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糖尿病,很多人都很擔心一旦用藥就要終身服用,而且劑量通常越用越多。其實,中藥在控糖、改善症狀、減少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用量,甚至停用西藥和防治併發症等方面,都有著獨特優勢。沈氏女科在數百年的傳承過程中,對於各類內科雜病也積累了相當多的效法驗方,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二。
沈氏女科治療糖尿病有8個提高療效的關鍵。
1.根據陰陽互根原理,特別對中老年糖尿病要重視調整腎的陰陽,而且應遵循張景嶽的古訓:“陽中求陰”,“陰中求陽”。即在滋腎陰藥中適量選加1~2味溫潤的溫陽藥如蛇床子、補骨脂、肉蓯蓉、仙靈脾、菟絲子,以便“陽中求陰”;在溫腎陽的藥中適量選加1 ~ 2 味滋陰的枸杞子、女貞子、何首烏、玄參、天冬、麥冬,以便“陰中求陽”。
2.根據臟腑相關原理,以間治取效,擴大治療思路。如養心以補氣,選用當歸、何首烏、阿膠、炒酸棗仁、柏子仁;通腑以潤肺,選用菊花和當歸、草決明、肉蓯蓉、火麻仁、萊菔子;瀉肝以潤金,選用黛蛤散、生梔子、川楝子、丹皮、澤瀉;柔肝以滋腎,選用當歸、白芍、五味子、枸杞子、女貞子;寧心以滋腎,選用黃連、炒酸棗仁、夜交藤、磁石、雞子黃;培土以生金,選用西洋參、炒白朮、雲茯苓、山藥、生薏苡仁。
3.善於處理虛實夾雜。應當先祛邪,後補虛。祛邪時防其傷正,補虛時防其戀邪。如陰虛夾痰時,先投溫膽湯祛痰,但要免用燥溼傷陰藥如半夏、生薑等。痰祛後,改用六味地黃滋陰,但要免用滋膩藥,如熟地、山萸肉,再佐補而不滯藥如陳皮、木香、砂仁等;氣虛常伴瘀熱,此時先
投丹梔逍遙散清瘀,但免用破瘀傷氣藥如紅花、水蛭、地龍,瘀清後改用補中益氣湯補氣並佐和血行氣藥如鬱金、丹參、當歸、三七等。
4.重視天時人和。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天時對療效的影響甚大,如在暑天投補氣溫陽法應注意溫熱助暑之慮,故應免用桂附,改成蛇床子、巴戟天、肉蓯蓉之類,並加知母、黃柏寒性反佐;養血滋陰法在嚴冬時應注意滋膩助陰,要免用熟地、麥冬,改成生地黃、黃精、蘆根等,並加木香、陳皮、砂仁醒脾。
5.意療在糖尿病治療中尤為重要。血糖的波動受情緒心態的影響。意療總則應遵循《素問·師傳》所曰:“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便,開之以其苦。”此外,還可藥物治情,如養心通脈以定志,投桃紅四物湯;疏肝解鬱以調情,投逍遙散。
6.配合針灸,針藥並用。唐代的孫思邈告誡:“凡消渴經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糖尿病因易發皮膚感染,是否選用針灸,學術界存有爭鳴。近代針灸治療糖尿病的報道頗多,作為綜合治療措施中的針灸療法,臨床療效約在60%~ 80%之間,比較肯定。實驗研究也證實,針灸確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胰島素的分泌能力而降血糖、降尿糖。只要嚴格消毒,取穴精少,灸治不要出現灸瘡。在糖尿病的綜合治療中啟用針灸配合,仍為利多弊少,對提高療效也屬關鍵之一。
體針上,補氣多取關元、氣海、中脘、足三里。滋陰多取膈俞、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口渴加承漿、金津、玉液。易飢加胃俞、豐隆。多尿加復溜、關元。四肢麻痛選加肩髃、曲池、合谷、風市、陽陵、解溪。
耳針可取胰、內分泌、三焦、腎、肺、脾和膀胱。還可用梅花針叩刺華佗夾脊穴。
7.巧配現代藥理證實的降糖中藥。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根據這些降糖草藥的性味功能,不違背中醫理法方藥原理,在處方中巧配可以明顯提高降糖作用。降糖作用明顯的中草藥有20 味:生地黃、山藥、生薏苡仁、葛根、天花粉、知母、生黃芪、玉竹、地骨皮、玄參、赤小豆、人參、黃精、澤瀉、五味子、五倍子、芡實、桑寄生、鬱金、黑豆。
8.發揮單驗方的輔助作用。有效的單方、驗方在處方中配用對提高療效也屬必不可缺。比如玉鎖丹(五倍子、雲茯苓、生龍骨)以及蠶繭殼、豬胰煎、鮮生地黃汁、浮萍汁等。
沈氏女科治療糖尿病有5首組方特殊的效方,可以試治各型糖尿病。
氣陰雙補方:銀柴胡10g,天冬15g,玄參15g,生地黃30g,雲茯苓15g,太子參15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黃柏10g,肉桂3g,炒酸棗仁10g,夜交藤30g,青皮10g,忍冬藤15g。
補氣健脾方:太子參30g,黃精15g,山藥10g,芡實10g,覆盆子15g,玄參10g,五倍子5g,五味子10g,黑豆15g。
滋水涵木方:枸杞子15g,黃柏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生杜仲10g,北沙參15g,菟絲子10g,生白芍10g,砂仁10g。
養陰清熱方:生地黃30g,葛根10g,天花粉10g,麥冬15g,五味子10g,生薏苡仁10g。
肺胃雙清方:生石膏30g,知母15g,生薏苡仁60g,車前草30g,地骨皮10g,澤瀉10g,桑寄生10g,西洋參(另煎兌服)5g。上藥煎兩次取汁,入薏苡仁熬粥分食。
600年家傳養生精華
《沈氏女科六百年養生秘訣(第二版)》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明代至今,沈氏女科一脈相傳600餘年,已發展為涵蓋內、外、婦、兒、五官等諸科的全科中醫流派,享譽海內外。沈氏女科歷來注重人體的預防和保健,積累了針對各類疾病的養生調攝經驗,採取的手段常常是天然的藥物及非藥物的綜合手段,形成了包括食療、體療、意療等的一整套“養生之道”。本書由沈氏女科20世傳人沈寧編著,挖掘家學養生精華,與讀者分享傳承600年的中醫養生秘訣。
春季有一項刻在中國人DNA裡的“全民運動”,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蹣跚學步的娃娃都非常熱衷,那就是“挖野菜”。雖然現在野菜早已不是充飢口糧,但清新的口感和豐富的功效讓野菜依然廣受歡迎。本月粉絲福利日,就請大家以#藥用野菜#為話題,來評論區聊聊你的家鄉或目前居住的地方有哪些野菜,它們具有什麼要的功效?能做出哪些美食?如果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菜譜就更好啦!
老規矩,評論區中留言獲贊最多的3名粉絲,以及從精選留言中隨機抽取的5名幸運粉絲,將獲得精美圖書1本!
活動時間:2023年4月8日即刻至2023年4月11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