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中藥是皮膚瘙癢的剋星,研粉裝布袋,哪癢擦哪!專治蕁麻疹!

適應證:皮膚瘙癢。

使用方法:把100克的荊芥穗研粉後裝到一個用薄布縫成的小袋中,哪裡癢,就搽哪裡。

注意事項:

1、用這個辦法治療皮膚瘙癢,不分次數和時間。

2、更多時候,這個辦法只能止癢,不能除根。最好還是找專業的中醫大夫辨證施治。

我這裡是純中醫門診,更多的是用湯藥治病,可就是有人不能喝湯藥但又想讓我治療,所以,一些實用的單方、驗方就派上用場了。

一次,一個蕁麻疹病人,不能喝湯藥,又想讓我給快速治好,我說:“你可以用點西藥,不是見效更快嗎?”

“我用了,不大管事。開始用的時候,發癢減輕了,可用了幾次之後,癢還是癢。姬大夫,你給我先把癢止住,好嗎?”

“我試試。”隨後處方荊芥穗100克,研末之後囑患者用布包起來,哪裡癢,就擦哪裡。

正說著,患者就又癢了起來,我讓病人用手拿一點荊芥穗末,直接塗擦患處,三四下之後,癢立刻就減輕了,“這麼神。”

呵呵,我笑了,“回家後好好用,不但可以止癢,而且還能治好你的蕁麻疹。”

其實,這個方子是治療皮膚瘙癢症的。1993年我給老師在內科門診抄方子的時候,好多皮膚病病人也來這裡治療,當時遇到皮膚髮癢的患者,只要病情稍嚴重,我的老師就用荊芥穗研末讓病人用,見效是特別的快。對於急慢性蕁麻疹,不但可以止癢,更可以治癒。

蕁麻疹就是我們常說的風團、風疙瘩、風疹塊等。它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急性蕁麻疹為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侷限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後自然消退,病人會感覺到劇烈的瘙癢,並伴有灼熱感。它的發作部位不確定,既可全身出現也可局部發作。慢性蕁麻疹是風團反覆發生,時多時少,病程在2個月以上者。

應用荊芥穗研末治療,不但方便簡單,而且還見效快,只要搓揉幾下,立刻就不癢了。

哦,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我用手抓幾下,不也就不癢了嗎?

呵呵,一看就是沒有得過蕁麻疹或是沒有注意觀察蕁麻疹病人的情況。蕁麻疹的這個癢,你是用手越抓越癢,一般是抓破了之後才能止住癢,而且,一個地方一抓,其他地方也開始癢了。

春天,過敏的人很多,老是吃抗過敏的西藥也不是個辦法,而且副作用還那麼大,怎麼辦?用荊芥末啊。

縫上一個小布袋(布最好薄一點),裡面裝上點荊芥粉末,癢了,就拿出來用它搓一下發癢的地方,多方便簡單。

荊芥穗,一般的中藥店裡都有賣,這個基本沒有假藥,只有新陳之別,最好買新鮮的荊芥穗。中醫認為,荊芥具有祛風止癢的作用,能祛皮裡膜外及血中的風邪,而荊芥穗對於皮膚瘙癢症、蕁麻疹等更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外用是直接作用於患處,見效很快。

內外結合則效果更好,前面談了外用荊芥穗來止癢,如果配上蟬蛻內服則是錦上添花。至於蟬蛻的服用辦法,我們可以借鑑《四川中醫》1989年第9期上嚴天順醫師治療蕁麻疹的經驗:用蟬蛻15克,糯米60克,黃酒60毫升。

先將糯米炒至焦黃,裝入瓷缸內,加水150毫升,用文火燉煮一二分鐘後,加入黃酒及碾碎的蟬蛻末,再以武火煎一二分鐘,一次頓服。治療20例,一般輕者一二次,重者三四次即愈。若於睡前服後蓋被取微汗更佳。

如李某,女,30歲。病蕁麻疹已半年餘,每因風吹、脫衣、接觸冷水即發,先起四肢,繼則全身,瘙癢難忍,伴心煩不寧,顏面浮腫。曾服中西藥治療無效,乃用上法,連進3劑,症狀消失,隨訪1年未見覆發。

臨床上,皮膚瘙癢的病人太多了,痛苦萬分。有一次,我在網上講課的時候,遇到一個患者諮詢蕁麻疹的治療問題,我就把這個辦法給說了,讓病人試試。這時,下面的一個網友打字給我說用白酒搓擦患處,效果也不錯。

後來,給我的一些病人也說了用白酒搓擦的方法,不過,大都反映,白酒確實能止癢,過幾分鐘、十幾分鍾後,就又出現發癢的感覺了,沒有用荊芥末後效果好。

故而,沒有買到荊芥的皮膚瘙癢患者,可以先用白酒搓擦患處。過後,還是到藥店去買點荊芥,有荊芥穗的話則更好,讓藥店給你研成粉末,回家後用布包住,皮膚癢了就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