,這次不止因為低廉的房價,更多是源於一種新奇的現象——
年輕人開始逃離大城市,去十八線小城鶴崗安家。
比如這次上熱搜的25歲職業畫師,貓貓。
貓貓前些年在南京租房生活,但大城市的經濟壓力和內卷讓她喘不過氣。
於是,她決定搬去鶴崗。
小紅書@記錄生活的貓貓
她先是花1.5萬買下一套46㎡的房子,接著又花1000元請了位阿姨,每天幫她做飯、打掃衛生、跑腿拿快遞等等。
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她可以全用來畫畫,盡情享受美好生活。
右邊是貓貓的作品
很多網友看過後,不經開始“懷疑人生”:
如果今天的996,是為了將來無憂無慮的日子,
那我幹嘛不現在就去鶴崗躺平啊?

其實在貓貓的故事火遍全網之後,有不少房產中介出來回應過。
1.5萬的白菜價房子在鶴崗屬於極端案例,它通常是棚改房的頂樓,樓齡比較老,位置也會偏僻一些。
同等條件的房子,價格一般在5萬左右。
看似在勸退,但我怎麼狠狠種草了……
畢竟5萬塊在北上廣,連半個廁所都買不到。
而且有些朋友實地考察之後,發現即使住在鶴崗郊區也不算是個問題。
因為市轄區面積很小,不管從哪兒打車去市中心,基本都是7元起步價。
圖源見水印
不過別看鶴崗房價全國墊底,它的宜居程度能完勝其他低房價城市。
船員李海是三年前去鶴崗安家的,在此之前他也考慮過別的地方。
可不是治安太亂,就是設施太差。
像玉門老城,雖然60㎡的房只要2000元,但已經是座空城了,方圓二十公里都找不到一家店。
鶴崗不一樣。
這裡的馬路寬闊,三甲醫院、省重點高中、購物中心、KTV電影院一應俱全。
雖然不如一線城市發達,但它也絕不算落後。
甚至一些商場門口,還有共享童車和寵物箱這樣的時髦玩意。
小紅書@小豪哥(在鶴崗)
一些人最初來到鶴崗,是衝著它的熱度,把它當流量密碼。
但住過一段時間後,他們都不由自主“躺平”了:
10元一碗麻辣燙,5元路邊理個髮,月薪1800整天笑哈哈。
小紅書@小豪哥(在鶴崗)
不過與其說躺平,不如說是低物價、慢節奏營造出的鬆弛感。
當都市打工人8:00衝上早高峰地鐵,被擠到雙腳懸空的時候,
鶴崗人正邊啃著一塊五的炸油糕,邊在早市閒逛。
小紅書@田阿禿
下午17:00,社畜還在瘋狂碼字,盤算著今晚絕不再加班。
鶴崗人已經聚在公園遛彎,街頭巷尾處處充滿人間煙火氣。
小紅書@du冷丁
在鶴崗,生活終於迴歸到最原本的樣子。
沒有麥當勞星巴克,但也沒有因內卷而繃緊的神經。
很多人開始嚮往這裡的安逸,它在互聯網以“躺平勝地”的名號頻頻出圈。
但似乎沒人記得,這裡也曾有過燦爛的百年。

新中國成立後,東北成為了第一個重工業基地。
而鶴崗則憑藉豐富的煤礦資源,成了被工業文明選中的城市。
在上世紀,鶴崗的成績十分輝煌。
不僅有自己的劇院、百貨大樓,連八一電影廠、中國醫科大學的前身也都在這裡。
可惜,煤炭總有挖空的一天。
2011年,鶴崗被確認為資源枯竭形城市
外來務工的煤礦工人陸續離開,過往的繁華像是一場夢。
只留四處散落的煤灰,和煤礦周圍大片礦工曾住過的“棚戶房”,也就是鶴崗萬元房的前身。
鶴崗嶺北煤礦露天坑遺址
從那時候起,鶴崗人就不斷在走出去。
2015年人口普查,鶴崗常住人口還有105.6萬,5年後只剩97萬,走了將近十分之一。
於是“衰敗”,也就成了鶴崗甩不掉的標籤。
小紅書@Leelipop
但撇開這些刻板印象,你會發現,鶴崗其實是個寶藏旅遊地。
因為地處東北中的東北,這裡四季鮮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時間流轉,猶如綺麗而連綿的畫卷。
而“兩江一嶺”的圍繞,又讓鶴崗生出不少奇特風光。
這裡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嘟嚕河溼地,百鳥鳴春,似大自然刻下的圖騰。
這裡也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林深時見鹿,也能見著東北虎。
但當中最奇最美,當屬“龍江三峽”
黑龍江切穿小興安嶺,形成三段風格迥異的峽谷。
不僅有北國風光的磅礴,竟也有江南山水的雋秀。
俗話說,離山水越近,日子越肆意。
如果不是挖出了煤礦,也許鶴崗早已成為全國聞名的景點。
可如今,它的每次出圈卻只會和“房價”二字鎖死。

其實如果去鶴崗生活,比起買房,租房是更划算的選擇。
博主@康呦喂去過後,發現鶴崗收租金的空房有很多,只交暖氣費就能入住。
雖然住房成本無限趨近於0,但在鶴崗卻並沒有感覺到年輕人變多。
因為那裡經濟低迷的同時,就業環境也十分殘酷。
之前有個江西小夥花4萬買房去鶴崗做自媒體,
結果創業失敗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虧本賣房,繼續回大城市打工。
人們來來往往,最後留下的只有一小批“數字遊民”。
公園裡乘涼的鶴崗老人
事實上,大多數鶴崗買房的年輕人,甚至從沒到過鶴崗
兩年前,鄭前從廣州來鶴崗定居,經營起一家房產中介。
他的主營業務是通過拍短視頻,帶網友“雲看房”。
他經手過的房子中,當然有市區單價三四千的精品房,但外地客戶的首選,往往還是那些價格極低的“棚改房”。
小紅書@十點人物誌
這兩年,鄭前賣出200多套住宅,多數購買者都是在大城市上班的90後。
他們都不用去鶴崗當面交易,直接微信付款,過不了多久就能收到家的鑰匙和一張房本。
在鶴崗,買房就像買包一樣簡單。
但一套實打實的房,有著奢侈品包包給不了安全感。
小紅書@小豪哥(在鶴崗)
有人說,在每個加班到崩潰的夜裡,只要想到遙遠的北方還有個屬於自己的家,焦慮都會散去一些。
它是盔甲,是退路,也是年輕人藏在心底的勇氣。
“當我卷不動的時候,至少還有另一種選擇。”
……
那麼,說到底在鶴崗買房,是“烏托邦”還是“毒雞湯”?
不同角度也許會有不同種答案。
在年輕人渴望逃離大城市,追求鬆弛生活的同時,不妨也問問自己:
“鶴崗不是一線城市,它的就業、醫療、配套設施都一般,你能接受嗎?”
“孩子的教育問題,你有考慮過嗎?”
“東北的寒冷氣候,能適應得了嗎?”
在一切客觀條件被允許後,也許才能真正實現吃好睡好這樣簡單的願望。

參考資料:

1.最人物.《“全款3萬一套房,我賣了100多套”》

2.文體圈.《雲遊龍江 | 鶴崗篇

3.一條.《生活在鶴崗的年輕人:5萬買套房,有錢又悠閒》

4.新週刊.《魔幻鶴崗:十八線房價,一線生活》

素材來源丨網絡
編輯丨蟹子

搜索微信視頻號:格調生活 上上上線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