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原來影響孩子自信的是這個原因

你不知道,原來影響孩子自信的是這個原因

孩子是最能感知父母情緒的人,父母只有先處理好自己的情感關係,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之中愛的流動。


——派媽

作者 | 週週的心空間

來源 | 週週的心空間(ID:zhouzhoudechahuahui)


在薩提亞課堂上,每當有人提問說,到底如何養育出健康出色的孩子時,臺上的貝曼博士會重複同一句話:維繫好你們的婚姻。
這句話很“大”,我當時聽了不知可否。認為貝曼老師“不負責任”,就會說大道理,卻不會來點落地的、實際的好建議。
現場有人和我同感,追問:我的夫妻關係沒有問題啊,為什麼孩子還是不聽話呢?
貝曼老師很犀利地說:沒問題不代表真和睦。而且只是你個人覺得沒有問題,你伴侶是什麼感覺你知道嗎?
沒想到當事人聽完就呆住了,剛才還放鬆自如的狀態,一下子變得緊繃起來。
貝曼博士洞察力很強,繼續說:
“看來你想起什麼了,你知道你的婚姻並沒有你頭腦評判的那樣美好,所以你接下來的時間,可以對你的婚姻開展工作了,去找到其中不和諧的因素,並且想辦法去改善他。
也許下一次再見到你,你會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了,因為你的婚姻真的很幸福了。”
我當時是將信將疑,認為貝曼博士這個觀點過於極端了,難道孩子真的不需要教養嗎?光是父母你儂我儂就可以優秀了?
直到最近幾年,我從幾個來訪者的反饋裡,得到了確切的答案。
D先生第一次來諮詢是和我來吐槽自己的婚姻的,說太太對包包的愛勝過了一切,說自己在家裡就是個賺錢的機器,太太不體貼,孩子不待見。
我問他諮詢目的是什麼,他說:我希望我老婆多點心思在孩子和家務上面,孩子的行為靠譜一點。
我問他:孩子怎麼不靠譜?
他說孩子在學校打架正第一,成績倒第一。不僅班主任經常找家長談話,連校長都喊話說這孩子品德和思想都有問題,希望家長考慮轉學。
D很困惑啊,他說無論是自己還是老婆,倆人脾氣都不大,而且從小到大都很內向懂事,怎麼養了個兒子卻暴躁得像個小獅子,動不動就惹事生非呢?
的確啊,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啊,父母暴躁,孩子八成也暴躁,父母平和,孩子不得跟著平和嗎?
怎麼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呢?
但是我想到另一個原因,於是立即和他核對:你和太太的親密關係怎麼樣?你們最近一次擁抱是什麼時候?
D覺得莫名其妙,說:你問這個幹什麼?我說的是孩子的事情啊。
我說:這個問題很重要,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最後他說:我們已經分床半年多了。
我說:難怪了,這就對了。
D和很多人的想法是:不吵架的婚姻就等於和諧了。其實不吵架的婚姻,可能已經僵化了。是夫妻之間從壓抑各自的期待和不滿到絕望的過程。
所以我告訴D:你的孩子就該是這個暴脾氣,不然他得憋死啊。
其實所有孩子都一樣,他們雖然社會經驗不足,情感表達能力欠缺,但他們卻猶如頭頂有天線,可以隨時接收到來自父母之間精微到分毫的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因此,假如父母感情不和,無論如何掩飾,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而且一旦他們察覺到家庭裡的衝突,就會出現一系列難以釋放的情緒:
緊張和害怕:擔心父母互相殘殺,反目成仇。他們的未來就不知道何去何從,家庭帶來的安全感也瞬間擊碎。
自責和愧疚:原來有個讀者A說,他小時候親眼目睹父親拽著母親的頭髮往地上拖,理智告訴他,那只是爸爸醉酒的失控行為。
但是他的腿卻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他哀求父親放過母親,並承諾父親,以後零花錢都不要了,全部拿來給父親買酒喝。
父親當時糊塗地同意了,但是A絕望了,因為他得出一個結論:
原來父親這麼生氣,就是因為家裡太窮了,沒有多餘的錢買酒。
而他那時候讀寄宿中學,每個月也需要七八百塊零花錢,要是沒有這個支出,也許父親就不會生氣,母親就不會受傷。
於是他篤信,都是自己的錯,後來,這份自責揹負了整個青春期。
還有更普遍的引發孩子愧疚的原因,是當父母關係不和,無論父母脾氣如何收斂,他們對彼此的不滿和對婚姻的怨言,都會拿走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孩子的耐心。 
