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的鑰匙,打開孩子們的心扉

用藝術的鑰匙,

打開孩子們的心扉。

作為鄉村兒童美育工作者,龔瑜老師一直在這條道路上,實踐著美育的“大有可為”。

談到開展美育工作的緣起,龔老師講到,起初自己是在商業藝術中心教孩子們畫畫,但因為這家藝術中心創立的初心是用藝術鏈接社區裡的人,所以也會給周邊流動兒童學校、福利院的孩子們上課。在這個過程中,龔老師通過藝術教育,開始接觸到了兒童,也開始對藝術教育有了新的實踐角度——用藝術的鑰匙,打開孩子們的心扉。

  ● 藝術是孩子們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的方式

“我們有一門‘向大師學習’的課程,重點不是鑑賞藝術作品的風格流派,而是瞭解藝術家們為什麼會畫這樣的作品,他們生活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歷,這些經歷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態度、看待外在世界的角度,最終形成其創作風格。慢慢地,孩子們感受到了藝術就是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藝術源於生活。

審美感知力的滋養,多元表現力的培養,是龔老師希望美育能夠給予孩子們的禮物。因此,她參與了“愛的啟蒙”兒童美育課程的研發與教學工作,也對藝術教育支持人的情感發展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給流動兒童學校的孩子們上了一年的‘愛的啟蒙’美術課後,我們驚喜地發現,以前孩子們對於‘家’的印象,就是房子、陽光、樹木和人;而現在,孩子們可以對家有更多的理解和想象,床可以是家,牙刷也代表著家。有了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悟,‘家’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因為這場“愛的啟蒙”,孩子們收穫了繪畫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漸漸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有趣的是,許多東西在孩子們眼裡變得不同,生活不再是別人口中“應該如何”的事情,而是自己擁有的“原來是這樣啊”的感嘆。

  ● 孩子們在認真地賞花朵、聞花香

龔老師認為,無論學習什麼,都需要給孩子們創造更多體驗的機會,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這些靈敏的感官去體驗,進而激發探索的熱情,形成豐富的感知和理解,從而產生新的創造,這也更符合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

“走上鄉村兒童美育的道路,是順其自然的。”龔老師說到。

“因為之前流動兒童學校的孩子們需要離開城市回到家鄉,他們捨不得我們,就會問:以後回到家鄉,還能繼續上我們的課嗎?這讓我們的團隊開始想如何把孩子們的心願變成現實,然後就有了鄉村美育的探索和行動。”

  ● 龔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展示漁具

龔老師認為,鄉村擁有豐富的美育資源,美育也不只是可能發生在藝術課上。鄉村的孩子們和大自然是親近和相熟的朋友,他們也生活在傳統的藝術和文化之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和探索著自然和文化之美。

“為什麼在春天這個季節播種?為什麼用這個植物染布?為什麼手織布是這樣的紋理?為什麼大山裡的人戴著鮮豔色彩的頭巾?為什麼老房子是這樣的風格?”這些問題、思考和答案貫穿於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 孩子們在記錄鮮豔的花朵、綻放的生命

但鄉村美育,需要考慮鄉村的美育現實。“這裡沒有太多專職的美術和音樂老師,面對這一境況,需要我們去轉變思路,去找到一個真正能夠幫助他們的方式——將藝術創作的方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進行融合。”對於鄉村老師而言,這種“授人以漁”的方式,才可能真正地能夠幫助到他們。

餘秋雨先生曾用“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來形容中國文化的生生不息,而文化傳承的接力棒,也正交接到了孩子們手中。

當聊到傳統鄉土文化時,龔老師很感興趣。因為她在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是一個鄉土文化的田野調研者,如今,這些經歷都變成了她很熟悉的美育資源。

“現在,大家介紹和慶祝傳統文化和節日的方式,大都很單一。在課堂上,老師會給孩子們講到,過年要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老師也會教孩子們剪窗花、寫福字。可這些傳統習俗是怎麼產生的?背後承載著什麼?文化和習俗的傳承對我們有何意義?要如何發自內心地傳承?更是作為老師的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和探究的內容。”

  ● 學會記錄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面對文化這樣一個龐大的概念,孩子們需要思考些什麼,傳承些什麼?

或許是在瞭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如何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美育課堂上,孩子們瞭解到了土坯房、窯洞、地坑院這些不同的居住形態,是人們根據不同地理氣候的特徵、自然資源的特性,就地取材地解決生活問題的智慧。那麼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們會重新認識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而這是一種生活智慧的傳承。”

又或者是,身處自然中,如何與自然保持共生共存的智慧?“鄉村裡的孩子們,會知道耕作需要順應四季和節氣,需要有休耕、輪耕的耕作節律,這樣才能在土地上收穫糧食,又能讓土壤保持健康的狀態,這也是與自然相處智慧的傳承。”

  ●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給戲劇表演者拍照

每一位美育行動者,都懷揣著美好初心,將美育的力量傳遞給孩子們。

龔老師充滿熱情地談到:“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希望我們能有意識地去給每個孩子創造美好和美妙的成長體驗,有愛、有溫度的童年會讓他們成長為具有生命力的人。

美育五載,“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在美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在孩子們的心田播下一顆顆愛與美的種子接下來,龔老師將會作為【美育茶話會】第四期的分享嘉賓,與項目學校的老師們分享關於美育的理解、感悟和實踐經驗。期待未來有更多美育力量,攜手相伴同行。

* 圖片來源:新藝動鄉村兒童美育項目教師團隊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排版:Zz

📖

推薦閱讀

 ✦ 

點擊【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