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渡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驚恐則病在肺,為什麼會病在肺呢?這就是剛才註解,剛才我們看的張景嶽的註解也好,《素問釋義》註解的也好,驚恐病在肺,就是從膽火上擾,腎水不足,從這個角度來去理解,也就是肺主氣,肺氣不藏,就會出現驚恐病在肺。為什麼會出現淫氣傷心呢?原因是什麼呢?《素問直解》裡邊講∶“肺為心之蓋,故淫氣傷心,失其常矣”。《注證發微》裡邊講∶“驚則氣亂,喘息內出於肺,而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所勝妄行,心反傷”。也就是驚恐會讓人氣亂,氣亂之後,喘出於肺,肺氣不能順降,肺氣不能順降了之後心無所依,大家注意,這個人一旦是呼吸紊亂了之後,他的心神也容易慌張,所以說心無所依,神無所歸,這個時候就容易傷心。
我們現在臨床就知道肺不好的患者一般都是心臟弱,反過來心臟不好的人肺氣也弱,肺氣也跟著容易出問題,所以現代醫學叫做肺心病,因為肺氣不足所導致的心臟病,因為這兩個髒離得特別近,而且是相互輔助的。還有一段是從心神上來註解,吳昆註解∶“驚則神越,心藏神,神亂則邪入,故淫氣傷心”。所以這是從三方面來註解,但實際上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患者,大家就記住肺和心二者通常都是互相影響,肺氣受了損傷之後,很快就會影響到心臟,緊跟著心臟就會受累,也會出現問題,所以叫做“喘出於肺,淫氣傷心”。
再往下,“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度通大渡河的渡,就是三點水的渡。僕不是僕人的僕,跟的提手旁的撲是通假,也就是水氣通於腎,跌撲就會傷到骨,因此渡水跌撲就會出現“喘出於腎於骨”的這種情況。《素問直解》裡面註解∶“渡水跌撲則既墮且驚,甚於夜行,故喘出於腎與骨,不能上合於肺,淫氣害骨,故曰與骨,更失其常矣”。也就是比我們前面第一段所講的“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夜行則喘出於腎,夜行只是傷了腎氣,比較輕,但是這個地方渡水跌僕,這個地方是既墮而且驚,甚於夜行,因此,不僅是說了喘出於腎,而且還傷了骨,所以比前面更厲害。
再往下看,“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已指的是病去,也就是病好了,病結束了的意思。著指的是留著不去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勇者正氣充足,氣血旺盛,性情堅定,不容易被外物所幹擾。(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雖然偶然出現夜行,墮恐,渡水跌僕這些情況,但是事過氣行則已,不易不治成病,只要這個事一過去之後,氣血就通行了,不至於做下病。怯者不能,怯者就是正氣不足,氣血有點衰弱,性情容易動搖,很容易被萬物所擾,因此怯者如果是遇到夜行,驚恐,惰恐,渡水跌僕這些情況的話,邪氣就會留著於身體而導致疾病。所以《素問集註》裡邊註解∶“此數者皆傷五臟之氣,勇者逆氣已過,正氣復順,怯者則留著為病而見病脈矣”。也就是他講的就是一個勇和怯,也就是強壯和虛弱的一個對比。
我們在臨床中也遇會遇到強壯的人生病和虛弱的人生病,調理起來完全不一樣。強壯人得了病,進行一下調補平衡,給他疏導一下氣機就好了。怯者本身氣血不足,不僅得疏導氣機,你同還得補充氣血,所以調理起來就難。我們平時養生,也儘量的讓自己保持正氣充足,氣血旺盛,性情堅定,不容易被外物所幹擾所傷。即使我們遇到一些問題,突然出現的問題,比如偶然出現夜行、墮恐或者是度水跌僕這種情況,我們也不會做下病,就是這個事過去就過去了,不會導致疾病。
所以到最後岐伯總結了,“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這段話張介賓註解∶“勇者可察其有餘,怯者察其不足,骨可以察腎,肉可以察脾,皮膚可以查肺,望而知其情,即善診者也”。也就是通過診脈,包括望、聞、問、切四診,觀察患者是勇還是怯,觀察骨頭可以看他的腎氣的充足與否,骨骼特別強壯,一看這個人骨骼就很硬實,這種人腎氣就足,腎氣足的人,第一腦力比較好,第二是膽比較大,性情比較堅定,不容易被外在干擾。肌肉比較豐滿的結實的患者,脾氣也比較足,脾氣足的人身體素質就比較好。皮膚可以察肺氣,皮膚特別光潔細膩。這種患者肺氣不足,肺氣足的話,他氣足,就能通過骨骼、肌肉還有皮膚就能揣外而知內,知道內臟的情況,這就是中醫所謂的望診,診斷好了之後,就知道望而之其情,即善診者也,直接通過望診就知道患者的情況,就是這種醫者就是善診者,善於治病診斷的醫者。
我們在臨床中,其實我個人來講是特別重視望診,患者一進診室或者一坐到你面前,你大概齊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情況,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上的很多信息,已經是完全表露出來了,他再一開口說話,你一聽他的語音語調還有聲色,然後再一把脈就能判斷出他的內臟的情況,而進行相應的調理。《素問注證發微》裡邊註解∶“診病之道,既關人之勇怯,骨肉皮膚,而又能知病肺害脾傷心著病之祥,則診法備矣”。也就是診病之道,既能宏觀的看人的勇氣,也就是他的正氣的充足與否,骨肉皮膚,要判斷他內臟的情況,是肺還是脾還是心還是腎,通過這些外在的情況判斷內臟的情況,一個是宏觀上判斷氣,正氣的充盛與否,一再一個是從微觀,從細節上去把控患者內臟的具體的病症,這種情況下,則診法備,就是這種情況下去診斷的話,診斷就會比較好,比較完備。
整體來講,這一段《黃帝內經》的經典原文講的主要內容就是講了人的體質強弱,性情勇怯,形體和精神的這樣一個動靜,還有恚勞,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人體經脈和五臟機能活動,還有運行,通過這一個理論我們可以在臨床上診斷疾病,因人因時進行治療,這一段話都非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同時以喘為例,我們之前講過,這個喘並不是指的一定是張口抬肩,有哮鳴音,這不是指的具體的哮喘病,而是指的呼吸急促這一種肺病,這種病我們在臨床有可能會遇到慢阻肺,他的呼吸也是憋的,還有的是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或者老慢支,他就一天到晚他就喘,呼吸不暢,還有肺心病等等,這其實這些都可以劃歸到喘的這一系列疾病當中,但是中醫的這個歸於喘的,這個歸類呢,是歸出不同的病因,有的是喘出於肝,有的是喘出於腎,有的是喘出於肺,有的是喘出於腎與骨,出於不同的內臟,突出了以五臟作為中心來分析和認識疾病的病因和病機,這也是我們臨床診斷和判斷疾病的一個主要方法。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