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又清明,鮮花獻英烈。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等舉辦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激發了廣大群眾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徵程的激情。本版在東西南北中各選取一地,報道當地博物館、紀念館組織的特色鮮明的紀念活動。讓我們一起銘記英雄、致敬英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力量、奮勇前行。
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
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
費菲
4月4日,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舉辦“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清明節主題活動。來自吉林省長春市大中小學、社區、醫院、企業等社會各界的300餘人參加活動,向抗日英烈敬獻鮮花,寄託哀思。
上午9時,活動在氣勢磅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在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人們站在18米高的《勝利之路》浮雕牆前,沉痛默哀、莊嚴宣誓,在東北著名抗日英烈名錄前,依次敬獻鮮花,表達對先烈的緬懷之情。
活動現場,學生向長春市二道區關工委紅色基因傳承人劉錦輝獻花。
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供圖
據瞭解,《勝利之路》浮雕牆敘述了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戰崢嶸歲月,採用影雕的形式設計,充分展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抗日軍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後,所展現出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念,以血肉之軀鑄成了堅不可摧的抗日豐碑。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大量日本侵華罪證。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公眾服務部遊客中心主管臧雪靜介紹,東北淪陷史陳列館於2006年落成開館以來,陸續接待觀眾上千萬人次,成為全市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場所之一。
“在這樣莊嚴肅穆的氛圍下感受歷史,更加覺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少年強則中國強,我一定努力學習,傳承好歷史、建設好祖國。”參加活動的小學生潘陽說。
活動當天,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文博藝術團和社會各界代表講述了《鐵血築英魂》《黨的好女兒趙一曼》等紅色故事,朗誦了詩歌《青春中國》等。年逾古稀的劉錦輝是長春市二道區關工委紅色基因傳承人,他帶來了一堂紅色主題教育課。“年輕人只有牢記歷史、傳承好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他說。
長春力旺實驗中學帶隊王老師表示:“愛國主義教育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是無時無處不在的,既可以組織孩子們唱愛國主義歌曲,也可以畫愛國主義繪畫,還可以通過儀式感的教育加深孩子們的愛國主義印象。今天的這個活動對孩子們來講意義非凡,是他們生命當中的重要一刻,也是愛國主義教育課。”
每年清明節前後,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都有大量民眾前來參加紀念活動。院方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偽滿皇宮博物院一直肩負著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使命。緬懷先烈壯舉、學習先烈事蹟、弘揚先烈精神,是希望愛國主義精神深植人心,讓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
寧夏西吉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
讓長征精神百世流芳
崔娜 馬旎
清明時節雨紛紛,青松翠柏守英魂。今年清明節期間,寧夏西吉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舉行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爭做強國少年”等主題教育活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莘莘學子通過重溫英雄事蹟,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寧夏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積極發揮自身價值,將革命歷史、長征精神通過講解傳輸給廣大幹部群眾。為了全面做好清明節的接待工作,紀念園全體講解員嚴陣以待,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提前對接預約團隊,針對不同團隊制定不同的活動內容,安排人員維持現場秩序,確保各項接待服務工作的順利完成。據統計,在清明節期間共接待遊客14665人次,其中團隊為25批次2000餘人次。
寧夏西吉中學、硝河中學、馬蓮中學等的千餘名師生舉行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徒步遠足研學活動。當天氣溫驟降為零下2度,風雪交加,學生們不畏寒冷徒步“行軍”26公里,列隊整齊、紀律嚴明,懷著崇高的敬意一遍遍地擦拭紀念碑,為革命先烈敬獻了鮮花,用最質樸的行動表達著對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哀思。
西吉中學在將臺堡舉行緬懷先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徒步遠足研學活動
寧夏西吉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供圖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寧夏各單位的黨員幹部、西吉縣的農民群眾、觀光遊客等,在將臺堡紀念園參加紅色教育主題活動,通過一件件革命文物,近距離感受著紅軍長征時期的艱難困苦。
“英烈們視死如歸,他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在三軍會師紀念館內,佩戴紅領巾的小講解員們落落大方,帶領遊客們細細品味每一張照片、每一件藏品,講述著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解放全中國前仆後繼的英雄故事,吸引、感動了現場眾人。
“這次現場講解讓我受益匪淺,我要用實際行動來傳承他們的精神,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色故事。”“非常榮幸能參加此次紅領巾講解員的活動,這不僅鍛鍊提升了自己的綜合能力,也讓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紅色革命故事、學習了黨史知識和革命精神。”活動結束後,紅領巾講解員們帶著自身的感悟和思考,頌黨恩、立志向、表決心。
通過祭奠英烈活動,廣大學生及黨員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在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賡續紅色血脈;在工作中清心明智、廉潔奉公,將新長征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
將紅色基因根植心中
朱萌 本報駐山西記者 郭志清
走進位於鬧市之中的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簡稱“國師紀念館”),幾排屋舍靜靜佇立,一側牆上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入會誓言鏗鏘有力,跨越時空依舊振奮人心。
國師紀念館前身系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始建於1919年。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山西革命活動的中心之一,也是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所在地和山西新軍的策源地。
