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調研 | 讓優質醫療資源跟著老鄉走

深調研 | 讓優質醫療資源跟著老鄉走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迫切要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指導下,健康報記者走進6個在推進“強基層”中作出率先探索的縣域,實地進行調研採訪,從不同視角展現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本期推出“深調研·鄉村醫療衛生髮展”第1期。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以及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加之各地人口遷徙流動,我國鄉村形態、人口狀況和村民生活環境等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撤鄉並鎮、撤村並居、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也隨之帶來了新課題。根據鄉村形態變化和人口遷徙流動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縣域內醫療資源,成為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

李先生的經歷

每週透析3次,每次5個小時。3年前罹患腎衰竭後,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潮河鎮村民李先生就在家裡和醫院之間風雨無阻地奔波往返。

李先生家雖說距離潮河鎮衛生院只有2公里,但是由於潮河鎮衛生院和附近的醫療機構當時都沒有透析室,李先生不得不每隔一天就要來回40公里在縣城接受透析。

瀘縣地處丘陵地帶,一路上山下坡很顛簸,身體難受不說,最讓李先生心疼的是每次20多元的路費和飯費。好在2022年1月,附近病友翹首以盼的潮河鎮衛生院透析室建成投用,李先生和20多位病友可以就近接受透析了。這不只結束了他們奔波狀態,路費飯費也省下來了;由於基層報銷比例的提高,每月還能節省千元左右的醫藥費。

“透析室只是縣域醫療次中心整體建設的其中一環。”潮河鎮衛生院院長童年告訴記者,各級財政近3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超過4200萬元支持該衛生院建設;新增土地14畝,新建綜合大樓和附屬樓,新建食堂和36間職工週轉房;開展舊樓裝修改造、外電改造和設備更新;同時,還購置了血液透析機、CT、胃鏡等設備。

童年介紹,在人才和技術方面,醫共體總院外科、骨科、麻醉等科室技術骨幹對潮河鎮衛生院實施重點幫扶。該院近3年累計收治住院病種數達100種,累計開展手術病種數44種;門急診人次、住院人次、業務收入均呈現顯著增長;新增的口腔科、皮膚科、血液透析科等業務科室也已正常運行。

“伴隨著縣域醫療次中心的建成,潮河鎮衛生院的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明顯改善了潮河鎮以及周邊鄉鎮居民的就醫條件。”童年表示。

不約而同的選擇

潮河鎮衛生院的變化,是四川省推進“強基層”、破解鄉村居民看病就醫難的一個縮影。

在瀘縣,城鎮化進程加快,使得鄉鎮人口越來越少,部分鄉鎮衛生院呈現出“小、散、弱”的特徵,影響了居民的就醫體驗。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宋世貴介紹,一些鄉鎮遠離縣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強,地方交通仍不發達,農村群眾看病就醫很不方便。

自2021年以來,四川省以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為抓手,推動有限資源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中心鎮衛生院聚集,打造建設為二級醫院水平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片區醫療救治、急診急救、人才培訓、技術指導、公衛示範五大職能,輻射帶動周邊片區的鄉鎮衛生院。

次中心發揮區域位置、人口分佈、交通便利等優勢,突破了原有醫療衛生資源佈局,破解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單體規模小、設備設施匱乏、服務能力弱等短板弱項。據介紹,這樣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四川省瀘縣建設了4家,潮河鎮衛生院就是其中之一。4家次中心的選址也頗有講究,縣城所在的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大,且有繼續增大的趨勢,因此4家次中心中有2家選址在這一區域。中部和東部人口密度較為均衡,分別建設了1家次中心。

像四川省一樣,挑選縣域內的基礎較好的衛生院作為“重點對象”培養,成了許多地方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江蘇,該省衛生健康委從2018年起啟動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計劃在76個涉農縣(市、區)建設200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

2021年,貴州省提出“十四五”期間建成10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的目標。目前,貴州省已建成5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

多地衛生健康部門負責人表示,要更好地滿足鄉村居民醫療需求,就需要根據鄉村形態變化和人口遷徙流動情況,合理配置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從注重機構全覆蓋轉向更加註重服務全覆蓋。

