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雖有大功於秦,但其最終慘死卻是自己踩進君王的必死“雷區”

商鞅雖有大功於秦,但其最終慘死卻是自己踩進君王的必死“雷區”

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明月秋風照當年

編輯:莉莉絲

“赳赳老秦 共赴國難 血不流乾 死不休戰”,一部橫空出世的《大秦帝國》主題曲,將秦人英勇好戰、視死如歸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連戰國末期的大學問家荀子也由衷的感嘆道:“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秦、齊、魏是戰國年間軍事實力最為雄厚的三大強國,而就連名動天下的魏武卒都不是秦國銳士的對手,足以說明流淌在秦人血液裡逞強鬥狠的狼性基因,而鑄造秦人這種性格的,除了秦國地處西陲長期與西戎等異族為爭奪生存空間不斷死磕鍛造的秦人血性,更重要的是商鞅變法為秦人徹底注入了一劑藥力猛烈持久的強心針,讓這種狼性以制度的形式得以薪火不滅。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從中原諸國眼中落後的西部邊陲“夷狄”一躍而成為氣吞山河、橫掃寰宇的超級強國,商鞅的功勞可謂功不可沒。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_圖
商鞅本就是衛國人,後求學遊歷至人才扎堆的魏國充任公孫痤的幕僚,公孫痤是魏國重臣,他對商鞅的刑名之才瞭然於胸,離世前,公孫痤在魏惠王面前大力舉薦商鞅,讓魏惠王將治國安邦的重任全部託付商鞅,並一再告誡君王若棄之不用必須設法殺掉此人,否則後患無窮。魏惠王認為公孫痤病糊塗了,因此也沒有聽進他彌留苦諫。
從後來歷史發展的結局來看,公孫痤對於商鞅的評價可謂針針見血。
而彼時的秦國在秦厲共公後,國君要麼被庶長廢除,要麼為爭奪王位骨肉相殘,秦國政局陷入了一片混亂,秦獻公即位後,改革內政,遷都櫟陽,國政趨於穩定,但此時的秦國正好處於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階段,貴族內部奴隸主與封建領主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秦獻公為緩和矛盾,轉移內部視線,不斷的向魏國用兵,戰爭機器的動員令開啟後,秦國與魏國爆發了慘烈的武裝廝殺,秦獻公通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奪得了部分魏國土地,內部階級矛盾也轉向緩和,但秦國也為此付出了國力空虛、民生凋敝的巨大代價。
商鞅舌戰群雄_圖
客觀來看,秦獻公即位前面臨的環境極其險惡。身為魏國人質的秦獻公嬴師隰,他沒有雄厚的政治資本對抗把持秦國國政的秦出子母子,而即位的秦出子年僅兩歲,軍國大事全憑母親一人決斷,在子幼母壯的情況下,秦出子的母親為了穩固權勢大肆封賞貼身宦官和外戚,這種悖逆而行的舉措將秦國奴隸主和封建領主完全逼到了王權的對立面,嬴師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依靠奴隸主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奪取王位,而在嬴師隰拿下王位,他的改革措施又不得不依靠新興的封建領主幫扶,這種遊走於兩大勢力間“平衡遊戲”逼迫秦獻公只得以對外戰爭的方式穩固整個秦國的大局,儘管飲鴆止渴的辦法歷來不可取,但秦孝公的確落子無棋,沒有選擇的餘地。