今年清明節前夕,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承辦的“清明節的思念——緬懷先烈志 共鑄中華魂”主題活動在館內舉行。社會團體和學生們通過誦讀詩歌、清明寄語、參觀展覽等,深情表達對先烈的無限追思與緬懷之情。
活動期間,講解員為觀眾講述了一位特殊訪客的故事。中國共產黨人、犧盟會會員高希敏、梁淑媛夫婦將出生不久的孩子寄養,1939年至1940年,高希敏夫婦相繼被國民黨殘忍殺害。1993年,他們的孩子高蘭生輾轉打聽到紀念館,通過館內留存的影像資料,生平第一次見到父親的面容,他站在照片前不禁淚流滿面。
“中國繁榮,少年自強”“我們記得,你們就活著”“汲取革命前輩勇往直前的精神,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清明寄語留言板前,觀眾用一段段飽含深情、意蘊厚重的文字寄託對先烈的哀思。
學生們在清明寄語留言板前用文字寄託對先烈的哀思
國師紀念館供圖
“活動搭建起傳承的橋樑,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充滿儀式感的、接地氣的黨史學習教育。”紀念館辦公室主任郭曉莉說,在4月1日發佈活動預告後,團體預約的電話和信息就絡繹不絕,不少市民更是自發前來參觀。
數據顯示,從預告發布到活動舉辦的短短4天,便有2500餘人來到紀念館參觀學習。觀眾們紛紛表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近年來,太原市文物局傾力打造經典、智慧、群眾、革命4個博物館。國師紀念館結合自身實際,創新革命文物展示方式,推出紅色情景劇、紅色微課堂、紅色研學等拉近遊客與歷史的距離,同時不定期以線上線下的模式推出豐富的活動,將紅色基因根植於每個人心中。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深刻感悟沂蒙精神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銳
又是一年清明節,無限哀思寄英烈。今年清明節期間,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的幹部群眾紛紛來到當地的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清明祭英烈活動,緬懷革命先烈,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
英魂不泯,浩氣長存。3月31日,臨沂消防攜手校園師生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活動。活動中,消防指戰員和師生們向革命烈士默哀,並敬獻了花圈,追悼烈士英靈,表達敬意和深切的哀思之情。儀式結束後,大家還一同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由小小紅色講解員講述戰爭年代沂蒙人民不怕犧牲、愛國擁軍的英雄事蹟。
孩子們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紀念革命烈士
蒙陰縣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清明節期間,今年95歲的老兵王振生,帶著家人一起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向烈士敬獻花圈、行軍禮,緬懷革命先烈,和孩子們講述他的抗戰經歷。
據瞭解,王振生1946年6月參軍,同年9月入黨,當年8月被編入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22師64團3營7連。他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副排長等職,參加過孟良崮、淮海、開封等戰役,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負傷兩次。1949年1月,他轉業到青島、煙臺等地工作,後來又主動辭掉工作,回到家鄉,在村裡任支部書記近40年,帶領父老鄉親整地治水,改變了村裡落後面貌。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希望當代年輕人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牢記革命先烈遺志,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王振生感慨。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3月30日,蒙陰縣八一希望小學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弘揚沂蒙精神”清明祭英烈活動暨一年級第一批新隊員入隊儀式。上午9時許,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紀念館講解員為師生講解紅色革命故事, 深刻感悟“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在英烈亭前,學校舉行了一年級第一批新隊員入隊儀式和祭英烈活動。
清明節期間,蒙陰縣蒙陰街道組織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及黨支部書記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開展黨性教育。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與會人員認真聆聽講解,觀看歷史圖片和實物展品,親身感受到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大無畏精神和沂蒙人民愛黨擁軍、無私奉獻的英雄壯舉。在孟良崮革命烈士墓前,黨員幹部向“粟裕大將紀念碑”敬獻花籃、三鞠躬,祭掃革命烈士墓,追思革命先烈,表達緬懷之情,同時面向黨旗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線上線下清明祭掃
銘記先輩鬥爭精神
本報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為傳承弘揚辛亥革命精神,銘記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蹟,廣東省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今年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清明祭掃活動。其中,線下舉行3場掃墓活動,設立廣州先烈路線、越秀白雲天河線和銀河烈士陵園線3條祭掃路線,共祭掃40處墓地,涉及逾千位先烈。
日前,2023年“走讀廣州辛亥革命史”清明祭掃活動啟動。當天,辛亥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師生以及市民代表,祭拜了興中會墳場、鄧蔭南墓、伍漢持墓、張民達墓、華僑五烈士墓等17個墓地,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的興中會墳場,參與祭掃的全體人員肅立,向先賢墓碑獻上鮮花並鞠躬,然後使用“走讀廣州辛亥史”微信小程序,重溫辛亥革命歷史。市民劉女士從辛亥革命紀念館的微信公眾號上了解到走讀祭掃活動的消息後,自行加入興中會墳場的祭掃隊伍中。“平時經常從這些地方路過,但是沒有機會深入瞭解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通過這次祭掃活動深入瞭解了革命先烈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希望未來館方能夠多開展此類活動,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參與其中。”劉女士表示。
“我們的先輩為了祖國的獨立自強,拋頭顱、灑熱血,不懼犧牲,為革命奮鬥。如今國富民強,人民安居樂業,我們更當牢記鬥爭路上的艱難困苦,銘記先輩的鬥爭精神。”辛亥革命紀念館館長歐陽旦霓說,該館於2017年開始策劃組織“走讀廣州辛亥革命史”清明祭掃活動。過去數年裡,除了祭拜烈士墓址名單的不斷更新,辛亥革命紀念館還積極探索祭掃方式多樣性。其中,2020年該紀念館首次上線“走讀廣州辛亥史”微信小程序,提倡線上祭掃和線下祭掃相結合,進一步擴充祭掃活動的參與群體。由於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委託辛亥革命紀念館管理,今年新增了曹淵烈士(衣冠冢)和沙基慘案烈士墓兩處祭掃點。
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舉行清明祭掃活動 許建梅 攝
通過持續開展,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推出的清明祭掃活動越來越受社會大眾的認可和支持。李是男墓的主管單位天河區沙河頂新一街居委會組織幾位當地老街坊一起參加。“辛亥革命的歷史應該被銘記,現在的年輕人更應該多瞭解這一段歷史。”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丁西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