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翻一翻自己家中的藥箱,沒準都能翻出幾包來。
都“陽過”“陽康”了,這藥還用得著麼?
不要懷疑,它可是出身名門“四季感冒之神劑”,家中常備,錯不了。
受訪專家:劉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通州院區藥學部主管中藥師
■ 中華中醫藥學會通科中藥臨床藥師
例如,廣東方案推薦新冠感染輕症病例風寒夾溼證者,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這“荊防”到底是什麼神仙組合?
劉穎藥師介紹,荊防顆粒是荊防敗毒散的中成藥製劑,始載於明代張時徹的《攝生眾妙方》。
如果再深挖一點,就會發現,組方的來頭還真不小。
原來,它是治疫第一方——“人參敗毒散”加減所得。
荊防敗毒散,就是在人參敗毒散的基礎上,去掉溫補的人參,加了荊芥和防風,以增強解表之力。
“縱觀全方,治療的藥物多性溫、寒、平,味辛、甘、苦,可外散肌表鬱閉之風毒,內除表裡之溼邪。”劉穎藥師介紹。
疫病重在“祛邪”,趁早透邪於外,便可避免耗傷津液。明代醫書《古今醫統大全》指出,當以辛平之劑透邪外出,而荊防敗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劑。
經臨床用藥證明,不少病患在新冠感染初期,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時,荊防顆粒治療的效果較好。
另外,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荊防”製劑中的主要成分升麻素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等,具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蛋白酶的活性。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發散風寒,也即中醫講的辛溫解表,而荊防顆粒就是辛溫解表劑的藥物,由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甘草等11味中藥組成。”劉穎藥師介紹。
且來看其組方——
君藥:荊芥、防風
這兩味藥味辛性溫,能祛風解表。兩者配伍,發散風寒之力相得益彰。
臣藥: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
羌活、獨活、川芎可祛風勝溼、通絡止痛,共助君藥發汗解表之力;
柴胡辛涼透表,可疏散肌表鬱熱,與前胡、桔梗共用有升有降,共起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之功,六味同為臣藥。
佐藥:茯苓、枳殼
茯苓健脾化痰,淡滲利溼,枳殼寬胸下氣。
使藥:甘草
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奏解表散寒、祛風勝溼之效,所以是治療風寒夾溼感冒的良方。”劉穎藥師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副主任溫偉強教授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也介紹該藥稱,該方有兩個特點:
一是整個方子比較平和,因此適應證、適用人群都比較廣;
二是
1. 頭痛厲害,頭脹明顯;
2. 怕冷,全身疼痛,渾身乏力;
3. 鼻塞症狀較明顯,流清鼻涕;
4. 咳嗽、咳白痰,舌淡苔白;
5. 發熱或不發熱,不出汗。
一是,外感初起時就服用,可防止病情加重。即剛出現發熱惡寒、鼻塞流涕症狀時,邪毒還在體表,尚未入裡化熱。
二是,飲用要趁熱,再蓋被子發汗,事半功倍。
此外,其間不宜補益,如不能同服滋補性中藥,如人參、黃芪、鹿茸、枸杞等。
服藥3天后,若症狀依然沒有改善,或出現發熱咳嗽加重,並伴有胸悶、心悸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顆粒劑屬於固體制劑,含蔗糖,獨立包裝的方便攜帶,服用時需沖泡。
荊防合劑屬於液體制劑,小瓶包裝,不需要衝泡;不含糖,更適合糖尿病人群。
(感謝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訊員薛璞對本文的幫助)
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