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排痰的好時節,用好一味藥,把肺中積痰排乾淨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鶯歌燕語,草長鶯飛,春天是個熱鬧的季節。

此刻,我們人體也如這大自然一般熱鬧。

不過,熱鬧歸熱鬧,有一些不好的東西也容易在這個時候“借題發揮”。可能大家已經發現了,立春後的這段時間,痰溼較之以往越發的多了起來,痰隨氣升降,這便是春天氣機萌動帶來的。

倒也不是壞事,畢竟這痰排出來要比留在體內安全的多,只是不好咳出來,像是有黏性一樣,黏在了身體裡頭。

這就需要用到今天介紹的這味中藥——瓜蔞。

痰溼確實具有黏膩的特點,對付這種極其黏膩的痰溼,偏燥的藥物效果往往不是很好,需要用一些滑潤的藥物,才能令這黏膩之性土崩瓦解。

打個比方,比如洗潔劑是滑潤的,洗潔劑擠在手裡是不是有點發黏的感覺,但是它碰到同樣黏膩的油垢就能瞬間發揮作用,所以洗潔劑清洗過的碗筷格外清爽。這也是瓜蔞化痰的道理所在,瓜蔞性寒質潤,它並不像其他的化痰藥那般溫燥,它是滑潤的。

柔而滑潤,於鬱不逆,甘緩潤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嘗不潔。

——《醫旨緒餘》

瓜蔞化痰的效果到底有多好,看看下面這則醫案就知道了。

話說民國時期,在張錫純先生隔壁村有一個姓高的人,也是一名大夫,這年夏天,正是氣溫快速回升的時候,高大夫頂著炎熱,匆匆來訪,只見其眉頭緊鎖,額上汗珠滾滾,卻也顧不得擦,看樣子是一刻不停地趕過來的,定是遇到了什麼難事。

原來高大夫有一個兒子,十三四歲的年紀,幾日前,忽然感到心情異常煩躁,而且胸悶,呼吸困難,喘不上氣。

高大夫判斷是痰溼引起的,痰溼咳不出來,聚集在胸膈。明確了病因,便開始著手擬定方子,許是關心則亂的原因,兒子喝了自己開得藥絲毫不見起色,一張方子改了又改,實在沒辦法了,想到了張錫純先生,於是急匆匆地趕來求助。先生聽聞,遂放下手頭的事情,欣然與其一同前往。

經過辨證,先生以為高大夫的診斷沒有錯,起因確實是痰溼,好在家中藥材齊全,先生就用了大量炒熟的瓜蔞仁,也就是瓜蔞的種仁,煎湯,那孩子喝了兩次,便覺得胸中大為暢快,這便是痰溼被瓜蔞通利下去之後那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歡暢感。

還有一些精彩的醫案,這裡就不一一分享了。

總之大家記住一點,瓜蔞擅長對付那種咳不出來的黏痰。

用法:全瓜蔞15克,搗碎,煎服或沸水沖泡。

體質虛寒易腹瀉的人不宜服用,或者加到化痰祖方二陳湯裡。

最後組成是這樣的:半夏15克、陳皮15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全瓜蔞15克。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