尋求新解法

縣域優質醫療資源通常集中在縣城,而居住地遠離縣城的居民不但危急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得不到就近治療,腎透析等需求也常常難以就近滿足。為此,瀘縣“不走尋常路”的探索,比較接近農村居民需求的“理想型”。

瀘縣縣級醫療機構主要有3家,分別為瀘縣人民醫院、瀘縣第二人民醫院和瀘縣中醫醫院,均衡佈局在該縣的東、中、西部3個區域。其中,只有瀘縣人民醫院位於縣城內部。

從該縣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規劃建設圖可以清晰地看到,3家縣級醫院分別建於該縣的3條交通主幹線——瀘隆高速、瀘榮高速和瀘永高速旁,在選址上充分考慮了居民就醫的便利性。縣域醫共體建設啟動後,該縣又分別以3家縣級醫院為中心,聯合片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3個醫共體。一個“中心”,再加兩個“副中心”構成了均衡的“品”字形發展格局。

“按照‘一主、兩副、四次、多點’的功能定位,均衡醫療資源佈局,擴大醫療服務供給,瀘縣已建成10分鐘村級、20分鐘鎮級、30分鐘縣級醫療服務圈。”瀘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王大超說。

為適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人口流動趨勢,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也做了許多文章。濉溪縣域南北狹長,最大跨度達108公里,而濉溪縣城坐落在最北端。縣域優質醫療資源主要聚集在縣城周邊,輻射帶動全縣較為吃力。濉溪縣委書記郭海磊介紹,縣財政每年補貼400萬元,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11個鎮213個行政村客車通行率達100%,實現了“一元公交”達全縣,極大降低了居民就醫出行成本。同時,該縣打造“1個急救調度中心、2個急救分中心、12個急救服務站”,為急救站配備19輛急救車,建成了城市15分鐘和農村30分鐘急救圈。這些舉措極大緩解了居民就醫的不便。

另外,近年來,濉溪縣在該縣中部規劃建設了一所佔地122畝、總建築面積131200平方米、三級規模的綜合醫院,擬設置醫療床位800張。同時,該縣又在南部的雙堆集新城規劃建設了一所佔地37畝、總建築面積43200平方米、二級規模的綜合醫院,擬設置床位220張。2所醫院都將於今年年內建成。

怎樣在資源佈局上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供需矛盾,讓基層醫院搭上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的“順風車”,實現真正意義上區域均衡的分級診療大格局?從國家到地方,一場出現於鄉村的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改革正在深化。對於這場改革,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印發的《關於做好縣域巡迴醫療和派駐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都提出了要求,明確了路徑和目標。

記者手記

集聚起最大合力

無論是新建醫療機構、擴容優質資源,還是在舊有格局上拓展功能、提質增效,優化縣域醫療資源佈局都有很多現實難題待解。

最直接的難題就是:錢從哪裡來?以四川省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為例,為實現建設400個左右次中心的目標,該省財政部門目前已投入省級資金3.99億元,發改、住建、鄉村振興部門分別將其納入專項債項目支持、省級“百強中心鎮”考核、鄉村振興年終考核,推動各級政府或部門共同強力推進。在此基礎上,四川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並大力推動,撬動市縣地方財政11.14億元,衛生健康部門協同財政、醫保、人社等部門合力解決資金緊缺、用地保障、人才引進等11類問題。

貴州省將“建設5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列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省衛生健康委對縣域醫療次中心進行統一規劃,明確建設標準和規範;省級財政補助每一個縣域醫療次中心500萬元,用於科室設置、醫療設備配置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市級明確專人負責統籌協調;縣級“一縣一策”因地制宜開展建設。

可見,優化區域醫療資源佈局,要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

另外,優化縣域醫療資源佈局還要充分考慮農村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加強縣域統籌謀劃;結合實際明確不同機構的功能定位,確保各級各類機構在差異化發展中優勢互補,最終形成健康有序的服務格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