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路透的大婚佈景排面感人,能甩某些粗製濫造80條街▼
虞書欣這種baby fat小白花也靠郭式妝造蛻變清冷女主。
男主就更清新脫俗了。古偶醜男盛行的當下,張凌赫靠一張周正的臉就輕輕秒了其他…
你不僅永遠可以相信郭敬明的審美,“服化道天花板”、“神級審美”頭銜也歸他所有▼
兩年前《小時代》還是華而不實、奢靡狗血的代表,如今卻成了時裝片典範——
華服盛裝真金白銀,放到如今國產時裝片領域仍是相當炸裂的。
而《爵跡》《晴雅集》還有斥巨資打造的精緻視效。從美術、服化的維度看,爛片好像也沒那麼爛了呢…
但你要還想品出點別的,比如東方古典美學特質,影視語言表達的藝術之類——
說句難聽的,郭式審美和他的文筆本質上一脈相承。華麗之外,一無所有。
原本這在影視界連入流都難說,如今倒成了國產劇“審美的神”。
別的不說,“郭敬明很懂觀眾想看什麼”這句話其實沒毛病。
他的女演員必須有最美的亮相。小紅書如今盛行的清冷美人、富貴花種種,他的女主個個提名。
“男菩薩”概念還未成型,郭導作品的肌肉美男含量也早就一騎絕塵。
郭導雖然整不出啥新活,但至少有保證“人好看”的底氣。
《演員請就位》翻拍《畫皮》時,原作顏值難以逾越,郭導又靈機一動拍出性轉版。女將軍貌美不失英氣▼
至於郭敬明力排眾議傾點的何昶希,混血顏抓眼,演技什麼就先放一邊了▼
這一來即便珠玉在前,選角顏值也不怕被比較,女強男弱的權勢結構還相當新鮮,確實挺妙的。
細扒每部作品背後的團隊,你也不難看出郭敬明為“美”所花的心思。
《小時代》、《晴雅集》的造型指導是中國頂級造型師黃薇。提起《小時代》,黃薇說郭敬明的需求就是:
保留小說中提及的高奢,把濃烈的時尚色彩拉到十年後。有多高端,做多高端。
你以為7000+套大牌、群演全員高定是巧合,其實那是郭敬明的硬性要求。
你覺得這狗血片能橫跨10年來吊打當今時裝片是僥倖,殊不知那是郭敬明最初的野心。
至於《晴雅集》,郭敬明還請了憑《妖貓傳》拿下金雞獎最佳美術獎的屠楠做美術指導。
而燒起經費來,郭導也是豁得出去的。坊間甚至有他賣掉上海的別墅只為拍《冷血狂宴》的說法…
作品內涵都捨棄了,完美主義+美貌至上的郭敬明,再不做點漂亮畫面出來,就不禮貌了吧?
不管在視覺上還是氛圍上,郭敬明的風格向來直接。不怕你罵膚淺,就怕你get不到。
還是討論度很高的《畫皮》。兩男爭一女之餘,男男曖昧的暗湧▼
不愧為青春疼痛文學代表,大眾爽點和淚點郭導一箭雙鵰。
說是這麼說,但平心而論,提到公主落淚、仙女登場、古偶氛圍時,你能想起這些嗎?
好像不行,只有加一個“郭敬明”作限定詞時,它們才會有存在感。
而無論藝術性還是嚴謹度,郭敬明與其他名導也並不在一個檔次。
同樣是以畫面美出眾的導演,既不能如侯孝賢那般詩意盎然。
也做不到張藝謀那樣,講究色彩結構美學的同時,兼顧意象表達。
就好比為了給撕破臉的林蕭顧裡炒氣氛,上海一個秦淮線以南的城市,下起東北量級的鵝毛大雪…
然而這些一目瞭然的精美與氛圍感,太適合快餐時代的年輕人獲得感官享受。
大家被生活折騰得不想費心思考,也再無所謂被指俗氣。打開電視走進影院,只想獲得片刻輕鬆與感官愉悅。
明明題材差不多,《小時代》出圈靠品味,別的時裝片出圈靠土味▼
暗示團隊花過心思之餘,不忘暗諷某些粗製濫造的同行。
而橫店的塑料果凍髮飾,對劇情可以爛畫面必須貴的郭敬明來說,想必也拿不出手吧…
一個是把女主無差別磨成苦命丫鬟,一個是在意演員美貌、追求原生妝感。
可話說回來,這些他所堅持的質感、辨識度也不過是早期影視界的基礎操作。
《晴雅集》手工縫製的戲服,在17年的《海上牧雲記》中亦屬標配。
才短短几年,這一切變成稀世珍品被奉上神壇,還不是因為前人隱退,今人作品劇情、內涵、審美全無。
BTW,郭敬明如今再不堪,當年也是靠視覺營銷把《最小說》做成90後頂流讀物的人。
我非常清楚大眾的審美,我會給他比這個審美再高半格的東西。
精通討巧、迎合大眾,恰巧又遇到一群連大眾審美都懶得了解,只知道砸流量、拍洗錢式爛片的同行——
吹捧它不過是從內娛矮子裡拔高個兒。要說封神,還遠遠不夠。
郭式審美要是真封神了,地位凌駕於真正深厚細膩的美學之上,那將不只是國產影視審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