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育兒】通過觀察小兒指紋看健康|彭鑫博士中醫育兒課堂

【中醫育兒】通過觀察小兒指紋看健康|彭鑫博士中醫育兒課堂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

  正常小兒指紋是怎樣的?

  小兒指紋是指食指橈側的淺表靜脈。嬰幼兒皮膚薄嫩,絡脈易於顯露,故兒科對於3歲以下小兒常以察指紋作為望診內容之一。

  察指紋

  指紋分三關。自虎口向指端,第1節為風關,第2節為氣關,第3節為命關。(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看指紋時要將小兒抱於光亮處,醫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兒腕關節,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兒食指橈側命關向風關輕輕推幾次,使指紋顯露。

  正常小兒的指紋大多淡紫隱隱而不顯於風關以上。若發生疾病,尤其是危重病證,指紋的浮沉、色澤、部位等可隨之發生變化。因而,察指紋對疾病的診斷辨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指紋的辨證綱要,可以歸納為“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浮”指指紋浮現,顯露於外,主病邪在表;“沉”指指紋沉伏,深而不顯,主病邪在裡。

  紋色鮮紅浮露,多為外感風寒;紋色紫紅,多為邪熱鬱滯;紋色淡紅,多為內有虛寒;紋色青紫,多為瘀熱內結;紋色深紫,多為瘀滯絡閉,病情深重。

  指紋色淡,推之流暢,主氣血虧虛;指紋色紫,推之滯澀,復盈緩慢,主實邪內滯,如瘀熱、痰溼、積滯等。

  紋在風關,示病邪初入,病情輕淺;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紋達氣關,示病邪入裡,病情較重;紋進命關,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紋達指尖,稱透關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則示病情重危。

  察指紋時,應結合患兒無病時的指紋狀況,以及患病後的證候表現,全面分析。當指紋與病證不符時,當“舍紋從證”。病情輕者指紋的變化一般不著,也可“舍紋從證”,或“舍紋從脈”,不必拘泥。

  怎樣識別小兒斑與疹?

  斑疹均見於肌膚。前人認為斑為陽明熱毒,疹為太陰風熱。一般而言,斑,點大成片,不高出皮膚,摸之不礙手,壓之不退色;疹,點小量多,高出皮膚,摸之礙手,壓之退色。斑疹在兒科多見於外感時行疾病,如麻疹、幼兒急疹、風疹、猩紅熱、水痘等,也見於雜病,如紫癜等。

  斑有陽斑、陰斑之分。陽斑為溼熱毒邪發斑,多見於溫病熱入營血,其斑大小不一,色澤鮮紅或紫紅,常伴發熱等症;陰斑多內傷或者伴有外感而發,色淡紅者多為氣不攝血,色淡紫者多系陰虛內熱,色紫紅者多屬血熱夾瘀,色青紫者多是瘀血停滯。

  疹有丘疹、皰疹之別,以疹內是否有液體而區分。若發熱3~4天出疹,疹形細小,狀如麻粒,口腔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者為麻疹;若低熱出疹,分佈稀疏,色澤淡紅,出沒較快,常為風疹;若發熱三四天後熱退疹出,疹細稠密,如玫瑰紅色,常為幼兒急疹。

  若惡寒壯熱,膚紅如錦,稠布疹點,舌絳如楊梅,常為猩紅熱;若斑丘疹大小不一,如雲出沒,瘙癢難忍,常見於蕁麻疹;若丘疹、皰疹、結痂並見,皰疹內有水液色清,見於水痘。(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若皰疹相對較大,皰液混濁,皰壁薄而易破,流出膿水,常見於膿皰瘡。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 ↓ ↓

預約方式:點此處詳細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