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劉伯承曾進紅四方面軍,張國燾想暗算他們,毛主席為何不出手

朱德劉伯承曾進紅四方面軍,張國燾想暗算他們,毛主席為何不出手

1935年六月,中央紅軍長征到四川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今天的人們從書本看到這一歷史時,想象的都是皆大歡喜的場面,實際上歡慶的背後卻隱藏著隱患和陰謀。

眾所周知,紅軍之所以長征,最主要原因,還是中央蘇區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使得中央紅軍和蘇維埃政府不得不戰略轉移。因此中央紅軍可以說損失極為慘重。

而根據地就在四川地區的四方面軍就保全多了,因此兩支紅軍會師的場面極不對稱,一邊是嚴重減員並且衣衫襤褸疲憊不堪形同叫花子的中央紅軍,一邊卻是兵強馬壯以逸待勞的紅四方面軍。

真實場面還是有些尷尬的,據說,張國燾帶著衛隊和高級指揮員會見毛主席時,毛主席他們個個都徒步,而張國燾他們個個都騎著膘肥體壯都高頭大馬。

以至於毛主席的警衛員個個眼中冒出羨慕和自卑的眼光,令主席非常不悅,罕見地呵斥道:“不要看那些馬!”

本來就懷有坐大野心的張國燾,一看中央紅軍如今已經落得這般狼狽不堪的光景,震驚之餘,也不禁暗喜,野心瞬間越發膨脹。

會師後,雙方商議,組建左右兩路紅軍,分路北上。中央也隱約看出張國燾有野心,為了監督他,於是就派了一些同志安插到四方面軍為主的左路軍,這些同志為首就是朱德和劉伯承。來而不往非禮也,四方面軍也派徐向前、陳昌浩到中央紅軍為主的右路軍。

果不其然,張國燾看昔日強大的中央紅軍已經遠遠不及自己,竟然萌發自立中央的野心,他也不想北上,而想南下到國民黨實力薄弱的西康地區建立獨立王國。

於是就想拉攏朱德、劉伯承,可是二人都不為所動,而是堅決督促張國燾執行中央命令,於是張國燾就把朱德、劉伯承軟禁起來,甚至有加害之意。

消息傳到右路軍,領導人都很焦急,紛紛向毛主席提議,用徐向前、陳昌浩換回朱德、劉伯承。

可是毛主席卻一口回絕了。

毛主席和朱德是工農紅軍的締造者,二人在紅軍中威望都非常高,以至於在老百姓口中,紅軍就是“朱毛紅軍”,還說“朱離不開毛,毛離不開朱”,按理說,老夥計遇險,毛主席應該比誰都更加急於營救才對,為何毛主席卻不同意呢?

其實,毛主席並非不想營救,而是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覺得這樣做並不好。

首先,如果這樣做,就等於在廣大紅軍官兵面前,暴露出兩支紅軍的分裂,以至於到了“交換人質”的地步,如果兩支紅軍上上下下都充滿敵意,徹底分裂,就正好遂了張國燾的意。

除此之外,毛主席高度相信朱德、劉伯承高超鬥爭意志和策略,冷靜分析到張國燾還不敢真的下毒手。

因為朱德和劉伯承在紅軍中的威望實在太高,一個是“紅軍之父”,一個是“紅軍戰神”,就是紅四方面軍的幹部戰士也對他們充滿敬意。

因此,張國燾的確不敢貿然動手,那樣恐怕四方面軍官兵的心也會發生對自己不利的逆轉。

正如徐向前所言:朱老總的分量,張國燾是認真掂量過的,他還是需要朱德支持的。因此,朱德就利用張國燾這種猶豫不決,不斷督促他執行中央決定。

張國燾見明著加害不行,也曾想暗殺朱德、劉伯承,曾經命令愛將許世友執行,結果許世友不同意,暗中放過。這也顯示,廣大紅四方面軍官兵並不是張國燾私兵私將,他們還是心向中央的。

因此,大智大勇的毛主席和朱德,都不同意離開四方面軍。只有這樣,才能機智靈活地維護紅軍團結。

另外,當時還有一些安插到四方面軍中的一方面軍幹部,比如郭天民、彭紹輝,張國燾總想找藉口,通過“肅反”,殺害他們,多虧朱德、劉伯承搭救,如果朱德劉伯承被換回,這些同志是換不回來的,只能被張國燾殺害。

就這樣,朱德、劉伯承一直留在四方面軍,由於張國燾反反覆覆,四方面軍官兵多走了幾遍長征路!但朱德、劉伯承堅持住,最終逼迫張國燾服從中央北上,確保長征的勝利結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