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策劃:公元1500年前後新航線開拓 | 學生活動·第1期® | 含項目成果+覆盤反思

項目策劃:公元1500年前後新航線開拓 | 學生活動·第1期® | 含項目成果+覆盤反思

項目式學習是近些年比較火的一類學習模型。作為初步嘗試,筆者於近期組織部分班級學生開展“公元1500年前後新航線開拓”項目策劃活動。但與項目式學習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略有不同,該項基於情景模擬的項目策劃需要將社會性的企業策劃要素與學習要求結合,不僅強調團隊創造性、邏輯性的思維,還需要關注活動預設時效和目預見,但又要防止情景模擬的古今跳躍,活動的在於把所有可能影響航行決策的環節、要素分析出來,通過論證、推介等綜合手段達到方案輸出與“覆盤”目標,在深度參與的過程中化解新航路開拓的原因、條件、路線及其影響等學習任務,並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等必備技能與素養。

課堂組織團隊策劃商討環節

部分班級學生成果展示

項目策劃報告彙總(局部)

本活動分為策劃指導與課堂任務佈置、團隊策劃商討、課後分工落實與週末整合優化、策劃成果彙總與覆盤反思四個環節。前三個環節為期2周,學生有兩個週末時間可利用,彙總成果32份。因時間有限,教師指導也不夠專業、深入,初次嘗試的成果存在諸多缺陷,但學生成果已基本達到或超出預期,特此分享。


項目要點

1、時間:公元1500年前後

2、人物:西班牙冒險家或商人等

3、背景:傳統東西方商業通道因奧斯曼土耳其徵收重稅受阻,在馬可波羅“東方遍地黃金”的誘惑下,試圖另闢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4、策劃要求:

① 自由組建團隊(每組不超過10人),基於真實背景下的虛擬(時間、人物)情境,開展新航線開拓的項目策劃,無需長篇大論,提綱式羅列要點,展現理性的分析和誘人的潛力空間,打動王室,爭取(更多)支持。

每個團隊提交一份最終報告,由團隊負責人統籌協調,分配任務,尋求幫助與解決,二週後彙總成果。
注:具體要求經課堂指導逐步明確

激勵機制
1. 評選優秀策劃團隊(佔參與團隊總數的20%),每個優秀團隊可在指定贈書中任選8份,由團隊負責人自主分配;2. 優秀團隊作品將裝訂入冊,每位成員一份,留作紀念。

特別鳴謝

點擊上圖鏈接即可查看

本活動得到了世紀文景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讀客文化的鼎力支持,活動贈書累計55份。其中,世紀文景出版社提供《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看電影 學歷史》《貿易打造的世界》各5份;東方出版中心提供《老漫畫中的歷史》系列圖書20份;讀客文化提供《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20份,均用於優秀創作團隊的獎勵!


成果展示

活動累計彙總文本28份,PPT文稿4份,另有地圖繪製與海船構想圖若干,體現了學生極高的參與熱情。但與活動佈置的“項目策劃”輸出形式略有出入,部分策劃報告“縮水”成了信件、演講稿等形式,不過也基本包含了項目策劃的若干要素,或者說更傾向於項目包裝、推介環節的策劃“輸出”,故一並展出;又因篇幅限制,本期僅展示個別團隊成果。

高一11 陳潤波團隊

高一11 沈之竣團隊

高一1 徐卉團隊

高一14 王思遠團隊

因篇幅限制,本期僅展出四個團隊成果

更多團隊成果,敬請期待!


覆盤反思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要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基於真實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出,要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就本次活動而言,首先在形式上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形成鮮明反差,收到學生歡迎,表現為學生參與的廣泛性(事實上,活動初始,部分學生表現為不知所措、交頭接耳,但隨著教師指導和團隊需求的加強,同學們逐步參與並融入團隊策劃的具體環節,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課堂氣氛的高度活躍(主要表現為問題解決策略的充分商討和思路開拓)。此外,不同於平時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緊鎖的眉頭和迷糊的眼神,學生在下午第一節課表現出的良好的精神狀態,以及部分班級提出再次給予展示機會而暫停新課講授的請求,都是對活動、對項目式學習的肯定。

其次,就活動內容而言,有效地將單元學習要點納入活動過程,利於提升任務學習的自覺性(如活動觀察發現,幾乎每位同學都精細閱讀了教材文本,圈畫並挖掘關鍵信息,達到活動中落實教學任務的目標),還利於學習的延伸與持續(如課後對項目背景的進一步查驗,各團隊利用了包括翻閱課外書籍、網絡檢索和諮詢地理、政治學科老師等方式,使活動不僅實現跨學科拓展,更超出了課堂40分鐘甚至是活動2周的時間限制,在後期的修改、優化中持續、深入地延伸了活動時效與學科領域)。可見,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型,並非與常規課堂衝突,更突破了常規課堂單一學習活動的侷限。

尤為重要的是,學生在交流、設計、決策及試錯與優化過程中,將活動的激清、耐心、決心、理性及團隊精神逐漸融為一體,在任務中學習知識,理清知識關聯,並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更有品格提升價值。

但不得不承認,側重於問題解決的項目式學習,尤其是基於“大問題解決”的項目策劃活動,是項需要時間投入的長期工程。在當前緊張、有限的課時壓力與項目式學習主要流於形式的局面下,它更像是常規教學的有效補充,一學期或一學年嘗試若干次。筆者同樣不忘在活動結束繼續花少量精力落實課標要求,畢竟項目活動需要調用的知識並非課標要求掌握的課文知識的全部。更何況,項目實踐需要反覆論證、糾錯,重在過程生成與成果優化,試圖在一堂課上“閃現”成果很容易演變為“作秀”。活動結束,筆者結合學生成果與項目團隊逐一反饋,僅此花費大量時間。如果沒有時間的保障,特別是前期的項目準備、過程實踐和成果的評價反饋與優化,活動的有效性特別是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就值得懷疑;而形成項目活動這一學習模式穩定的、健全的、高效的探索路徑,則更需要長期的實踐。

除此,項目式學習對教師基於學生“學”的設計提出了高度要求。看似學生為主的活動,如何設計好項目活動的目標要求,利用情景問題驅動學生問題解決顯得至關重要,否則,項目活動就成了“自由活動”;此外,細化活動評價標準同樣極為關鍵,否則就缺乏活動評價的依據。顯然,筆者的嘗試是不成熟的,但在活動中認識到問題所在並認清“學生”設計的價值且在活動指導中逐步優化,也算一大收穫。而最大的收穫,自然是看到學生在策劃中展示出的興趣與才智,以及對活動的期待!

當然,活動也留下了深入探討的空間,尤其是關於項目策劃中目標細化與評價標準的設置問題。作為項目學習的一種類型,活動離開了具體目標與評價標準就很容易失去有效價值和歸宿。但是,作為項目策劃的發起方(區別於項目學習的組織方),除總體目標(即教學目標)的預設,具體環節的目標與評價標準是否必須細化並傳遞給活動主體(區別於學習主體,但又不能剝離開來)?還是以此作為活動本身的目標之一,即通過活動與指導,推動學生在過程中逐步確立環節目標與最佳方案,使由此形成的策劃成果更易於實現投資目標?這是設計環節的粗糙、弱化還是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的途徑,亦或是藉口?諸如此類,需要更多實踐與理論的支撐!期待大家不吝賜教。

再次對世紀文景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讀客文化的鼎力支持表示誠摯感謝!點擊上圖鏈接即可查看贈書說明,特此宣傳!
Scroll to Top