做飯變得敷衍,談話變得生硬,如果孩子“不識相”纏著他們做點什麼事情,他們就可能會把怨恨遷怒於孩子。
孩子不懂啊,他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影響了父母的心情,只會產生一個聯想:
一定是我學習不夠好,長得不夠好,身體不夠好……我無法給父母帶來榮耀,反而給父母增加了煩惱。
所以都是我的錯,才讓父母這般不開心。
D先生在瞭解這一切心理邏輯後,替孩子捏了一把汗。原本計劃是要請教幾個招數去修理老婆的,後來則決定掉轉車頭,去改善自己,做個負責任的丈夫。
諮詢在做到第八次以後,他一連上視頻就笑得合不攏嘴:老師啊,我真是驚喜啊。孩子學校傳過來消息,兒子最近半個月沒有和任何一個同學吵過架,課堂作業也準時完成了。你說是不是奇蹟?
我說:是啊,孩子的奇蹟,常常就發生在父母關係真正的轉變之後。
而D就是從諮詢過程裡轉變了認知,從那個男版的怨婦,發展到能夠換位思考太太的處境,並放下過去“老大爺”的架勢,參與到家庭活動當中來,妻子很快就被感動到了,並且馬上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從此,他們婚姻的冰山就漸漸解凍,而孩子在收到父母和諧的信號後,他那個焦慮和緊張就會消散,就會想要做點好事情,讓這個家庭變得更幸福。
於是,他們就看起來更努力,更懂事。
因為一旦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深刻的愛的連接,看到父母彼此欣賞和支持,他們的心就會獲得以下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更好的發展與成長。
1. 自信
我曾經認識一個朋友,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她神采飛揚的,做任何事都志在必得,我就很納悶,因為我覺得她智商也沒有多出色啊。
後來我去求證她自信的緣由,得知他的父母非常的恩愛,恩愛到早餐一分煎雞蛋要兩人分著吃。
我問她:那你的感受是什麼?
她答:我很小就覺得肯定是我太可愛了,所以我父母很開心,就不像隔壁老李叔叔家,攤上個不爭氣的孩子,所以天天吵得不可開交。
孩子是最會自己總結因果的,而且不僅總結了,還自顧自認為這個邏輯是唯一正確的。
2. 樂觀
婚姻是夫妻二人休息的港灣,和疲勞後的充電站。
如果夫妻融洽有愛,那麼他們無論外面遇到任何困難,或者加班到多晚,只要踏進家門,他們的能量就會迅速提升。
而且他們還會有個信念: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沒有什麼是幹不了的,因為我身後有愛人,有家庭在支持我呢!
而作為他們的孩子來說,當他們看到父母的互動模式,休閒時是親密愛人,在困難面前又是並肩的戰友。
那麼孩子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會覺得這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他甚至隨時都可以找到身邊的資源來度過難關。
就像爸爸找到媽媽,媽媽扶持爸爸那樣。
3. 情緒平穩
D先生兒子為什麼之前就像個刺蝟似的,動不動就扎傷人?
那是因為他從家庭裡感受到太多的不安,他又沒有能力去表達和處理這個不安,所以這個不安就日積月累以憤怒的形式呈現了出來。
而假如一個孩子他每天在家裡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歡聲笑語,家裡的氛圍時刻都是輕鬆的,通透的,合作的,平穩的。
那他不僅會頭腦判定自己在家庭是安全的,他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充滿“愉快和放鬆”的記憶,這些記憶會讓他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綜上,如果父母和諧恩愛,家庭裡充滿愛的流動,那你的孩子大概率會成為一個樂觀的、自信的、情緒穩定的人。
而一個情緒穩定又自信樂觀的人,他無論人際關係,還是學業成就,都會比那些深處愧疚自責,或恐懼焦慮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幸福和成功。

*作者:週週,親子教育和婚姻情感專欄作者,終身學習媽媽。來源:週週的心空間(ID:zhouzhoudechahuahui)。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