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隔肚皮,古代沒X光,肚皮裡的零件壞沒壞,只能“望聞問切”,估摸著蒙,醫療事故更多。
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連故事都沒留下來。
因此,神醫總是能得到人們的推崇。
但神醫照樣會遭到醫患關係,就比如華佗,甚至因為和曹丞相的互動中出現了問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古代的醫患關係揭示了,庸醫誤事和患者鬧事是並存的。
那麼,神醫遇見睿智的患者,這個患者還承擔得起費用,那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醫患關係了?
倒也未必,華佗就是一個例子。
華佗/94《三國演義》劇照
關於華佗藥到病除的例子,雖然很多都是傳聞,比如給關二爺刮骨療毒。
但也有不少是真實案例。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若病結積在內,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假如針灸不足以顯示華佗的厲害,在那個年代就敢進行復雜的外科手術,你服不服?
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應須剖開身體割除的,就飲服他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像醉死一樣,沒有什麼知覺,於是開刀後取出結積物。
華佗/94《三國演義》劇照
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切斷腸子進行清洗,再縫合腹部刀口,抹上藥膏,四五天後,病好了,不再疼痛,一個月之內,就痊癒復原了。
曹操聽說了華佗的神奇,就把華佗召到了身邊。
華佗&曹操/94《三國演義》劇照
每當曹老闆被劉備、孫權折騰得腦袋疼的時候,華佗只要針刺鬲這個部位(膈俞穴),病隨手就好了。
但曹操戎機繁重,親自處理是家常便飯,所以病情日益加重。
華佗認為:“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
也就是說,曹操這病是頑疾,需要長期治療才能不犯,但只要曹操活著,這病就根除不了。
曹操/94《三國演義》劇照
後來,華佗以思念家鄉為名義,請假告歸,曹老闆數次喊他,都被他以妻子生病為由拒絕了。
曹操此時表現出了他一直多疑的性格,不過還算保持了基本的風度。
他派人前去華佗家察看,“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沒想到,華佗撒謊了,對於曹操而言,只有他騙別人,不許別人騙她,就註定了華佗的下場,“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
哪怕荀彧求情,華佗也難逃一死。
華佗/94《三國演義》劇照
曹操呵斥荀彧的話,很有意思:“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
但是後來曹衝生病,曹操非常後悔殺掉華佗。
從曹老闆和華佗的互動來看,似乎後世的輿論導向都同情華佗,並且加上曹衝之死,讓曹操後悔的情節,有了點因果報應的色彩。
然而,華佗真就如想象的那麼單純嗎?
曹操很早的時候就有頭痛的毛病,前前後後到去世,也經歷了二三十年左右的時間。
曹操/94《三國演義》劇照
如果是腦部腫瘤或者顱內感染,是無法支撐這麼久的。
曹操“積苦頭風眩”,這裡提到了“目眩"。
指的是視物模糊、頭昏腦漲等症狀,在功能性頭痛中這種症狀相當普遍,這也是偏頭痛最為常見的症狀。
但是,在諸多慢性頭痛病中,具有頭暈症狀的並不只有偏頭痛,在非神經系統病症中,青光眼也具有頭痛和目眩的症狀。
對曹操來說,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概率最大。
曹操/94《三國演義》劇照
其發病年齡一般在30歲以上,發作的時候一般有很多誘因,例如情緒激動、用眼用腦過度、失眠等,疾病進展非常緩慢,而且症狀非常輕。
是以,曹操雖然屢屢被頭痛折磨,卻並不算致命。
很明顯,華佗為曹操治療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對症下藥,給曹操給根源上治癒。
稍微腹黑一點想,如果治療需要曠日持久,華佗申請帶著老婆住在許都,曹操也不會拒絕。
沒有帶家眷,說明華佗是有把握短時間給曹操治癒的。
華佗/94《三國演義》劇照
那為何華佗還要和曹操玩心眼,擺明了去觸碰職場大忌。