在商鞅變法前,秦獻公早已實施了殘酷的連坐法。他將秦人編民入伍,五戶為一伍,一人犯法整伍連坐,這種重刑罰輕教化的非人道措施讓山東六國大為不齒,加之秦人長年與西戎的惡戰養成了秦民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粗野夷狄之風。因此秦國在六國眼中完全是一群未經開化的野蠻夷狄,也正是狂野的夷狄風氣造就了秦人見利忘義的秉性。就連一代先哲孔子西遊都不入秦,足見秦國在天下人的眼中是名副其實的蠻夷之邦。
記錄商鞅變法後耕作景象的石刻_圖
秦孝公從父親嬴師隰手中接過這個爛攤子後,面對內憂外患舉步維艱的困境,年輕的嬴渠梁沒有氣餒,他深知人才是興國定邦的關鍵,為了讓滿目瘡痍的秦國迸發出熠熠生輝的奪目光芒,嬴渠梁公告天下發布了一份震爍古今的《求賢令》。
《求賢令》之所以名震天下,其中就有一句千鈞之重:“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誰有辦法能夠讓秦國強大起來,我不僅要授予官職,還要把秦國的天下分給他!從這句豪言壯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嬴渠梁為使秦國走上強大的道路,可謂下足了血本,這在同時期的山東六國君王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是空前絕後的!
就在商鞅於魏國鬱郁不得志時,他看到了秦國的《求賢令》,立即動身前往了秦國,秦孝公見商鞅,二人攀談了三天三夜,商鞅被任命為左庶長,開始了第一次轟轟烈烈的秦法變革,通過首次變法,秦國的整體實力有了飛躍提升,秦楚結為兒女親家,不久嬴渠梁與魏惠王會盟杜平,秦國開始在中原諸國裡嶄露頭角。
戰國商鞅方升,作為量器,它200毫升的容積是商鞅統一度量衡所規定的標準“1升”_圖
此後商鞅被擢升為大良造,秦國開啟了第二波強勢的法家改革,大秦國力氣勢如虹,秦人通過河西之戰、西鄙之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收復了秦穆公時期的河西故地,秦軍形成了一路東擴的壓倒性態勢。
商鞅通過“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恐怖集權措施將秦國上下打造成了一架完美的戰爭機器,在這部戰爭機器中,秦國臣民嚴絲合縫構成了殺人利器中的每個精密零部件。
也正是因為商鞅的變法手段過於激進和殘酷,不少秦國舊貴族在新法中紛紛喪失了既得利益,國君在擺脫舊貴族亂政的道路上雖然暢通無阻,但商鞅卻逐漸淪為眾矢之的。
另外一方面,由於商鞅在強秦變法中的巨大貢獻,秦孝公兌現了當日的“裂土封疆”的諾言,將位於秦、楚、魏三國交界地帶的商於賞賜給了商鞅,本名衛鞅的他,從此就改叫了商君,除了得到了大面積的封地,秦孝公還允許商鞅在封地豢養軍隊和死士,而豢養死士和軍隊者在歷朝歷代中往往都不得善終,商鞅顯然忽視了這一點,他對自己的新法太過於自負了,認為秦國在他的親手打造下徹底變成了一部“人頭收割機”的戰爭利器了,缺少他這位改革導師的指導,這部戰爭機器難以有效維持運轉。
商鞅變法_圖
當人沉醉於溫水煮青蛙的狀態,就很容易喪失對現實的清醒認識,商鞅也不例外。他的排場陣勢可謂極其壯觀,每次出行數百名手持利刃的軍士環繞四周,商鞅端坐在鐵甲戰車裡前呼後擁盡情享受著權力帶來的無限快感。
而這一切都被年輕的太子嬴駟看在眼裡,等到秦惠文王嬴駟繼承王位,他藉著宗室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的東風,順水推舟的將商鞅斬殺於封地,隨後為秦惠文王沒收了商鞅封地,並將其屍體公開施以車裂極刑。
可以說商鞅之死,既是他高傲自負的法家個性所決定,也是他自成一國的封地模式所斷送,更是他與秦國宗室貴族不可調和的白熱化矛盾所註定。歸根結底,在秦惠文王的眼中,能夠讓他狠下決心幹掉這位大秦帝國奠基人的無非就是商鞅的權勢嚴重威脅到了自身的統治根基。化用佛教的話來說,商鞅慘遭車裂是早已命中註定的無法逃脫的劫數!
參考資料:《史記》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