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擷取了唐代女性妝飾與西域文明相關的部分,著重探討唐代女性妝飾文化的內因和形式來源,以及絲綢之路貿易對唐代文明的滲透本質。主要內容包括冶容研究、妝具研究、首飾研究、香身研究四部分 , 展現了唐代女性妝飾文化瑰麗多姿的整體形象、時代風貌和文化成因。全書圖文並茂、史料充分、理論架構嚴謹,並且選擇了唐代妝飾文化中的一個獨特視角——西域文明的影響, 作為貫穿整本書的主線,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種嘗試。
本書適合於化妝設計專業師生以及對於傳統妝容文化、傳統服飾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們參考學習。
目錄
第一章 唐代女性冶容研究
結論
第二章 唐代女性妝具研究
結論
第三章 唐代女性首飾研究
結論
第四章 唐代女性香身研究
古籍類
專著類
畫冊文獻
學位論文
中文期刊
本書前言(節選)
關於唐代的金銀器,齊東方先生有系列著作,其中理論性最強、文字圖像資料最全面的要數《唐代金銀器研究》了。齊先生對唐代金銀器的分期、種類、圖像、工藝、淵源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分析,並對唐以前的鮮卑系統、匈奴系統、薩珊系統、粟特系統、吐蕃系統的金銀器從藝術風格、造型特徵、種類運用等各個方而做了詳細深人的梳理和研究,是唐代物質文化研究的珍貴成果。
唐鏡不僅可以照見容貌,也能照見社會風俗文化,唐鏡形式的變化是社會審美和風俗變化的載體。關於唐代銅鏡的資料,羅振玉的《古鏡圖錄》、後藤守一的《古鏡聚英》、洛陽博物館編著的《洛陽出土銅鏡》、陝西省文物管埋委員會編著的《陝西出土銅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編若的《歷代銅鏡紋飾》,孔祥星、劉一曼的《中國古代銅鏡》、樑上椿的《巖窟藏鏡》、石渡美江的《楽園の圖像:海獸葡萄鏡の涎生》、沈從文的《唐宋銅鏡》等著作對中國各地的出土銅鏡以及中國曆代銅鏡的形制、質地、紋飾、文化、種類等方面有詳細的介紹,提供了大量的學術參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尚剛先生更是在著作《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中對唐代的各類金屬鏡作了總結歸納,詳細介紹了唐代的寶鈿鏡、寶裝鏡、金銀背鏡、平脫鏡等特殊鏡的分類特徵。
考古學和歷史學的著作如夏鼐《考古學與科技史》、周紹良《唐代墓誌彙編》、美國人希提編著的《阿拉伯通史》(馬堅譯)、匈牙利學者雅諾什·哈馬爾塔的《中亞文明史第2卷:定居與遊牧文明的發展:前700年至前250年》等都是研究唐代女性妝飾文化和物質文化的重要成果,在此不便一一贅述。可以肯定的是,若要深人研究妝飾文化,必須開闊視野,結合其他專業領域進行綜合研究。
對唐代女性服飾與妝飾方面的探討,周汛、高春明先生的《中國曆代婦女妝飾》、周錫保先生的《中國佔代服飾史》、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黃能馥、陳娟娟先生的《中國服裝史》《珠翠光華:中國首飾圖史》等若作專門做了詳細的論述,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研究女性服飾、妝飾文化的標杆。李芽教授的《中國曆代妝飾》將前人的研究理順後編成的學習妝飾史是最完整的教科書。她的《中國古代妝容配方》更是將歷代醫方中關於彩妝品和護膚品的相關內容擷取梳理,編寫成一部完整的女性妝品介紹,並將香身從原來的從屬地位提升到女性魅力的重要部分,引入妝飾體系,是符合史實和現代妝飾概念的。此外,繼《耳畔流光:中國曆代耳飾》之後,2020年出版的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專著《中國古代首飾史》是第一部翔實的首飾通史,填補了古代首飾通史的空白,是當代妝飾史學的重要成果。
唐代中國女性妝飾文化與西域文明淵源相關的部分是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對妝飾文化研究體系的補充,不僅要更深人地考察與西域文化相關的女性妝飾內容的特徵,更要透過妝飾探討唐代的社會文化圖景,讓妝飾文化的研究更具有意義。
本書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