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淮安市人民檢察院聯合當地衛生健康委在該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中增設強制報告“紅橙黃”三色預警功能。當未滿14週歲女孩登記入院後,如果有妊娠懷孕情況,系統就會自動跳出紅色預警,提醒接診醫生通過電子病歷系統上報,同時通過強制報告平臺向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報告。這一做法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落地生根,提供了可借鑑的路徑和經驗。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是一項法定責任。2020年5月,最高檢、教育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提出,“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各類組織及其從業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臨不法侵害危險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其中明確規定,各類組織中包括醫院、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診所等醫療機構。有數據顯示,在強制報告制度實施2年多的時間裡,檢察機關辦理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線索來源於強制報告的達2854件;檢察機關發現應當報告而不報告的案件達1600多件,追責299人。
不過,強制報告制度在落實中也面臨一些難點。強制報告的關鍵在於報告,但在現實中,當強制報告的主體要做出報告的決策時,卻要面對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報告主體發現線索後不知道如何報告、向誰報告;也有報告主體心存顧忌,擔心報告的情況不過是“虛驚一場”或日後遭受打擊報復。
淮安市在診療系統中增加的一鍵報告功能,變醫生判斷為主動提示,醫生只要按部就班操作就行,打消了醫務人員該不該報告的顧慮,也解決了如何報告的難題。更關鍵的是,這種嵌入信息化系統的做法讓這一切可以簡便、無聲地進行,減輕了醫生的心理壓力,提高了報告的主動性。
在落實強制報告制度過程中,還有不少地方的創新做法豐富了工作方式。此前,江蘇省連雲港市、宜興市等地也已試行將強制報告自動提醒程序嵌入醫院診療系統中,實現一鍵報告院內法務部門或公安機關。浙江省杭州市則製作了《全市旅館接待未成年人“五必須”指導手冊》,並在原有旅館業登記系統上,增加了未成年人入住提示、詢問登記等模塊;酒店在登記報備時,後臺系統會自動識別未成年人信息,並要求酒店填寫未成年人詢問表格,民警則在後臺審核內容,一旦發現異常將立即趕往現場。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分局聯合開發運行了強制報告App,暢通了快速發現、快速報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渠道。這些探索拓展了強制報告落地的渠道,積累了好的經驗。
為更有效地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強制報告制度的立法日益完善僅是第一步,從工作層面落實法律的規定,讓其在實踐中發揮作用,很多細節尚需研究完善,很多環節有待進一步做好銜接。當一個方便報告、快速反應、多部門聯動、專業人員跟進的全鏈條工作機制建立起來時,更多的孩子才能真正遠離危險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