其實,華佗自己很討厭自身“神醫”的身份,他的目標是作士人,現在因醫術意外走紅,他還暗暗後悔。
華佗在那個時代,確實有作士人的先決條件,他通曉經學,且遊學徐州。
不過,在漢末三國,個人才華雖然重要,世家大族的推薦卻起著決定作用。
徐州的陳珪推舉華佗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但華佗都給拒絕了。
陳珪/94《三國演義》劇照
箇中原因,可能是人家推薦你,你馬上就接受,顯得你不知好歹,同時也有點自降身價。
面對曹操的徵召,華佗是無法拒絕的,可沒想到曹操也是把他當神醫看,從未想過給他官職。
是以,華佗的辦法就是給曹操治療,但絕不去根兒,這樣才會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華佗/94《三國演義》劇照
也才能期待曹操未來可以滿足他由醫入官身份的轉變。
曹操心知肚明:“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當然,如果曹操的看法是錯誤的,那就說明,醫患關係很複雜,很難定位責任一方到底是誰。
如今,一說到醫患關係,人們總是從同情弱勢地位的角度出發,認為醫院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
但是,實事求是講,很多患者並不是善茬。
《黃飛鴻鐵雞鬥蜈蚣》劇照
比如有些患者謊報病情,明明治好了病,謊稱沒有治好,好剋扣醫資,類似事件屢見不鮮。
《笑林廣記》上便載有一則:
一人家窮,拉肚子,對醫生說我沒錢,你幫我治好,我請你吃飯,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醫生同意了,給他開藥,吃完,好了,想賴賬,對醫生說我還是拉肚子。
按說這事就賴過去了,誰知道這個醫生較真,專門等他上廁所的時候過去。
看到他拉的都是幹糞,怒不可遏地指著他說:“撒了這樣好糞,如何還不請我?”
《大宅門》劇照
當然,這並不是為庸醫說話,庸醫誤事的段子那就更多了。
清代筆記上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蘇州有一姓曹醫生,名聲在外,出診費用也水漲船高,窮人家請不起。有一次,當地一頗有名望的老先生的女兒生病,派僕人去請他。
僕人家境貧寒,向來恨曹醫生,故意對曹醫生說患者有身孕,其實該女尚未嫁人。曹醫生到了之後,隔著帷帳號脈,說此女有喜。
老先生很驚訝,疑其誤診,次日又請曹醫生來,讓自己的兒子偽裝成女兒,給曹醫生號脈,曹醫生依然堅持稱其懷孕,結果被帷帳裡衝出的壯小夥狂揍一頓,灌了糞水,從此名聲掃地。
可問題是,神醫很難得,庸醫一大把,長此以往,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讓神醫受到排擠。
因此,扁鵲提出過“六不治”:
《東周列國春秋篇》劇照
一是“驕恣不論於理”,病人牛逼得沒法講理,不治。
二是“輕身重財”,太愛錢,攥著個銅板死都不肯撒手,只好任其去死。
三是“衣食不能適”,太講究吃穿,口刁還臭美,這種人對生活過於挑剔,對醫生更是如此。
新《水滸傳》劇照
四是“陰陽並,髒氣不定”,體內氣血錯亂、臟腑功能嚴重衰竭,屬於本來就治不好的,千萬別逞能硬治。
五是“形羸不能服藥”,身體過於羸弱,連藥都不能吃,是藥三分毒,病治不好就被毒死了。
六是“信巫不信醫”,本來就不相信醫生,只相信巫術,病治好了以為是鬼神保佑,治不好責任肯定全推到醫生上。
所以,扁鵲除了是神醫,還是社會學家,他總結的一套理論就是放到現在也適用。
華佗/94《三國演義》劇照
偏偏蔡桓公這六條“不治”中就佔了那麼兩三條,為啥扁鵲嘴炮打完就跑,不跑的話,他說不定會死在蔡桓公前頭。
這“六不治”,恐怕第一條很適合曹老闆,華佗要跑,可以理解。
但華佗要逃到劉備或孫權的陣營,困難度太大,更不要說他名利心很重,一心想當官。
94《三國演義》劇照
既要···又要···,華佗在一場醫患關係中,註定了結局。
唉,常言說,你有取代不了的技能,老闆會特別看重你。
但假如你的老闆是曹操,你可千萬別和他玩心眼,別和他討價還價。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繫
號外!號外!
看鑑書友會即將正式上線啦!!!
誠邀你們與我一起,從歷史解讀世界,感受有趣的靈魂。在書籍裡收穫比金子更寶貴的東西。
作為一名熱愛且深知閱讀重要性的人,我很高興可以通過讀書會,讓大家更輕鬆地與書結緣。
屆時,我們會舉辦主題沙龍、專場直播等活動,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用碎片化的時間積累,實現自我提升質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